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幽篁:深密的竹林。篁(hun),竹林。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xi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深林:指“幽篁”。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参考答案】(1)(2 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二:(1)诗中“ 幽篁”“ 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 分)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答:“幽“ 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4、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 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5、 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 :宁静、淡泊的心情。【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是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作品以简朴清丽的诗句描写山林幽居的情趣,表现的是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追求宁静、淡泊、脱俗的生活态度的绝佳表述。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 ,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 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 故园情”?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折柳” 一词寓含“ 惜别怀远” 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 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 与“留” 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答: 听到 折杨柳 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二: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是本诗的关键。2、 赏析“ 散入春风满洛城”中“ 散”字的妙处。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 ,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3、 诗中“ 折柳” 的寓意是什么?答:“柳” 和“ 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 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4、 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背景:这首诗是735 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简析:此诗意境绵延深厚。诗人用隽永含蓄的笔调抒写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在那个春天的夜晚,诗人静静伫立,那悠扬的笛声满城飘扬,激荡起诗人无限的离愁。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不久归:将结束。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才思:才华和能力。解(ji ):知道。试题(1)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分)(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 3分)(3)请说出 “百般红紫斗芳菲” 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4)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 漫天作雪飞 ”的情景。(3分)5、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3)(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4)( 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 “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 1分。):(5)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 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 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 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二:(1)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 图。(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 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3)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案:(1)拟人、比喻 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 (2)“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 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3)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 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赏析: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2分一、1夸张(1分)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1分) 2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环节,别出心裁,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 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3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2分)3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3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32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3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3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