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一: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国外交 部部长助理乐玉成指出这40年是中日关系发展最快、变 化最大、给两国人民和亚洲各国带来实惠最多的40年 。中日作为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本 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搞好中日关系需要 智慧、勇气、胆识和远见。针对当前局面,我们奉劝日 方,一要为两国关系立诚信,立即纠正错误,切实采取 措施维护而不是破坏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二要为和平 友好排干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防止右翼势力把日 本引向邪路、歪路;三要为发展合作扫障碍,中日友好 合作符合两国人民和地区各国根本利益,谁破坏中日合 作大局,堵死中日合作之路,谁就是历史罪人。运用所学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乐玉成关 于中日关系的论述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复习巩固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 日两国人民的交往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 (3分 )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区别,部分的功能及其 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 局部的发展来推动整体的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直接影 响到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3分) 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 日关系也是变化发展的,搞好中日关系符合两国人民 的利益。(3分)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 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 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挫折,但我们相信只要日方纠 正错误,采取积极措施维护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中 日关系就能向着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方向前进。(3分 ) 参考答案第九课复习第九课复习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考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考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考点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考点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考 点点 通通 览览重点重点 把握把握1 1、对立统一的原理、对立统一的原理2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5 5、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1 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 关系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统一)和斗争性(对立)是矛盾所固有 的两种基本属性:2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1)二者的区别(含义不同)(2)二者的联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考点考点1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要点提示:1、不能把“对立”“统一”理解为矛盾的双方,而是应 理解为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 盾的同一性(相互转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3、生活中的“矛盾”主要是指对立和斗争,哲学中的 矛盾既指对立和斗争,又包含了二者的统一。考点考点1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考点考点1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 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正是因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A、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 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B、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 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例1:(09全国卷)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 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 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 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 现的深刻哲理是:“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A B C D【解析】的说法错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而 不是无条件的,的说法错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不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本题只能选 B例2:(09江苏)“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 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和事物发展的途径 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多 难”可以“兴邦”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但并不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错误;正确; 在国家兴旺的过程中少不了磨难,故“多难兴邦”也体现了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但并没有体现事物 发展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故错误;正确。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 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 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 前提。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 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考点考点2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 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1)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2)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也有 不同的矛盾;(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 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寻找解决特 殊矛盾的办法,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考点考点2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例3: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 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 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考点考点2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 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方法论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为指导,研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考点考点2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 来。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 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2、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前对后错:应改为“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提示特别提示例4:(09福建)“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 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 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特 殊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普遍性,中的改革开放 通过小岗村的改革展现出来,“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 革的缩影”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 B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例5:(09安徽)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 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 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 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 的哲理是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 “取 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 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 性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 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但也会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 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 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 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考点考点3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 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 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 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方法论方法论】:(1)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2)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反对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 淆事物性质。考点考点3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重点)【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 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 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 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 1)要善于抓住重点和把握事物的主流;(重点论)要善于抓住重点和把握事物的主流;(重点论)(2 2)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和不忽视支流。(两点论)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和不忽视支流。(两点论)【反对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考点考点3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