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射阳外国语初三语文教案1龟虽寿教案时间:2014、7、22 设计人:刘静 审批人:刘莹 个性思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方式】一、 导入读题解题,走近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二十岁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十数年间,先后击败了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四年后病死洛阳,死后尊称魏武帝。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其诗今存二十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二、写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公元 208 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射阳外国语初三语文教案2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三、预习反馈,检查原诗默写。四、活动探究1、自学古诗,了解诗意。(多种形式进行诵读)范读、指名读诗、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2、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五、诗文赏析1、初读诗歌,你能感受本诗的感情基调吗?明确:慷慨激昂,苍凉悲壮。2、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 “腾蛇”?明确: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说明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这四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3、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士不已。 ”明确:是全诗的核心,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诗人写此诗时已 53 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运用比喻,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豪迈气概。4、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明确: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射阳外国语初三语文教案3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5、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明确: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明确: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7、这首抒怀言志的四言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明确:先运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气概。8、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答案: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9、“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不甘年老,报效祖国的情怀。【教学反思】射阳外国语初三语文教案4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