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0页
第2页 / 共120页
第3页 / 共120页
第4页 / 共120页
第5页 / 共120页
第6页 / 共120页
第7页 / 共120页
第8页 / 共120页
第9页 / 共12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二)l冷水江电大l辅导教师:万一冬l联系电话:l电子信箱:shamoderenyahoo.com.cnl制作时间:二九年三月元明杂剧创作综述辅导 l一、学习要点l1元杂剧的繁荣原因l2、创作分期及其他l3、明杂剧创作的演化l4、元明杂剧创作主体分析元杂剧l1、元杂剧的起源 l 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内 的传统戏剧又称为“戏曲”,这是因为“曲”的演唱在 其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性质来说,中国戏曲 是一种带舞蹈成分的歌剧。l中国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远。从原始歌舞 开始,到后代宫廷、民间的许多娱乐表演都与此 有关。从元杂剧的直接源头来说,则主要有两条 :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一是从 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 。元杂剧l元代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l(1)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持续发展繁荣。l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 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宋金时代, 在瓦舍勾栏等固定场所面向城市民众的各类伎艺 演出已经很盛。蒙古军攻占北方以后,在许多地 方造成破坏,但若干中心城市,却反而人口激增 ,财富更为集中,出现畸形繁荣;全国统一以后 ,城市经济的增长更为迅速。元杂剧l(2)文人地位的变化。l专业作家群的形成是元杂剧发展成熟、繁荣兴旺 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宋金时期的杂剧、院本 虽因为仅存名目而无法了解其详情,但从笔记杂 著及元明戏剧中所透露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断 定其形态是简单粗糙而缺乏文学价值的。之所以 如此,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固定的具有较高文化修 养的编剧队伍。元杂剧l(3)蒙古贵族的爱好对元杂剧的兴盛也起了 很重要的作用。l作为“尚功利”的表现之一,他们在很长时期内 都未曾搞懂讲究“修身养性”的儒学到底有什么 用处,却很重视工匠、艺人的价值,往往在攻 破一座城市以后,首先把这两类人挑选出来带 回自己的根据地元杂剧创作分期 l(1) 初期,其特点是作家大多经历过朝代变 革的沧桑,而且熟悉舞台演出;出现了中国文 学史上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精典文学作品,如 窦娥冤、赵氏孤儿等;语言以本色为 主,本色传统由此奠定。元杂剧创作分期 l(2) 中期,特点是文人色彩进一步加强。体 裁内容上,爱情剧更关注爱情本身,神仙道化 剧在创作中有重要地位,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精 神归宿的思考探求。文人事迹剧则表达出当代 文人的感慨。艺术风格上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 ,如王实甫、郑光祖,他们的作品语言都非常 优雅。元杂剧创作分期 l(3) 晚期,内容上道德色彩较浓,语言上以 本色为主;形式上表现出北剧和南戏的交流, 但是这个没有出现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元杂剧剧本形式的特点 l1、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 、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 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 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 也是音乐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 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木 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 ,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 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元杂剧创作的形式l2、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 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每一折用同一宫调 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音 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乐音七声 ,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以宫为主的 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 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 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元杂剧创作的形式l3、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为宾。所以 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与韵白之分, 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 韵文。宾白既可以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 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 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 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 “曲白相生”的说法。元杂剧创作的形式l4、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 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人物 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扮演男角 的叫正末,扮演女角的叫正旦。一些次要的男女角色 被称为外末、冲末、外旦等,反面的角色男的叫净或 副净,女的叫搽旦。他们往往只起配角的作用,偶尔 也唱一二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至于孤、孛老 、卜儿、倈儿等角色本是市语中对官员、老翁、老妇 、儿童等的通称,后来也成为角色的名目。 元明杂剧创作主体分析 l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比如 马致远)和隐逸之士(比如白朴);明杂剧创 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 了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 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 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辅导 l一、学习要点 1、关汉卿的生平与剧作 2、关汉卿剧作的思想特征及艺术成就关汉卿的生平 l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戏剧家的关汉卿,其生平情况,只 能以现存的一些片断材料推知大概。录鬼簿说他 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关汉卿的生卒 年也很难推断,他由金入元当是可以肯定的,大体上 我们只能肯定他出生于金的晚期或末年。根据杨维帧 称他为“士大夫”以及他所具有的文化修养来看,其家 庭在金代当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入元后很可能是并未 出仕,而仅是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都 的戏剧界。关汉卿的生平l关汉卿虽然自称是“浪子班头”,但他还是一个文人, 所以他的作品却仍表露了鲜明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作 为他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 察与思考。他以他所受的教育、以他的意识观念来反 映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 、剖析人生。如窦娥冤通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 ,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 中通过对贤德继母的颂扬,表达了他对这种道德境界 的肯定;调风月则通过对虚荣的侍女燕燕内心的 挖掘,显示了他对人性的思索;而单刀会中则借 关羽之口传达了一种正统的历史观和深沉的历史沧桑 感。关汉卿的作品l窦娥冤、蝴蝶梦,为公案剧的代表, 也有人把它归类为“社会剧”。确实,这些剧作 通过公案故事,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尤其 是黑暗的政治势力和邪恶的社会势力对弱小者 的残酷压迫,表现了广大民众对于公平的社会 秩序和安宁的生活的向往。 窦娥冤的核心问题,是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蝴蝶梦l蝴蝶梦 剧中出现了宋代的包拯,反映的却是元代的现实。写 皇亲葛彪撞死王老汉,金和、铁和、石和兄弟3人为 父报仇,打死葛彪。包拯先梦见两只蝴蝶坠入蛛网, 被大蝴蝶救走,又见一只小蝴蝶也坠入蛛网,大蝴蝶 却见而不救。后来判案时,王妻主动要求释放王老汉 前妻所生的金和、铁和,而将亲生幼子石和抵罪。包 拯从梦境受到启发,设计开脱了兄弟3人。作品描绘 了以皇亲国戚为代表的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压 迫和剥削的血淋淋的现实生活。望江亭 一名切脍旦,写寡妇谭记儿在白姑姑的撮合下和青年 官员白士中结成夫妇。权贵杨衙内看中谭记儿,阴谋夺占,就向 皇帝请得势剑金牌,前来拿办白士中。谭记儿得悉消息,扮作渔 妇,在望江亭上智赚势剑金牌,制服了杨衙内。望江亭的戏 剧冲突和救风尘有些类似。谭记儿假扮渔妇,利用杨衙内的 好色贪杯,机智地骗取了他的势剑金牌和文书,使他丧失了迫害 自己丈夫的凭借。由于出身不同,她不像赵盼儿那样泼辣,更多 地带着温柔的气质。由于她面临的敌人不是一般的花花公子,而 是掌握着生杀之权的大官,这又使她必须具备异常的勇敢和非凡 的机智。关汉卿塑造谭记儿形象时,正是在这两个方面给予了足 够的强调,从而为戏剧冲突的解决安排下合理的基础。(三)历史剧 l在关汉卿的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中 ,在反映民间心理的同时,比其他剧作更多地表现了作者个人的 人生情怀,带有较浓厚的文人化的气息。像西蜀梦写英雄无 敌的关羽、张飞丧身于不足挂齿的小人叛臣之手,阴魂不散,双 赴西蜀,托刘备为他们报仇;哭存孝隐去史实中李存孝因反 叛李克用而被杀的情节,写他始终忠于李克用,却被小人构陷, 含冤而死,都充满了悲凉的气氛。我们应当注意到:关汉卿本人 的性格无疑是很高傲的,当他着意描绘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不幸遭 遇,写他们如何在命运的巨大压迫下被粉碎,实际上也宣泄了自 己在那特殊的时代中所感受到的内心深处的悲凉。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l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表现为: (1)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如窦娥冤在生与死 的冲突中刻画窦娥的孝顺、善良与刚强;蝴蝶梦在理智与情 感的冲突中表现继母王氏的贤德与慈爱,而调风月则在尴尬 难堪的境遇中塑造了一个既泼辣又刚强的侍女燕燕的形象。 (2)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如窦娥冤一剧 中窦娥被卖到守寡的心酸只是由蔡婆的交代一提而过,而与人物 塑造直接相连的法场受刑却安排了整整一折。而戏剧冲突也是一 个接一个,高潮迭起,曲折紧张。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如同 是淋漓的诉说,负冤衔屈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激愤 ,而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中,流露出一份自 怨自艾。在语言方面,关汉卿被认为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 白朴及元初其他剧作家辅导 l一、学习要点l1、白仁甫的剧作l2、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康进之的李逵 负荆l3、石君宝的曲江池白仁甫的生平l在元初较著名的剧作家里,对易代之际国破家亡的惨痛体验最为 深切的,大概要数白朴了。他出生于金代显宦的望族家庭,生于 金朝首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其父白华曾任金枢密院判官,与 著名诗人元好问是好朋友。他七岁时,蒙古铁骑包围了南京,父 亲随金帝出奔,母亲死于战乱之中,所谓“幼经丧乱,仓皇失母” 。在遭劫难之后,他由元好问携带进出南京;自是不茹荤血,且 有山川满目之叹。l白朴的少年时代是在元好问家度过的,受到过较为全面的文学修 养方面的熏陶,具备良好的创作素质。元好问在写给白朴的诗里 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用唐代诗人元缜与白居易的亲 密关系表明两家交情的久远,并认为白朴是两家后辈中最出色之 人。白仁甫的剧作l墙头马上是一部爱情喜剧,取材于白居易新乐府诗井底引 银瓶。在白居易的诗中,描写了一个少女与情人私奔而最后遭 遗弃的故事,其主题在诗的小序中明言为“止淫奔”,是为道德教 化而作的。墙头马上的情节与此大略相似:洛阳总管李世杰 的女儿李千金在花园墙头看到骑在马上的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二 人一见钟情,李当夜随裴私奔,在裴家后花园暗住七年,生一儿 一女。裴尚书发觉后,逼裴少俊休了她。后裴少俊中状元,以母 子之情打动李千金,夫妇才得重聚。但杂剧的主题,则完全与白 居易原诗相背,是热情赞美男女间的自由结合,从“止淫奔”变成 了“赞淫奔”。梧桐雨l与墙头马上的世俗化倾向和本色的语言不同,白朴的另一剧 作梧桐雨更多地表现出文人化的趣味,尤其以典雅优美、富 于抒情诗特征的曲词著名。杂剧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 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在基本思想倾向 和意境情调方面,梧桐雨一剧所讲叙的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 妃的故事,与长恨歌有很大的不同。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 白居易的长恨歌涉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关系时,有意掩盖唐 明皇夺儿媳为妇的丑行,说杨玉环“养在深宫人未识,一朝选在 君王侧”。其实,杨玉环在被唐明皇立为贵妃之前,是他的儿子 寿王的妃子。白居易避而不谈这一点,使得他所赞美的“在天愿 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杨、李爱情,显得纯洁和高尚一 些,能赢得人们的同情和认可。纪君祥l纪君祥的赵氏孤儿l纪君祥,大都人,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所作 杂剧著录有六种,仅有赵氏孤儿完整传存。这个 剧本很早就传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