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世界中等教育的发展二、中等教育的结构发展三、世界中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第五章 中等教育比较一、世界中等教育的发展(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中等学校产生城市资产阶级的兴起要求自己的子弟有 受教育的权利,于是出现以传授知识 和发展儿童个性为主的新学校,成为 欧洲最早的一批中等学校。如英国出 现公学和文法学校;德国出现拉丁学 校和文法学校。具贵族性质,不与慈善性质的初等教 育衔接。功能主要是为升入大学作 准备。因此可以说是欧洲大陆教育 双轨制的开端。(二)资产阶级革命后中等学校类型 增多,教育范围扩大1. 实科中学出现和中学课程内容增加实 科性内容最典型的是德国席姆勒于1708年创办“数 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18世纪 后期,德国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实科中 学,原有文科中学也设置实科班,增 加实科性内容。2.工艺学校产生,职业技术教育 发端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使旧式的学徒制 瓦解;尤其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 产提出了发展了职业技术的需求 ,由此各类工艺学校得以创建。3.公立中学出现,教育内容和功能逐 渐丰富美国波士顿于1821年开设美国第一所公立 中学,侧重于实用性较强的英语、数学 、自然科学等科目,且兼顾升学和就业 的双重需要。从此,公立中学成为美国 中等教育的主体。拿破仑统治时期创建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 。(三)19世纪中叶欧洲双轨制 教育制度确立1. 德国由于中等学校分为职业轨和学术轨。因 此,平民子弟初等学校毕业后,进入 职业学校,毕业后直接就业。 贵族 和有产阶层子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或预备学校教育之后,入学术性中学 ,即文科中学,然后升入大学。2. 英国“中学调查委员会”经过4年的调查,于1868 年提交报告,建议设置三种中学: 为 大资产阶级子弟设立的中学。注重古典学 科的教授,主要为升入大学做准备,18岁 毕业。 为中产阶级子弟设立的中学。 主要培养医学、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 才,16岁毕业。 为中下层平民子弟设 立的中学。培养普通职员和文书类人才, 14岁毕业。英国中等教育由此走上“双轨制”发展道路 。(四)20世纪中期中等教育的普 及与结构调整20世纪上半叶,欧美各国普及初等教育。 二战后,加上政治民主化运动、人民争 取教育机会均等方方面面的原因,20世 纪50、60年代欧美各国的教育经历了大 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到70年代中期,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学 入学率都超过80%,日本、美国、苏联 等达到90%以上。结构调整中学综合化运动法国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策划中学综合 化运动,70年代建立统一的四年制初中 ;英国中学综合化开始于6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综合中学成为主体;德国的中学综合化运动发展相对较缓, 很多州目前还处于试验观察阶段。(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提高教育 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的全方位改革背景:在中小学教育普及的情况下, 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主要矛盾;公立学 校逐渐失去活力,办学效率低下;学 校道德教育出现危机。措 施1.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科学文化基础 知识教育2. 改革学生评价和考核办法,建立统 一的评价体系如英国分别对7、11、14、16岁四个年龄 阶段的学生进行统一考核。岁时参加 数学和英语统考,11岁和14岁时参加包 括理科在内的统考,16岁参加中等教育 普通证书考试(任选五门课程考试)。美国、澳大利亚等联邦制国家也都制定全 国或州一级统一的评价制度。 3.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赋予家长 教育选择权最典型的是英国。在扩大学校办学自主 权方面,允许公立中小学脱离地方教 育当局,成为接受中央直接拨款学校 ,从而使学校获得办学经费以及人事 等方面的自主决策权。4. 扩大家长与当地社区代表、社会 团体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委员会(校 董会)的机会;同时扩大校董会在 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权力5. 鼓励私立学校发展,对公立学校采 取某些市场化措施美、英、加拿大等许多国家私立中小 学的比重有所增加,俄罗斯也改变原 苏联单一国有化办学模式,鼓励社会 团体、企业和个人兴办中小学。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公立 学校与工商业合作。如英国的城市技 术学院,美国的特许学校等二、中学的结构1. 单一型结构教育的层级之间相互紧密衔接,所有中 学都兼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生毕 业后都可以报考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代表国:美国和日本(一)中学结构的两种类型如日本,虽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分 ,但其职业高中也兼施普通教育,学生毕业同样可报考高等学校。中等教育阶 段专职的职业教育由专门的职业学校( 即“各种学校”)来实施。2. 多样型结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高中阶段。代表国: 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等 。如英国中学分为公立中学和独立学校系 统公学。后者不与小学衔接,而 有专门的预备学校与之衔接。 同时 ,英国公立中学内部分为文法中学、 技术中学、现代中、综合中学等多种 类型。法国高中分普通高中、技术高中、职 业高中。德国有文科中学,实科中 学和初级中学。各类型中学教育内 容和培养目标、甚至教育对象都各 有侧重。中国高中也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 、中专、技校等多种类型,各施其 职。1. 西欧完全中学的高中如英国文法中学的第六学级、德国完全 中学(文科中学)的高中、法国的普通 高中。特点:大学预科,注重学术训练,完全 无职业教育任务。(二)世界各国主要的三种高 中类型2. 美国的高中综合性的,同时开设学术性和职业性 课程。除了承担向大学输送新生的任务外, 还承担普及高中程度科学文化基础知 识的任务。3. 俄罗斯的高中类型非常多样化。如有普通中等教育学校 (侧重教育的普及功能)、特科高中、一 般重点中学和高级重点中学等。无职业教育任务。1. 实现中学的综合化发展2. 在初中设定向观察阶段比如法国初中的四年学习中,前两 年为观察期,后两年为方向指导 期。德国初中前两年也为定向阶 段。(三)中学结构发展的趋势3. 初中修业年限延长英国11-16岁(5)年;德国的主体中学和实科 中学分别是5、6年;法国初中统一万为4 年;俄罗斯的5年原因:西欧各国初等教育年限都相对短; 初中承上启下,是打各方面基础的重要 时期;各国希望在初中阶段扩充职业教 育内容,延长年限可减轻学生负担。三、世界中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与 趋势1. 在中等教育目标上,探索平等与 高质量之间的合理平衡2. 19世纪及以前的中等教育可以说属于 重质量的精英型发展时期;3.20世纪开始关注平等,关注中等教育 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4.战后各国中等教育改革又表现出注重 平等与质量这两者之间的“钟摆现象” ;5.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致力于兼顾质 量与平等在更高层次的合理平衡。2. 在中等教育结构上,探索综合与 分化之间的合理平衡早期的中等教育是单一型的精英型体 制;随着对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需求 的增加,中等教育演化为“双轨制”; 战后,英国、德国中等教育演化为“ 三分制”。美国则由于历史的原因为 单一“综合制”。总体趋势:朝综合化 发展。3. 探索课程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的 合理平衡趋势:强调知识的基础性以及与社会 生活的紧密联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