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林种规划 树种选择第一节 林种规划 概念造林区划是在全面地、综合地、系统地研究分 析影响林业生产发展的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 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从充分发挥森林效益 的目的出发,按照林业发展地域分布规律,进 行林业生产的合理分区,揭示和阐明林业生产 的条件、特点、方向、布局、途径和措施,为 因地制宜地指导林业生产提供系统的资料和科 学的论证 林业区划实行三级区划,有全国、省级、县级 区划,分别称一级、二级、三级区划 全国林业区划中有8个一级区,50个二级区 8个一级区:、东北用材、防护林地区、蒙新防护林地区、黄土高原防护林地区、华北防护、用材林地区、青藏高原寒漠非宜林地区、西南高山峡谷防护、用材林地区、南方用材、经济林地区、华南热带林保护地区 中国林业区划 林业规划是以区划为依据,按国民经济 的需要和可能所制定的发展生产的长期 计划。 区划是规划的基础和依据,而规划是区 划的发展和必然结果 林业区划的主要内容一、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概况和评述 找出发展林业生产的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从 而看出发展林业的方向来。 1. 自然资源 水、热、光、气、地质、地貌、土 地、土壤、植被、动物等 自然资源:地带性自然资源 如气象(温度 水 光照) 土壤非地带性自然资源 如地质 地貌 土地 地形 自然条件: 生态条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 影响 如水、热、光、气 环境条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 的影响,而是通过对生态因子给影响生 物 如海拔 地质、地貌、地形(坡度、坡 向 )植被2.社会经济条件:是人口 、劳力、资金等非自 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装 备以及国民经济总产 值和结构等。二、林业资源现状和分析 (一)林业土地资源 林业土地资源,包括林业用地面积和宜林荒地 面积。 1林业总产值及其构成。 2有林地、宜林地面积,林业用地的分布和交 通情况。 3现有林业机构、组织和人员配备,经营管理 情况包括抚育、改造、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 4历年来林业生产、采种、育苗、营林更新 面积、木材生产情况。包括商品材、自用材、 薪炭材等的产量、产值。 5历史来林业生产建设投入资金。 6各种经济林产品、林副产品产量及产值。(二)林分畜积和龄组蓄积 林分总蓄积包括用材林、防护林、薪炭 林、疏林和农林兼作的蓄积,而四旁树 木蓄积统计在四旁树中。 龄组按树木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幼龄林 、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分别统计 面积、蓄 (三)四旁树 (四)经济林资源 主要经济林种类、面积、成年经济林和幼年经 济林各占多少、主栽品种和产量。 (五)主要造林树种及生长情况 通过总体调查和树干解析,可以知道树木和林 分的生长量和生长率(胸径、树高、材积、蓄 积等)。联系生态条件,找出该县栽培该树种 的最适宜地区。 三、林业发展成就、问题和发展方向 四、林业区划(一)区划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进行林业区划应以自然规律为 基础,结合经济规律确定林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和布局。因此,一切对林业生产发展有影响的 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必须综合考虑。 2相似性原则:在同一区域内,必须保持自然 条件、林业资源条件、林业经济条件的相似以 及在发展方向、布局和主要途径、措施上的相 似性。3主导因素原则:在形成各个区域特性的 诸因素中,总有一个或几个重要因素起 主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林业生产发展 的方向。因此,在分区划片时,要抓住 主导因素,再参考其它因素,合理确定 区间的界线。 4区划线与行政界线相近时,可适当照顾 行政界线。(二)区划的依据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 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子。 2林业资源的组合:主要指有林地,灌木林地 、疏林地和宜林地等的组合结构状况。 3树种和树种组的组合: 4社会经济和林业经济条件:主要指人口、劳 动力、耕地、居民点、水利设施、交通条件、 现有林业生产基础的分布和规模以及发展林工 商的可能性和潜力等。 (三)森林覆盖率规划 森林覆盖率规划,可参照林业部区划办拟定的 关于县级林业区划中确定森林覆盖率的原则 依据试行。 (四)区划的分级和命名 (五)编制林业区划报告 分总报告和分区论述两部分,总报告就区划的 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予以充分阐述, 作到科学、准确。分区论述是按区划理论和原 则,对已分的区作更具体的和深入的论述。(四)林种划分A 商品林 (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 B 生态公益林防护林: (6亚类)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 护路护岸林 其他防护林特种用途林: (7亚类)国防林 实验林 种子林 环境保护林 风景林 文化纪念林 自然保存林 国家林业局生态公益林建设系列标准将全国划分 为8个生态公益林建设类型区域wang:referencewang:1.一般用材林 纤维用材林 矿柱林 农具用材林 速生丰产林 二、人工林产量构成1.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光合速率 叶面积 生长期 老化过程 2.光合产物的转化第二节 造林树种的选择树种选择的原则 各林种的要求 适地适树一、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造林树种必须具备有利于满足造林目 的要求的性状(造林目的)2造林树种又能最适应造林地区的立地(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二、各林种对树种的要求(一) 用材林树种的选择1速生性 2丰产性 3优质性(二) 经济林树种的选择 生长快、收益早、产量高、质量好、用 途广、价值大、抗性强、收获期长 “早实性”,更要重视“丰产性”和“优质性(三) 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 久、适应性强、繁殖容易 1.农田防护林 抗风力强、树形高大、枝叶繁茂、根系 分布深、与农作物没有共同病虫害2.水土保持林 树冠浓度、落叶丰富且易分解、根系发 达、根蘖能力强、适应强 3.固沙林 根系发达、根蘖力强、抗风蚀、耐沙埋 、耐干旱瘠薄、耐地表高温、耐盐碱 (四) 薪炭林树种的选择1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2萌生能力强,能反复樵采,更新容易;3还能提供饲料、肥料(绿肥)、木材及其 它副产品4、适应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格,能忍 耐干旱、酷热、寒冷、瘠薄、盐碱5能改良土壤,最好选用豆科的树种6发火力强、燃料价值高、易燃耐烧,燃烧 时不发生异味或毒气。 (五) 特种用途林的树种选择 (六) 四旁绿化的树种选择三、适地适树的标准、途径和方法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 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 应,以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一)适地适树的标准 1某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 2某树种的平均材积生产量(三)造林树种选择方法 1单因子对比法 2立地类型对比法(二)适地适树的途径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 2改树适地 3改地适树(四)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1主要造林树种的确定 2造林地的安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