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古代的宇宙理论古代的人们首先注意到的宇宙现象,如昼夜交替、月亮圆缺、日食月食、天体位置随季 节的变化以及行星在星空背景上的移动等等, 实际上只是太阳、地球、月亮、行星等太阳系 天体运动的反映。因此,以这些现象为基础建 立起来的宇宙理论,都没超出太阳系的范围。 恒星在这些宇宙理论中的地位,只不过是个一 成不变的布景或陪衬。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盖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 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 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浑天说所谓“天”,并没有一个固体的“天穹 ”,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 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天了无质宣夜说西方: 16世纪前 “地心说 ” 以地球为中心,依次排列月亮、水星、金星 、太阳、火星、木星、土星、恒星等“九重天 ”的地心说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说“太 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质上 就是太阳系。 18,19世纪,从太阳系到广阔的恒星 世界 18,19世纪是太阳系天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发明望远镜后,人们不仅发现了天王星、大量 的小行星、行星卫星等太阳系成员,还根据天 王星实际观测的位置与理论计算的偏差,用天 体力学准确地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和位置,并 最终发现了海王星、冥王星。 与此同时,人类的视野也逐渐由太阳系扩展到 更为广阔的恒星世界 1837年,斯特鲁维测定了织女星的周年视差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而产生的天体方向变化)为 0.125角秒,这意味着它与太阳的距离为日地距离( 1.5亿千米)的165万倍,远远超出了太阳系的边界( 日地距离的40倍)。 著名的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克威廉赫歇尔和 约翰赫歇尔父子通过不懈的系统的观测,用 大量观测事实有力地提出银河系是一个星系的 观点。第一次为人类确定了银河系的盘状旋臂 结构,把人类的视野从太阳系伸展到10万光年 之遥。至此,人们才惊奇地发现,一向认为大 的不得了的太阳系,只不过是银河系边缘上的 一个不起眼的小小成员而已。 1924年,哈勃发现仙女座 大星云中的造父变星,根 据周期光度关系推算 出它远在银河系之外,是 尺度同银何系相当的巨大 恒星系统。这一重大发现 最终结束了多年来关于这 类旋涡状的星云是近邻天 体还是银河系外“宇宙岛 ”的争论,“将人类认识 的宇宙范围从恒星组成的 银河系扩展到由众多星系 组成的更广阔的世界”。返回 这个包括银河系在内由众多星系组成的 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宇宙。 返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