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熟悉临床检验基础的概念 ,说出其在医学中的作用。2.掌握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3.熟悉常用的血液抗凝剂种类及其应用。借助先进的检测技术,对离体 的血液、尿液、粪便及其它分泌物 和排泄物等标本进行理学、化学、 显微镜形态学的检查,其结果基本 能满足临床筛检疾病的需要。绪 论感官检查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自动化仪器检查手工法绪 论绪 论1.掌握临检的基本理论。2.掌握临检的基本实验技能。3.熟悉方法学的评价。4.熟悉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勤学苦练一、采血部位成人:左手无名指或中指指端内侧(WHO) 婴幼儿:大拇趾血液标本的采集耳垂:不宜使用手指用于需血微量的检查。或 内外侧缘足跟 严重烧伤患者:皮肤完整处血液标本的采集二、采血针1.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75%酒精棉球消毒。 2.待酒精挥发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采血部位,右手持采血针,迅速刺入23m m。 3.擦去第一滴血,按需要依次采血。 4.采血完毕,用干棉球压住伤口片刻。 三、采血步骤血液标本的采集四、注意事项1.采血部位不能有冻疮、紫绀、水肿和炎症等。2.消毒后,待酒精干后采血。3.取血时切忌用力挤压。4.手工法时,采集标本的次序为:PLT、RBC、Hb、WBC及分类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的采集五、方法学评价 1.操作方便; 2.每人的皮肤厚度不同,无法控制采血刺入的深度; 3.常需挤压诱导,导致组织液混入, 影响结果准确性; 4.标本不能重复应用; 5.取血量少。一、采血部位常用肘部静脉。也可手背或外踝静脉等。二、采血器材注射器、压脉带、垫枕、75%酒精、 碘酒、无菌棉签(球)等。血液标本的采集用于需血量较多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四、注意事项1.防止标本溶血。2.压脉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3.切忌将注射器往静脉内推。三、采血步骤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的采集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瓶塞穿刺针套 (防止血液泄漏)血液标本的采集优点:防溶血防标本污染防交叉感染可多管采集缺点:成本较高抗凝: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 或抑制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抗凝剂(anticoagulant):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血液标本的抗凝一.枸橼酸钠(柠檬酸钠)适用项目:凝血象检查、红细胞沉降率、 血液保养液血液标本的抗凝抗凝原理:与血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二.草酸钠三.双草酸盐抗凝剂抗凝原理:与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适用项目: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草酸钾(钠)使RBC皱缩,草酸铵使RBC胀大。血液标本的抗凝不适于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四.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抗凝原理: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适用项目:EDTA-K2用于血细胞计数(ICSH)血细胞比容测定血液标本的抗凝不适于凝血象检查及血小板功能试验。五.肝素适用项目: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血细胞比容测定血液流变学检查多种生化分析抗凝原理: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 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不适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液标本的抗凝血液标本的抗凝柠檬酸钠抗凝(抗凝比例1:9) 用于凝血象检查 加入促凝剂,用于普通生化检查EDTA-K2抗凝,用于血常规检查肝素钠抗凝,用于血流变学检查等柠檬酸钠抗凝(抗凝比例1:4 ) 用于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查时采用 作为抗凝剂。 2.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时可采用作为抗凝剂。 3.凝血功能测定可用 抗凝剂。 4.血细胞比容(HCT)测定时可采用、 作为抗凝剂。 5.血液保养液中常用 抗凝剂。1.毛细血管采血时应注意些什么? 2.常用的血液抗凝剂有哪些? 3.选择题: 1)新生儿做血细胞计数,多用下列哪个部位采血A.手背 B.耳垂 C.足跟 D.左手无名指 2)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正确的是A.耳垂血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比容结果均比静脉血低10%左右B.手指采血时流出的第一滴血即可用于检查C.婴儿宜用耳垂或手指采血D.成人推荐用手指采血,因其检查结果比较恒定3)不与Ca2+作用,但能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剂是 A.草酸盐 B.EDTA-K2 C.肝素 D.枸橼酸钠 4)下列几种抗凝剂,哪种最适宜用于血细胞计数A.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B.枸橼酸钠 C.草酸钠 D.草酸钾 5)肝素作为抗凝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较强的抗凝能力 B.不影响血细胞体积C.过量使用可引起白细胞聚集 D.适用于做白细胞分类计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