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景点诗文赏析内蒙古旅游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我国最早的民族自治区 。地处我国北部 ,自东向西延伸,横越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幅员辽阔,位居我 国的五大牧区之首。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 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 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 这个区域,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它东西之间的直线距离就 有2400多公里,当太阳从它的东端冉冉升起的时候,它的西端还沉睡在甜蜜的 梦乡之中,而且大约两个小时之后方初露晨曦;它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当南 端已是春风送暖、芳草萋萋的阳春季节时,北端还是片白雪皑皑的世界。它的美丽,没有领略过它的风光的人大概很难想象。且不说那雄伟的大青山, 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也不说那莽莽苍苍的林海,烟波浩淼的湖泊,浩瀚 无垠的沙漠奇观;只看看那无边无际的草原的景色,就足以让你感叹不已,留 恋往忘返了。如果你在夏天来到草原,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泻千里的绿野。 那平地是绿的,溪水是绿的,线条柔美的小丘也是绿的,到处翠色横流,直至 遥远的天边。在那苍翠欲滴的绿野上,间或点缀着一些野花,姹紫嫣红,把千里草原打扮得 更加迷人。而那星星点点散布在草原上的雪白的蒙古包升起的缕缕炊烟,彩云 般流动着的马群、羊群,牛群,远处飘来的牧羊姑娘的阵阵歌声,又给这幅美 丽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放眼远眺,天空是那么蔚蓝,那么高远,大地是 那么碧绿,那么壮阔。置身于这样的境界,怎么能不让人陶醉,让人心旷神怡 ?锡林河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高原西端、河西走廊北侧,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沙漠。相对高度可达200-400米,最高者可达500米。沙山在一定的风力条件下形成的金字塔形沙山,坡坡陡脊耸,堪称世间之殊。响沙是沙漠地区的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又名银肯响沙,以沙丘经摩擦碰撞后发出轰鸣声为主要特色、以沙漠风光为辅助的旅游景点。鸣沙山、月牙泉鄂尔多斯高原,以沙漠、盐碱湖、荒漠草原为主要景观特色的高原风光,形成“天高地远,大漠无垠,草原广袤,湖泊散布”的高原风光。视野面积长40千米,宽30千米,总面积1200平方千米。大、小清沟大青沟地貌怪异,景观奇特。沟下原始森林奇花异树,纯乎自然,为沙海一绝,享有“塞外桂林”的美誉。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枫叶似火,冬天云雾蒸腾。科尔沁,蒙语意为著名 射手。在历代,是成吉 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 管辖的游牧区之一,位 于内蒙古东部,在松辽 平原西北端,包括整个 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一部 分地方。西与锡林郭勒 草原相接,北邻呼伦贝 尔草原,地域辽阔,资 源丰富。有较大面积的 天然牧场和近2000万头 (只)的科尔沁红牛、 兴安细毛羊和蒙古牛 羊。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内蒙 古高原最东端,以山丘环 抱和波状起伏的高原特色 配以林草沙和水为主要景 色特征的高原景观。海拔 650-700米,面积9.3万平 方千米。自然条件优越, 地势平坦,水草丰美,形 成了山水相映、林草同 辉、“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的典型草 原风光。被誉为“世界上 最美的草原”。辽代都城遗址,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位于自治区宁城大明城。始筑于统和21年(公元1003年)。号大定府,是辽圣宗以后的统治中心。历辽、金、元代延用至明初废弃。大明塔外城南部现存有砖塔两座。位于中央大道东北方的大塔称大明塔,八角13层密檐式,通高81.39米。传此塔为辽圣宗时感圣寺内所建舍利塔。小塔坐落在辽中京城外城中,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此塔高24米,底座长3.3米,平面为八角13级密檐式塔。小塔没有台基,而是平地而起,这一点与大明塔不同。基座高2.7米,八个面的正中都雕有蹲伏状伏狮和力士。莫力庙水库金刚座舍利宝塔莫力庙水库俗称“五塔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街,始建于清雍正5年(1727年)。原为喇嘛教召庙慈灯寺内的一座建筑,塔体高16.5米,为金刚宝座式,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金刚座顶部置5座小塔。整个塔体有浮雕佛像1560余尊,故又称“千佛塔”,既是古建筑外,也是一座巨大的雕刻艺术品。 成吉思汗陵陵园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千米,1227年成吉思汗出猎坠马而死,被运到这里安葬,从此这里被叫做“伊金霍洛”,意为“主人的陵园”。青冢 清王循怨魄传青冢,灵风此黑河。黄沙迷古渡,翠霭护烟螺。女子英雄泪,琵琶壮士歌。一心争不朽,莫谩蹙双娥。一、题解“青冢“一词,出自对杜诗的一条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冢指高大陵墓,这青冢便是个别致的专用词。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墓前雕有联辔而行的双骑塑像,马背上塑的自然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王昭君相传有“落雁”之美,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王后),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墓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2000余年。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其被覆芳草,碧绿如茵,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景色,被誉为“青冢拥黛”。三、赏析第一联:王昭君的怨恨魂魄从坟墓中传出来到黑河边,昭君的幽灵化成了风。第二联:狂风肆虐,黄沙飞扬,天空沙尘迷漫着黑河的渡口,绿色云彩护罩着昭君的坟墓。第三联:王昭君远嫁匈奴,挥泪而别,是一位女英雄,当年送亲的队伍,人们弹奏琵琶唱着壮士歌儿为昭君送行。第四联:昭君一心想要争取的是不朽的功名,希望你舒展双眸,不要皱起眉头。歌颂了王昭君,为了国家利益,不畏北方艰苦生活,远离家乡到匈奴和亲,以自己作为换取和平的代价,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有些诗句中多是对王昭君的婉惜之情以及描写远嫁他乡时的悲伤的心情,有些则多描写的是王昭君远嫁匈奴后所起到的作用,却不知功劳背后是昭君的心酸泪! 昭君是以一个良家子被选入宫,为了个人,也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自愿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的匈奴,肩负起朝廷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关系的重大的政治使命。为了完成她的使命,她不仅在匈奴安心生活,而且不惜忍受一定的委屈 (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在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关系上,不仅起过一定的作用,而且还给予汉匈两族留下深远的影响。因此她的出塞是一件富有历史意义的事。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她的形象是光辉的。 本诗作者认为王昭君有冤屈,与历来评价昭君的历史作用是不相同的。认为她是英雄与历史的真实也是有出入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