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选修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第1课考点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更为重要。人为原因表现危害 工业生产 对资源大量开发利用,造成了生态破坏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 类健康;直 接制约经济 和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产生众多化学物质进入地球表层, 产生环境污染 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 ,危害人类生存环境 人口高 速增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科学技 术进步如火药发明、核能开发、猎捕工具 改进、电子垃圾等,造成了许多环 境问题【真题1】(2011福建)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 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 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思维过程】(1)读图可知,从1986到2002年,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是我国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 增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造 成的。(2)根据上问的原因,可通过合理化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 程措施来减弱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及危害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液体资源(超采地下水、开采油气资源);地表负荷过重(高 大建筑物、铁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及其运输荷载)。规律技巧总结地面沉降的危害:对基础设施的危害(造成 建筑物的下沉及破坏、破坏了市政设施等);加剧灾害发生(加剧洪涝、海啸等);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海潮泛滥及海水入侵地下水, 促使土地盐渍化等);对生产生活活动的危 害(影响交通运输业等)。考点2全球性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 展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 要环境问题列表分析如下:环境问题成因分布二氧化碳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森林大量减少,大 量燃烧化石燃料全球酸雨蔓延燃烧煤、石油、天 然气,排放出大量 的硫氧化物与氮氧 化物世界:西欧、北 美、日本;我国 :主要在南方臭氧层遭到破坏人类大量使用制冷 剂、杀虫剂等,使 空气中氟氯烃增多南极臭氧空洞, 北极臭氧层变薄 ;青藏高原上空 臭氧层变薄速度 加快危害治理措施 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 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 发生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 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 ;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 ;土壤酸化危害森林 、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 ,腐蚀建筑物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 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 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 害人的免疫系统,易患皮 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 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 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 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真题2】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 ,图乙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 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 、_和_。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_。煤炭消费量(2)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 式图”是否合理。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 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 如何变化? 答: 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 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 良性发展。 (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 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 要因素是_。降水(4)酸雨的危害有 _ _。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 ;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思维过程】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的污染来源、危害以及南北方的差异。南方的二氧化硫 排放量虽然不及北方,但南方多降水。从图示能 源消费情况,结合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现 状,不难看出中国硫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炭。规律技巧总结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 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 染),其表现特征和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 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 因为不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 题的解决。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 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 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 决措施,这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的能力。(2011保定市一模)读“计算机模拟人口、自 然资源、环境污染发展趋势”模型图,回答12题。1.图中丙表示( )A自然资源 B人口自然增长率C人口死亡率 D环境污染 2.图中乙曲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随着人口增加自然资源不断减少B生产力的发展C人口政策导向D生态环境日益恶化DB【解析】第1题,由图的标题可知图示四条曲线仅表示三个地理事物。因人口发展趋势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再 结合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对应关系及各曲线形状,推断 乙为人口死亡率;因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生产生活中的 消耗而逐渐减少,故对应甲曲线;在前期因不侧重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及环保意识增强,环境污染趋向减少,故丙表示环境 污染。 第2题,人口数量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2011长沙市一中第五次月考)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 、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 硫化物等。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 延缓实施“地球工程”。回答34题。3.“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A大气污染 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 D全球变暖4.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 理由不可能是( )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DB【解析】“地球工程”的目的有吸收二氧化碳、减弱太阳辐射强度等,故其旨在遏制全球变暖。(2011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 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完成5 6题。5.图中甲表示( )A用水终端 B污水处理厂C大气水 D自来水厂6.关于图示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的多少不因城市地面性质而改变B的增多可能导致地面沉降C的水质不受农业生产活动影响D的水质不受科技水平影响CB【解析】 第5题,根据水循环原理,再结合城市水的利用可知,与地表水体相互交换的甲应表示大气水;来 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乙表示自来水厂;由输水管 道提供水的丙表示用水终端,用水终端指向的丁 表示污水处理厂。 第6题,据图可知,表示抽取地下水,如果它的量增多,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2011北京)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 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 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 林:大自然为您效劳”。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 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答: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