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绝望、 苦闷和彷徨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 的教训,认识到要建立真正的共 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 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 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 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 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 称为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开始标志宣传阵地代表人物思想武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进化论、民权、平等、个性解放德先生德先生 ( Democracy( Democracy,民主,民主) )赛先生赛先生 (Science(Science,科学),科学)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二)新文化运动动的基本口号 1.宣传民主与科学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 学,狭义是指自然科学,广义是指社会科学。陈 独秀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 法来研究社会。他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 在中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即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目标。2.批判孔教孔学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进入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仍然把孔学当作宗教 教条一样强迫人民去信奉。那时统治阶级 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 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教条式的。这种 情况,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 民族的生机和创造力。“儒家以孝弟二字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家族制度联 结之根干”,使中国“终颠 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 进”。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 ,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 ,惟此为大已吁!吴虞3.提倡“文学革命”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 改良须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模 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 以空前的沉重打击;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更迫 切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 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 行改造。2.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基本局限在知识 分子的范围。3.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 命实践,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4.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 的批判精神,他们一般还是使用资产阶级的 方法,片面地、形式主义地看问题,影响了 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第一,在 帝国主义时 代,资本主 义制度的内 在矛盾已经 比较充分地 暴露出来。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 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 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 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 点,无容讳言者也。陈独秀第二,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 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 克服的矛盾。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 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其文 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李大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梁启超、 丁文江、张君劢等即赴欧洲考察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 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 生了极大的疑问。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 学得很不少,但不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 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 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毛泽东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 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这样,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就分成了两个潮 流。一部分人(如李大钊等)继承了它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 ;另一部分人(如胡适等)则沿着资产阶级的道 路继续走下去了。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攻入冬宫 )李提摩太梁启超朱执信孙中山他们介绍过马克思,但都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 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武器。中国的真正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 帮助了全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 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 察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 结论。 毛泽东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的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的呢?首先,十月革命给中国人的一个启示:认 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 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只此方法较 之别的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毛泽东其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 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7月25日,苏俄政府发表了俄罗斯苏维 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 政府的宣言,即加拉罕第一次对华宣言,指出苏 俄红军“越过乌拉尔山向东进发”,其目的不但要 “帮助本国的劳动阶级,而且也帮助中国人民”; “劳农政府把中东铁路矿产、林业等权力及其他由 俄罗斯帝国政府、克伦斯基政府、土匪霍伐斯、谢 美诺夫和俄国军队、律师、资本家所取得的特权, 都返还给中国,不受任何报酬,劳农政府并放弃庚 子赔款。”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 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 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 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 所遵循的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 中国时,还存在其 他种种主义,如无 政府主义、工团主 义、基尔特社会主 义、社会民主主义 、以及新村主义、 泛劳动主义等等。 尤其是无政府主义 在当时很有影响。 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黄凌霜社会主义的讨论,常 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 。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 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 想似的,模糊影响,隔 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 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 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 的。瞿秋白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Bolshevism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试看将来的环球,必试看将来的环球,必 是赤旗的世界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三、五四运动动:新民主主义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爆 发 原 因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 的潮流十月革命鼓舞了革命斗志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 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 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 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五四运动获得 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受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 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直接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弱国无外交”)黑吃黑的肮脏会议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 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这个由几个西方列 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 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会议给予中国的,只是 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被德国掠去的天文仪器而已 。基本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生集会游行,表示抗议。 北洋政府捕部分学生,经斗争5月7日释放。运动尚 局限在知识分子范围。被释放的学生合影北京大学生游行示威6月3日,政府 再捕学生,激起全 国人民愤怒。5日 上海举行“三罢”斗争。斗争发展为全 国范围内的爱国运 动,工人阶级登上 政治舞台。告同胞书 北京大学学生分组在街头讲演 上海工人大示威 工人大罢工,使五四运动 获得了强大力量这是 1919年6月初工人罢工的一 些报导(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的阶段,这典 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 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 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 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 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 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 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 分子中,一些人经过比较,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 帜下集合起来。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 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那些 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 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 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 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 开端。 五四精神的内核: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 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 、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Edit:张永辉Explain:唐宝威Partner: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