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 组组得 分优优秀个人18刘玉莹莹 吕晓吕晓 慧 王 玲 李 娜 王绪绪涛23张张春梅 张张希凤凤 37于云萍 陈陈玉梅 姜淑敏 于子彤47王文慧 王慧敏 杨杨素花 张张瑞芳56颜颜培健 郭 敬 魏松梅 高 波69陈陈瑞英 张张 晨 刘丽华丽华 刘晓晓雨 卢卢 亮 楚治成 李 波 75黄爱华爱华 王春香 季 娜87刘文凤凤 于志艳艳 王 娟 李 静96寇淑英 于洋洋 李 志 高建凤凤 陈晓红陈晓红 陈陈增坤小 组组得分 优优秀个人17陈艳陈艳 秀 张张国永 高文浩 庞庞明玉 贾晓贾晓 霞 27张张 欣 陈陈日霞 高 洁洁 王 璐37王珊珊 张晓张晓 峰 曹淑芳 张张友财财 48王丹梦 史亚亚坤 陈丽华陈丽华 王雪冰 孙鹏孙鹏54王 瑜 周晓晓迪 68李婷婷 王华华青 王 凤凤 赵赵晨旭 宿秀婷77段会红红 树树建丽丽 赵赵悦萍 王晓晓玲 王明松 高敏85刘爱爱玲 于丽丽媛 张张国棠 王晓凤晓凤99王晓晓会 梁 静 王甜丽丽 张张娜 闫闫守民 陈陈建 峰 1理解掌握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提高运用唯物论、认识论原理 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比较鉴别的方 法和辩证思维的方法。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激情 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 要求:1.AB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理解运用。2.C层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10分钟)(3分钟)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2、什么是规律?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和特点是怎样的? 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7、什么是实践?实践有何特点? 8、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9、真理有何特点?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0、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唯物论的有关原理及方法论。 2.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及方法论。 3.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4.真理有何特点?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什么是实践?有何特点? 6.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提问要求: 1.组长依次检查(即一组检查二组,二组检查三组以此类推) 2.AB层任意提问,C层提问基本原理。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3.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探究一: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中央财政政策的制定是如何把尊重 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探究二:我国财政政策制定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 ? 复习自测(选择题)非展示同学要求(深层思考,准备大胆补充、质疑、拓展) 拓展一: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拓展二: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拓展三: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2组C层后黑板展示5.6组C层后黑板展示1.8组C层后黑板展示7组B层前黑板展示4组B层前黑板展示 竞争展示竞争展示(10分钟)唯 物 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动作用 改造认识规律客观性主观能动性认 识 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基础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反作用实践的特点 为什么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意境不是意识和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景外之景”、“韵外之致” 这表明 (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C.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主观创造D.艺术创作源于艺术家的大脑 2.人能创造出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 表明( )A.人能够创造物质 B.人能够改造客观世界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具客观性D.人能全面把握规律 3.漫画两代人的反映中蕴含的道理( ) A.对牛弹琴、南辕北辙 B.有的放矢、一石二鸟 C.别有会心、见仁见智 D.峰回路转、乐以忘忧探究一提示: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中央财政政策的制定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1)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要求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 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财政政策的制定是根据当 前经济发展规律。 (2)人类在客观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调整财政政策保障稳增长、 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目标的实现。 探究二提示: 我国财政政策制定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的?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据在解决经 济发展实际调整经济政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经济平稳运行面临突出矛盾和 问题 ,所以经济政策做出适时调整。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真贯彻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财政政策,保障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 目标的实现。 4、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 识。制定财政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指导2012年的经济发展。规律总结: 1.分析问题:三审-审设问、审范围、审材料 2.组织答案:三点-标号子、戴帽子、扣料子 拓展一: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拓展二: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 的? 拓展三: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能力拓展 :1997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经历了由从紧到积极,再到稳 健,直到向中性转换的过程 ,而本次经济会议也提出将继续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形势变化作 出微调。 从认识论角度谈谈会议要求根据形势变化作出微调对我们有什 么启示?拓展四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 赴17市进行了实际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意见和群众建议,深化了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 工作的合理性。(12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际调研获得了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实际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实际调研获得认识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复习检测答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