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 蠹-韩非子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1、法家先驱 (1)管仲(?公元前645年); (2)子产(?公元前522年); (3)李悝ku(约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95 年); (4)吴起(?公元前381年);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2、主要代表人物 (1)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 (2)申不害(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7年 ) (3)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 (4)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 ) (5)李斯(?公元前208年)法家的思想主张 1、趋利避害的人性论信赏必罚的法治论 2、与时偕变的历史观顺应世事的变法论 3、稳定优先的秩序观加强中央集权 4、富国强兵的社会观崇尚功用、重农抑 商 5、天下大治的正义观赏善罚恶、终在利民韩非子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 贵族,他口吃,不善言辞却善著书。 “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 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 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 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 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 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 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 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 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 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 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 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集法家之大成:韓非继承了吴起商鞅 的法治思想、申不害的术 治思想、慎到的势治思想 以及荀子反对天命崇尚人 力的人定胜天思想。在政 治上他形成了法(法制) 、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 段)、势(君主的权力) 三者想结合而以法治为核 心的理论体系。 韩非批判继承了儒、道、墨各家思想, 又综合了“法”治、“术”治、“势”治,建立 了他的刑法术之学的理论体系,主张严刑 峻法,反对世袭等级制度,提倡任人为贤 。主张因时制宜,强调法治和君主集权, 提倡“耕战”,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以 武力统一中国。在历史观上他反对复古, 认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 事异,事异则备变”;著作:韓非子今存五十五篇,約十餘萬言,大部 分爲韓非自己的作品。有些篇章可能是后代学者 补充的。 韩非子的文章体裁,包括两类作品,一类 是政论文,以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见长,議論透 徹,表现出一种严峻、峭刻的文风;另一类是利 用记述历史故事和创作寓言进行说理,用大量淺 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爲論證資料, 説明抽象的道理。寓意深刻,形象生动。其中很 多寓言故事今天已成爲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 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 “尧、舜、汤、武之道”“ 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 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 备变”(韩非子五蠹) ,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 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 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 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 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 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 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 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 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 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 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 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 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 ”(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 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 非子显学)。 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 “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 “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 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 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 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 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 ,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 ,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 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 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 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一、生平经历 前280年(韩釐x王十五年) 出生“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 “为人口吃,不能道说” 前278年(韩釐王十七年) 三岁秦强大,在七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毗邻的韩国直接受到秦国的 威胁 前262年(韩桓惠王十年) 十九岁此前接连三年秦对韩攻城略地,这一年,秦将白起率兵攻韩,一下攻 取五十城。韩国统治层开始分崩离析,青年韩非开始上书给韩王 前257年(韩桓惠王十五年) 二十四岁“数以书于韩王,韩王不能用”,愤怒于韩王“治国不 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于是开始埋 头著述。 前253年(韩桓惠王十九年) 二十八岁投奔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同学有李斯等人。 前247年(韩桓惠王二十五年) 三十四岁韩非和李斯学成,先后告辞老师荀子。韩非返回韩国, 潜心于写作,积之年月,成“五十五篇,十万余言”,李斯 西行入秦。秦国全部占有韩国上党郡。 前236年(韩王安二年) 四十五岁李斯奉秦王命到韩国,促其速降。在这次出使韩国过程 中,会见到十五六年未见的韩非。韩非出示孤愤五 蠹等篇章,李斯看后,把作品带走,传至秦王手中。韩 王在危急关头召见韩非,“与韩非谋弱秦”。 前235年(韩王安三年) 四十六岁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 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 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派 韩非出使秦国。 前234年(韩王安四年) 四十七岁韩非到秦国,上存韩书,批评李斯,揭大臣姚贾之短。 由此得罪了李、姚二人,二人在秦王面前说:“韩非,韩之诸公 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 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前233年(韩王安五年) 四十八岁秦王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药,令非自杀。“韩非欲自陈,不 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上古之世 上古:指远古。 不胜:难以忍受。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作:出现,产生。 构,架。 群害:代禽兽虫蛇。 使王(wng)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王:名词用作动词,做王。 号之曰:称他叫。 有巢氏:与下文的燧人氏都是传说中远古时期的 帝王。 民食果蓏(lu)蜯蛤 果蓏:“果”为木本植物的果实。“蓏”为草本植物 的果实。 蜯:同“蚌”。 蛤:蛤蜊。 腥臊恶臭 恶臭:难闻的气味。 民多疾病 = 民多有疾病。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钻燧:钻木取火,燧是一种取火的器具。 化:消除。 而民说之 说:同“悦”,喜悦。 而鲧(gn)禹决渎 鲧:传说是大禹的父亲。相传尧派鲧治水,他采 用堵截的方法阻拦河流,结果失败,被舜处死于 羽山(今山东郯城东北)。 决:挖掘、疏导。 渎 :指独流入海的江河。古称长江、黄河、淮 河、济水为四渎。 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桀:夏朝最后一个君王。 纣:商朝最后一个君王。二人分别被商汤和周武 王推翻。 暴乱:残暴昏乱。汤 :商汤,商朝开国君主。 武:周武王,周代开国君主。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今:用在这里表如果、假使。 夏后氏:指夏朝,夏后是禹的国号。 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爲新聖笑矣。 然则:这样那么,代词与连词的连用。 美:褒扬,赞美,用作动词。 道:方法,措施。 新圣:新时代出现的圣人,作者观念中能实行法 治的统治者 。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期:期求,指望 。 脩:通“修”,学习。 法 :效法。 常可:永久不变的制度,永远适宜的方法 。论世之事,因( )为之备论世:研究当前社会。因:根据(它的情况)。 为之备:给它制定措施。 “为”,制定。 备:措施办法。 二句谓研究当世的实际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的 措施。 兔走触株 株:树桩。 走: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