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朝历史发展轨迹建立 统一发展鼎盛 衰落 灭亡618年 626 年贞 观 之 治开 元 盛 世安 史 之 乱907年武则天政绩唐末起义 藩镇灭唐唐朝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唐朝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列举列举“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的主要表现的主要表现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 的历史作用。的历史作用。1、年轻有为东征西讨定基业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战,屡 立功勋。其间几次身陷重围,居然毫发无损,为 此高祖特加号“天策上将”于他。他亲身经历主要 六大战役,六骏图反映的就是这一业绩。秦王破阵图 青骓特勤骠青骓什伐赤 飒露紫昭 陵 六 骏拳毛騧(gu) 白蹄乌昭 陵 六 骏体现唐太宗对和自己生死与共之战马的眷恋2、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在唐朝的建立特别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 世民功勋显赫,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了极大 的威胁。斗争中,李建成得到四弟李元吉的支 持,处于优势。626年,他俩借突厥进兵之机, 共谋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 世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策划, 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李建成、李 元吉上朝路过玄武门时,伏兵突然杀出,李建 成、李元吉中箭而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玄 武门之变 ” 。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 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 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j粮,取给于路。入山东 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 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卷一 从材料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社会景象?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风淳朴3、贞观之治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 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 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 ,使天下无事。唐太宗原因一原因一:吸取隋亡的教训,注重居安思危:吸取隋亡的教训,注重居安思危 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 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 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 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 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 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 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 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 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 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贞观政要君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存百姓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 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 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 :“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 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贞观政要务农原因二:原因二: 存百姓:休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存百姓:休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 、轻徭薄赋、轻徭薄赋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 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 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思想?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 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 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 朕欲使大信行於天下,不 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唐太宗励精图治、注重个人素质、用人区别正佞励精图治、注重个人素质、用人区别正佞“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 才,虽仇不弃。”“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唐太宗选贤任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原因三:原因三:励精图治、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材料 :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被巡幸,给事中张玄素上书 谏,以为: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苍痍之人,袭亡 秦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上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 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资治通鉴唐纪原因四:原因四: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 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 对孕 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原因五:原因五: 慎用刑法,尊重生命,既体现仁德,又保护慎用刑法,尊重生命,既体现仁德,又保护 了劳动力了劳动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以上反映了唐太宗的那些政策或制度? 阅读教材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唐太宗还完善了哪些制度?“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如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武力征服 战而后和 册封 设置机构 和亲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皇帝(草拟)(审批)(执行)吐蕃赞普松赞干步前来提亲,李世民左思右想,难 以决断,遂召集众臣,商议讨论和亲之事,请问从起 草到执行分别要经过哪些部门?情境设计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尚尚 书省书省礼部礼部外交思想: 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 态度; 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兼收并蓄的方针;阅读教材,列举唐太宗时 ,中外交往的有关史实。对外政策 中外文化交流概况:设鸿胪寺,交往国家达70多个,长安成为国际性 大都会;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外来宗教传入:佛教西来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日本:大化改新 646 形成唐文化圈影响:大大增强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物产交换、技艺交流);使 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辨证认识:外来文化有力影响唐,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具强大辐射 作用)小结:1.“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虚心纳谏: 魏征善于用人:重视制度建设: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生产恢复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科举大兴文治文化繁荣房谋杜断民族 关系:宽容和解 恩威并重对突厥:先军事打击后“全其部落”对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和睦对外 关系:开放政策与日本:遣唐使与印度:玄奘西游扩大影响 提高声威体会唐太宗民族政策魅力唐帝国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 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与当时拜占庭帝国 伊斯兰帝国并称伊斯兰帝国并称“ “世界三大帝国世界三大帝国” ”。2.2.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 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 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 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广义的“贞观之治”原因诠释: 主观原因: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政治:吸取隋亡教训,注重居安思危,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国思想 ;广任贤良,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虚怀若谷,兼听纳谏 。经济:休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 思想。 法律: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 为末的原则。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政策: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 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 客观客观: : 隋的经济繁荣隋的经济繁荣, ,为唐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唐的发展创造条件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材料: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唐高祖的祖 母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 宗的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 后窦氏,都是鲜卑人后裔。唐皇室的“胡 人”血统,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与融合。教材P10“历史纵横”体会唐太宗民族政策魅力结合上面图片和材料,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唐时 的民族关系。 结合教材,请用史实进行论证。国力;政策;方国力;政策;方针针针针;国力;政策国力;政策以民以民为为为为本,休养生息;本,休养生息; 慎用刑法,仁慎用刑法,仁义为义为义为义为 本本历历历历史教史教训训训训;用人;用人;纳纳纳纳 谏谏谏谏;完善制度;完善制度;领域表现原因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关系结论2 2、 贞观之治表现贞观之治表现(627(627年年649649年年) )清明清明恢复和发展 恢复和发展 开明、团结、融合开明、团结、融合开放、交流密切 开放、交流密切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为唐步入强盛 奠定了基础 晚年的“糊涂”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 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 “渐恶直言渐恶直言” ”,这是唐太宗走,这是唐太宗走 向一些错误的开始。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 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 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还有奢侈现象增多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 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 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 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三、评价唐太宗 明末清初的德王夫之。曾大骂唐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 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 者也”。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191,特加了按语:“立嫡以长,礼 之正也。” 历史上的历史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嫡长子继承制专家点评: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帝国,其 在位期间出现“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