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安忆及其女性意识兼评长恨歌参考文献1 王安忆. 长恨歌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791932 王哲. 海上风华及其无尽悲歌王安忆的长恨歌解读J. 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4,6(7): 101106.3 王安忆. 面对自己M, 漂泊的语言M. 天津:作家出版社,1996,2002: 54-99.4 王芳. 谈王安忆长恨歌中女性的几种精神取向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3): 99 -105. 5 朱竟. 阳光与玫瑰花的敌人M. 上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200-285. 6 杨莉. 繁华而凄凉的梦评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悲剧性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 报,2005, 6(4): 77-99 7 李圣. 在宿命中漂泊王安忆小说长恨歌解读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 22- 35. 8 陈小花. 一颗弄堂里的“心”一个都市里的“魂”长恨歌女主人公王琦瑶J. 广东技 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 11(7): 50-64. 9 Friedrich Nietzsche. the birth of tragedy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400-450. 10 南帆. 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 小说作家作品研究,1998, 9(6): 79- 86. 11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00-654.王安忆 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被视为文化大革命 结束之后,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 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 类型的代表性作家。本人于文化大革命期 间曾在安徽插队落户。王安忆的文学作品 摒弃现实功利性杂质,将人置于广袤的时空 背景中,在人类意义层面展示人的价值内涵, 使价值求索具有了终极追寻的意蕴。 代表作品:长恨歌启蒙时代雨 ,沙沙沙我们小组将用女性视角,十分细致地分析长恨歌,试图从各个 方面解构这篇作品,并从中体会王安忆作品中所流露的女性意识及 其他。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用近30万字的篇幅,浓缩了上海40年的岁月变迁 。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用 近30万字的篇幅,浓缩了上海40 年的岁月变迁,用细腻而绚烂的笔 将一段尘封已久、早已被人遗忘的 历史生活艺术地再现了出来。在小 说的开篇,王安忆便出手不凡,她 以白描的手法,用了将近二十页的 篇幅写了主人公上海小姐王琦瑶的 生活背景上海的弄堂。小说主 角王琦瑶的一生是典型到了极致的 上海弄堂女儿,是内在情态和外在 世态双修到了炉火纯青田地的自然 人生。上海的弄堂文化决定、影响 着王琦瑶一生的发展。长恨歌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视角描述了一个 女人的悲剧一生,女主人公王琦瑶一生都在不 停的追寻,追寻她想要的爱情与生活,但现实 环境的熏陶、“男性世界”的包围,和她自身性 格与价值观的影响,使她求而不得,最终以悲 剧收场。小说全文无一“恨”字,但王安忆恰是 想用这种方式来凸显“恨”。没有撕心裂肺的痛 苦与挣扎,没有惊天动地的呐喊与咆哮,只有 空中鸽群悲鸣的声音,只有王琦瑶临终前摇曳 的灯光,一如片场,一如人生琐碎的平直,人 在历史与时间面前如此渺小而卑微。 王安忆的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为何以“长恨”为题,恨谁?谁恨? “长恨”两 个字用在王琦瑶身上恰如其分,王琦瑶是一 位兼着美丽与世俗,兼着精致与优雅,兼着 自食其力与徘徊不定的女人,终其一生,她 是寂寞的、惆怅的、无奈的、充满悲剧性的 。纵使有些人有些事在她的生命中激起过波 澜,但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在她心中 永远充满着“恨”,恨自己、恨别人、恨环境 、恨时代,最后也落个含“恨”而死的下场 上海小姐王琦瑶的生活背景上海的弄堂 (一) 弄堂生活无法选择的出身 王琦瑶是走在夹着油烟和泔水风中的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流言和 鸽子是王琦瑶身边特有的氛围与景致。“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 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 主演的乱世佳人 ,是一群王琦瑶;到照相馆拍小照的,则是两个特 别要好的王琦瑶.” 像王琦瑶这样虽出生在弄堂,但“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已 经一步步侵蚀着他们原有的保守情节。他们潜意识中已经 承认并接受了这个金钱化、利益化的商业大都市,上海的 上流生活对王琦瑶来说就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是一 件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她渴望去打破,渴望成为这繁华 世界的弄潮儿。(二)时间与人的错位王琦瑶与四个男 人的情感纠葛 王琦瑶一生都在追逐爱,可她的爱情从来没有来得刚刚好的 时候,为了一个“情”字淹没的喧嚣世界,这未免也太残忍。 王琦瑶所邂逅的这四个男人组成了她全部的情感纠葛,如焰 火般华丽而又短暂的凄苦人生是对王琦瑶的真实写照。上海弄堂文化与王琦瑶的形象内涵王琦瑶爱漂亮,会装 扮,有点小幻想,小 虚荣。她美丽但不张 扬,她就是上海堂弄 里走出的女孩,但她 比她们优越,她有一 股天成的气质与风韵 。她的美丽成就了她 ,也毁了她。1李主任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王琦瑶正值花样年华之时遇到了她生命 中的第一个男人人到中年的李主任 。一位貌美如花,一位有权有势,这样 的结合,似乎避免不了一场交易。 可能这场交易本来就不公平,但王琦瑶 的虚荣还是为她换来了所谓“夫妻恩义” 的雕花木盒。李主任成了伴随她一生的 错误。 2康明逊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如果说“等”是王琦瑶悲剧的始源,那么便是 康明逊将王琦瑶的长恨悲歌吟唱到了高潮。 段爱情就像被吓了诅咒,从开始就注定了无 望。王琦瑶对他又是倾其所有,可事实证明 康明逊的寡情与软弱,他承担不起这份责任 。天下男儿皆薄幸,只有王琦瑶自己去承担 这份债,未婚先孕生儿育女,独自吟唱长恨 悲歌。3程先生错误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 从故事的刚刚开始,程先生就发现了王琦瑶的美,并和她 一起同悲喜。他或许是最有耐心的一个人,任凭王琦瑶做 出怎样的选择,程先生都对她不离不弃,就在那个只谈吃 的年代,对于挺着大肚子的王琦瑶,是程先生担当起了做 父亲的责任,什么都没有追问。程先生是最适合王琦瑶的 一个人,他可以给王琦瑶身份、爱情,可命运总是喜欢捉 弄凡夫俗子,王琦瑶对他只有恩没有爱,或许只是因为程 先生出现的时间不对。如果王琦瑶没有去片厂,没有成为 三小姐,没有见识到成功、辉煌还有上流社会的繁华,或 许王琦瑶就会和程先生在一起,过着生儿育女的幸福生活 ,那么后面所有的故事都跟着颠覆了。“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留黄鹤楼”,程先生自杀了,那种痛彻心扉的痛,整 整迟来了二十年,此时,她的心彻底的死了。4老克腊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王琦瑶与老克腊的畸形之恋或许是她对尘世的最后一丝留恋 ,是心死之人的回光返照,是王琦瑶最后的华彩。老克腊只 是一个沉溺在过去时代的怀旧之人,当他第一次见到王琦瑶 ,他似乎见到了上个世纪的“遗物”,“恍惚间他看见了三十 多年前的那个影。” 王琦瑶这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似乎都以悲剧收尾。她每次 都满怀激情的憧憬她的爱情,可结局却一次比一次凄惨。和 李主任在一起她搭上了她的贞洁,和康明逊在一起她搭上了 她的名誉,和老克腊在一起她搭上了她的金钱。总之,为了 男人,她搭上了她全部的爱,最后还搭上了她的性命,却没 有一个男人给他一次完完整整的爱情。王琦瑶的一生仿佛都 在黑暗之中,似乎度过了马上就是黎明,无奈怎么挣扎也度 不过 (三)王琦瑶的个人性格和价值观潜伏着长恨悲歌 的阴影 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才是决定人物命运的内在因素。王力教授讲 授悲剧时曾说“并不是每个死去的人物都能成为悲剧人物,也并不是一定是死 去的人物才能成为悲剧人物,悲剧人物最核心的特点是具有悲剧性格,只有具 有悲剧性格才能成为悲剧人物,悲剧性格是 成为悲剧人物的关键所在。”1.充满幻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中2. 聪明而富有心机3. 软弱与坚强并存“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长恨歌 中“真爱”对于王琦瑶来说就如水中月镜中花 。有爱才有恨,求爱而不得,如何能不恨。王 琦瑶年轻时的梦想破灭使王琦瑶固守一方的世 界也坍塌了,无情的现实吞噬了她想要的生活 ,她自身的美丽也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消磨掉 ,这些“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过程是缓慢的 同时也是触目惊心的。它让我们联想到时间的 磨蚀力,关于命运,关于日常生活对人的生命 的销蚀等永恒话题,让我们从这首属于王琦瑶 地长恨悲歌中得到启示。 下面我们 将分析一 下女性意 识在长恨 歌里的表 现。女性意识 王安忆写王琦瑶,虽然经历坎坷,但她却有着不可熄灭的生命力与自主 能力,是女性顽强的生命本能,使她在柔弱的外表之下有一颗坚强的心 灵。王安忆的创作一以贯之地表达着她的女性意识,女性 本来就比男性要精神性一些,独立一些,自主一些, 丰富一些。长恨歌也正体现着王安忆的这种女性 意识,小说以女性为主人公,呈现一女数男的叙述模 式,王安忆写王琦瑶,虽然经历坎坷,但她却有着不 可熄灭的生命力与自主能力,是女性顽强的生命本能 ,使她在柔弱的外表之下有一颗坚强的心灵。小说叙 事是讲故事,讲的是过去的事,也即是叙述“历史”。 小说家的目的不是要还原“历史”,那是历史学家的事 。小说家在讲故事的同时,有意无意地透显现了她 他对无目的世界的意义追寻,为讲故事者和听故事者 自身的存在增添现时意义。 长恨歌的作者王安忆用自己独到的叙述方式 ,抒写了一位四十年代平民出身,美丽、善良而 又柔弱的女性的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其间 ,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 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 、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的深深的同情 。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 ,渐渐地浸润出了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 。上海弄堂文化与王琦瑶的形象内涵、王安忆的 女性意识在长恨歌中的体现以及长恨歌 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思索这三个方面三论王安忆的 长恨歌。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就是一个女 人和一座城市。她是试图通过“一个女 人与城市的纠缠”来“写出一个城市的 故事”,“写城市的街道,城市的气氛 ,城市的思想和精神”。 我欣赏小说 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尤其值得注意 的是小说在叙事过程中用了大量的判 断句,其句式为“A是B的”, 连绵不 绝的判断句读起来恰恰显现了上海弄 堂世界特有的那种舒缓情调。重返上海后,王琦瑶进入平安里以给人打针度日, 开始了平淡的生活,康明逊、萨沙、程先生依次走 入她的生活又离去。王琦瑶独自抚养与康明逊的女 儿薇薇长大。到了20世纪80年代,王琦瑶与怀旧青 年老克腊产生了一场畸恋,但老克腊最终离去,王 琦瑶则死于青年长脚的抢劫事件中。王琦瑶爱漂亮 ,会装扮,有点小幻想,小虚荣。她美丽但不张扬 ,她就是上海堂弄里走出的女孩,但她比她们优越 ,她有一股天成的气质与风韵。她的美丽成就了她 ,也毁了她。虽然身边总是不乏追求者,可她的心 却飘飘忽忽,或是她无情,或是人无意,她一个人 似乎很知天乐命的过下去 年轻时候的王琦瑶就没有梦想,她只有现实。 但是,随着生活的进程,现实越来越变得像一 场梦,她就成了梦中人,最后的结局就是梦醒 。王琦瑶性格有着上海弄堂文化生活的底色, 她的平淡里也能见出绚烂,是那种不动声色的 。王琦瑶是上海城市生活的芯子,任时光流逝 而不曾改变的。无论是繁华还是平淡甚或是有 些艰难的时候,王琦瑶都能处变不惊、从容应 对,在一点一滴中过着虽然琐碎却坚韧的日子 。小说着重刻划的是这种平常的生活,是一系 列琐碎的细节,是放大的人物的感觉。 王琦瑶不仅仅代表一个女人的命运 ,她的生命历程也是动荡多变的上 海的一段历史的写照。王安忆对此 曾明确表示,这个“非常非常写实的 东西”主要“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