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章 晶体管应用电路 (共20学时)学习目标:晶体管(即半导体三极管)是具有放大作用的半导体 器件,它是各种类型放大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要掌握以下内容: 上半部分(8学时): 1. 晶体管的基本特性及性能检测; 2.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 共射、共集、共基三种放大器性能特点; 下半部分(12学时): 4. 多级放大器的分析; 5. 差分放大器原理; 6. 功率放大器结构与原理; 7. 场效应管放大器的结构与原理。本章内容3.1 三极管工作原理(4学时)3.2 三极管共射放大器(2学时)3.3 三极管共集与共基放大器(2学时)3.4 多级放大器(2学时)3.5 放大器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2学时)3.6 差分放大器(2学时)3.7 低频功率放大器(2学时)3.8 场效应管放大器 (4学时)3.9 项目设计(放大电路的设计)本章小结3.1 三极管工作原理 3.1.1 结构类型与电流关系 晶体管由两个PN结构成,根据PN结连接方法的不同 ,晶体三极管分为PNP型和NPN型两种。 (a)PNP型结构与符号 (b)NPN型结构与符号 晶体三极管在实际应用时,总要将它的三个极组成一个 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中一个极为输入、输出回路的 公共端。 晶体管的各极电流关系: IEIBIC 图3-4 晶体管输入特性与输出特性的测试电路 3.1.2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当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集电极电流IC是基极电流IB 的倍,即 1.输入特性与转移特性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是指以集-射电压uCE为参变量时,基极电 流iB和发射结偏压uBE之间的关系,即输入特性函数为iBf(uBE)|uCE常数 晶体三极管的转移特性指以集-射电压uCE为参变量时,集电 极电流iC和发射结偏压uBE之间的关系。2. 输出特性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是指以基极电流iB(或发射结偏压uBE)为 参变量时,集电极电流iC和集-射电压uCE之间的关系。 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工作区域:截 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例3-1 如图3-7a所示电路,晶体三极管V为硅管,40, VCC6V,RC3k,RB62k。输入电压uI为方波脉冲:低 电平UIL0V,高电平UIH4V。画出输入电压为高、低电平 时的等效电路,并求相应的输出电压uO。图3-7 例3-1 (a)题图 (b)晶体三极管截止时等效电路 (c) 晶体三极管饱和时等效电路例3-2 如图所示电路,晶体三 极管V为硅管,50,VCC 12V,RC3k,RE1k。判 断在下列情况下晶体三极管所处 的工作状态:RB10k、150k 、300k;并求出相应的开路电 压Uo 。图2-.8 例2-2例3-2 如图所示电路,晶体三 极管V为硅管,50,VCC 12V,RC3k,RE1k。判 断在下列情况下晶体三极管所处 的工作状态:RB10k、150k 、300k;并求出相应的开路电 压Uo 。图2-.8 例2-23.1.3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1. 电流放大系数 在放大区内,直流电流放大系数与交流电流放大系数基本相同.2. 极间反向电流 1)反向饱和电流ICBO ,2)穿透电流ICEO (1)ICBO 。(a) (b) (c) (d)图3-9 晶体三极管的极间反向电流(a)NPN管的ICBO (b)PNP管的ICBO (c) NPN管的ICEO (d) PNP管的ICEO3. 极限参数 极限参数是表征晶体三极管能够安全工作的临界条件,也是选 择管子的依据。 (1)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2)集电极最大允许功耗PCM (3)反向击穿电压U(BR)CEO、U(BR)CBO、U(BR)EBO 根据三个极限参数可以确定晶体三极管的安全工作区。图2-10 晶体三极管的安全工作区几种常见晶体管的外形 3.1.4 晶体管的性能检测 一、管脚(B、C、E)的判别 1.基极(B)和类型的判别 将指针式万用表置于R1K档,黑表笔(为万用表内部直流 电源的正极)接到某一假设的三极管“基极”管脚上,红表 笔(为万用表内部直流电源的负极)先后接到另外两个管 脚,如果两次测得电阻值都很大(或都很小),而且对换 表笔后两个电阻值又都很小(或都很大),则可确定假设 的“基极”是正确的,若以上步骤所测得电阻值一大一小, 则假设的“基极”是错误的,此时,要重新假设一个管脚为 “基极”,重复上述过程。 基极(B)确定后,以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接另外两极 ,如果测得电阻值都很小,则三极管为NPN型,反之为 PNP型。2. 集电极(C)和发射极(E)的判别 以NPN型三极管为例,在基极以外的两个电极中任意假设 一个为“集电极”,并在已确定的基极和假设的“集电极”中 接入一个大电阻R如图28所示,(实测中也可用大姆指 和食指接触两极,用人体电阻替代电阻R),将万用表的 黑表笔搭接在假设的“集电极”上,红表笔搭接在假设的“ 发射极”上,如果万用表指针有较大偏转,则以上假设正 确,如果指针偏转较小,则假设不正确。 二、 值的测量1.估测值将万用表欧姆档置于R1K档,黑、红表笔分别与 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C)、发射极(E)相接, 当在基极(B)和集电极(C)之间接入电阻后,万 用表指针会右偏,即C、E间电阻变小,如果偏转角 度大,说明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能力强,值大;若右 偏角度小,说明放大能力低,值小。2.定量测量值 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可通过图2-17所示电路测量。调节电源 VBB使IB为某一定值,然后改变VCC读出UCE和IC的对应数据,当 取定若干个不同的IB值时,就可得到一组与之对应的UCE和IC值, 再将测试结果用逐点描图法画在直角坐标系(iCuCE)中,即 得输出特性曲线。在输出特性曲线的放大区域内,选取IB值并 找出对应的IC值代入公式 IC / IB ),就可得到电流放大系数 。 3.2 三极管共射放大器3.2.1 信号的输入与输出3.2.2 电路的组成1.直流通路 是指放大器中直流电源单独作用时,直流电流所能 通过的路径。画出直流通路的基本原则是:将电容元件视为开 路、交流信号源短路,如果有电感元件,则视其短路 。 2.交流通路 是指交流信号单独作用时,交流电流所通过的路径 。画出交流通路的基本原则是 :将电容元件视为短路、直流电 压源短路接地,如果有电感元件,则视其开路。 3.微变等效电路 是指放大器在低频小信号作用下的交流等效电 路。即从三极管的B-E极看去可等效为一个电阻rbe(“基-射极等效 电阻”),其数值大小与三极管静态参数IEQ和值等有关,可按下 式估算3.2.3 电路的分析方法(a)直流通路 (b)交流通路 (c)交流通路的习惯画法 (d)微变等效电路4.静态工作点分析(1)图解法 是指在三极管特性曲线上,用作图的方法求得放大 器中三极管的静态参数。 (2)估算法 是指用近似计算的方法得到静态工作点参数 。 5.动态工作点分析利用微变等效电路,可以求出放大器 的动态性能指标,如电压放大器倍数 Au、输入等效电阻Ri和输出等效电阻 Ro 。5.动态工作点分析利用微变等效电路,可以求出放大器 的动态性能指标,如电压放大器倍数 Au、输入等效电阻Ri和输出等效电阻 Ro 。例3-3 如图(a)所示固偏式共射放大器,已知三极管为硅管,50 ,求:(1)静态工作点Q(参数);(2)电压放大器数Au及输 入、输出电阻Ri、Ro 。例3-4 如图a所示分压偏置共射放大器,RB1=75k、RB2=18k、 RC=4k、RE1k、RL4k、VCC9V,三极管为硅管50 ,(1)试求静态工作点Q;(2)若更换管子使变为100,确定此 时的静态工作点;(3)求Au,Ri,Ro(100时)。 共射放大器特点小结1.电压放大倍数较大,输出电压与输 入电压反相;既有电压放大作用, 又有电流放大作用;2.输入电阻大小适中,一般为几k;3.输出电阻大小适中,一般为几k。又称电压跟随器或射极跟随器(射随器)3.3 共集与共基放大器3.3.1 共集电极放大器.直流通路与静态工作点ICQIEQIBQ UCEQBECIBQ=ICQ=IBQIEQ=(1+)IBQUCEQVCCREIEQ2.交流通路与主 要性能参数(1)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RiRB/rbe+(1+)(RE/RL) rbe+(1+)(RE/RL) (高)(3)输出电阻:其中:一般满足:Au1R0RE/(低)共集放大器特点小结1.电压放大倍数约等于,但具有电流 放大作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 ;2.输入电阻高,一般为几十k;3.输出电阻低,一般为十几至几十;4.共集放大器又叫做电压跟随器,简称 为射随器。三极管共基极放大器3.3.2 共基极放大器.直流通路与静态工作点ICQIEQI1I2IBQ UCEQBECUBEQ0.3V(Ge管)UBEQ0.7V(Si管)UBQ=IEQ=IBQ=ICQ=IEQIBQ静态工作点参数的估算公式2.交流通路与主要性能参数(1)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3)输出电阻:其中:RiRE/rbe(低)R0RC(较高)共基放大器特点小结1.电压放大倍数较大,输出电压与输入 电压同相;不具有电流放大作用;2.输入电阻很小,一般为十几至几十;3.输出电阻适中,一般为几k。第3章 上半部分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