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木叶”林庚制作人: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中 李雪琴 教学目标: 一、理解“木”和“树”、“树叶 ”和“木叶”、“落叶”和“落木 ”的不同意味。 二、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 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三、了解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 性,初步学会古典诗歌意象鉴赏的 一般方法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木叶”等同于”树叶 ”吗概念上: 相差无几 艺术形象: 一字千里_比较1: 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也就是说,“ 树”或“叶”都给大家一种繁茂浓密,翠绿 欲滴饱满的形象,而这种形象正是“树叶” 所包含的。为了语句凝练的缘故,诗词中 常用“树”或“叶”代替“树叶”。比较2: 木叶: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飞去。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明确:“木叶”与秋季相联,也就是“落叶”的意思 。而“落叶”则是枯黄,残败的形象,暗含萧瑟 、凄凉的感觉,这不再是“树叶”所能包含的了 。比较3: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明确:“木”是含有落叶的因素,在颜 色上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是干燥的, 感觉很干爽的,意境空阔。比较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飘零中透些微黄 )(饱含水份,繁密 )(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疏朗和空阔 )“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一.木”有落叶的因素,是微黄且干燥的 。二.给人带来的是疏朗的清秋气息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 黄鹂。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佳木秀而繁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_隋 孔绍安落叶 争 鸣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 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 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 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 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 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 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 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 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 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 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 中采桑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 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望月怀远,思念 故乡亲人朋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 清.戴熙题画竹 高雅虚心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 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宁折不弯坚守自我坚劲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注意: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和文化内蕴,但同一意象在不同 的诗人或语境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同学们在具体的诗歌的分析中还是要考虑 具体的语境的。有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 的诗人笔下,会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的感情。 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菊花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黄花 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 独立人格的 不屈追求历尽风霜而后 凋的坚贞品格 威武精神 英雄气魄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 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离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