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 l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颅内外并发症 称为耳源性并发症,由于解剖位置特 殊,这些并发症常危及生命,是耳鼻 咽喉科危重急症之一。 一、颅外并发症 l(一)耳后骨膜下脓肿l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或急 性融合性乳突炎时,乳突腔内蓄积的脓液 经乳突外侧骨板溃破区流入并聚积于耳后 骨膜下方,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l耳后骨膜下脓肿是化脓性中耳炎、乳突 炎较常见的并发症,以高热、耳后红肿热 痛、全身不适为特点,儿童患者尤为明显 。l耳后骨膜下脓肿属于中医之“耳根毒”范 畴。【中医病因病机】l本病多因脓耳肝胆三焦火毒炽盛 ,或治疗不当,脓液引流不畅, 邪毒困结于耳窍,致邪毒蕴积, 灼腐耳后完骨,致血肉腐败,聚 为痈肿。 【临床表现】l1症状 耳后疼痛,患耳有流脓 史,发病前耳流脓减少或增多。 可伴有同侧头痛及发热等全身症 状。l2体征 耳后红肿,压痛明显,耳 壳被推向前外方,骨膜未穿破者,耳 后沟存在,触诊时波动感不明显,骨 膜已穿破者,触诊时可有波动感;外 耳道有脓液,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 部后上方穿孔,可见息肉,肉芽或胆 脂瘤。【诊断与鉴别诊断】l1诊断 根据患者有耳流脓病史及耳后 红肿热痛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明确诊断, 并可行脓肿诊断性穿刺。l2鉴别诊断 外耳道疖:外耳道疖引起 之耳后肿胀耳后沟消失,拉触耳郭时疼痛 明显,鼓膜无穿孔,听力减退不明显,乳 突X线照片示乳突正常。【治疗】l(1)辨证治疗局部症状:脓耳耳内流脓,耳内耳后疼痛 。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口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 。 局部检查:耳后红肿压痛,甚则肿起处变软,穿溃流脓。l治法:泻火解毒,祛瘀排脓。l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合龙胆泻肝汤。l(2)其他中医治疗 耳后红肿未成脓者 ,可用如意金黄散或紫金锭调敷患处。 2西医治疗l以抗感染、排脓和清除病灶为原 则。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局部 行乳突手术。并发于急性中耳乳 突炎者,须作乳突根治术或乳突 改良根治术。 (二)耳源性面瘫l面瘫是面神经瘫痪之简称。由于急性化 脓性中耳乳突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 面神经的损伤,出现口眼喎斜,使部分面部肌 肉瘫痪,随意运动消失,称耳源性面瘫。中耳 、乳突、内耳手术,中耳癌肿及颞骨骨折 等造成的面瘫,也属耳源性面瘫。l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面瘫以耳流脓伴有 口眼喎斜为特点。l 化脓性中耳炎合并面神经瘫痪属中医 “脓耳口眼喎斜”范围。 【中医病因病机】l脓耳失治,邪毒潜伏于里,灼腐肌膜、 骨质,侵入于耳部脉络,致使脉络闭塞, 溃坏,致肌肤失于滋养,肌肉萎僻,运动 无力,以至出现口眼喎斜之症。 【临床表现】1症状 耳内流脓,口眼喎斜。l 2体征 除有骨疡型或胆脂瘤型 中耳炎的中耳改变外,伴患侧口角喎 斜,牵向健侧,口津时时外流,不能 自收,人中沟偏歪,鼻唇沟变浅,眼 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 【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l同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或骨疡 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l1诊断 化脓性中耳炎基础上出现口眼喎斜的 症状,及乳突X摄片骨质破坏等可明确诊断。l2鉴别诊断l(1)Bell氏面瘫(Bell palsy) 又称特发性面 瘫,常因受风寒后发生面瘫。l(2)Hunt氏综合征 又称耳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ticus),为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致,常 有明显的耳甲腔疱疹,伴有疼痛。【治疗】l(1)中医辨证治疗l局部症状:耳内流脓,突见口眼喎斜症状。 l全身症状:火热邪毒壅盛者,伴有发热、头痛 、口苦、咽干,耳痛,耳脓黄稠,大便秘结,小 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数。l局部检查:患侧口角喎斜,牵向健侧,口津时 时外流,不能自收,人中沟偏歪,鼻唇沟变浅, 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l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l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牵正散。 l气血亏虚,瘀阻脉络者,用补阳还五汤 加减治之以益气养血,祛瘀通络。 (2)其他中医治疗l1)针灸治疗 l2)穴位注射 l3)穴位敷贴 2西医治疗l(1)急性中耳炎早期合并的面瘫,应积极控 制感染,治疗中耳炎,面瘫均可在感染控制后迅 速缓解。l(2)发生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晚期者,应行 单纯乳突凿开术。l(3)胆脂瘤型、骨疡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 并面瘫时,应尽早行乳突手术,彻底清除病灶, 探查面神经,根据神经病变情况进行处理。 二、颅内并发症l化脓性中耳炎可产生多种颅内并发 症,简称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常见的 有硬脑膜外脓肿、脑脓肿、脑膜炎、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等。l耳源性硬脑膜外脓肿是由于化脓性 中耳炎所致的颅骨骨板与相邻的硬脑 膜之间的脓肿,是常见的和病情最轻 的一种耳源性颅内并发症。l耳源性脑膜炎是指急、慢性化脓性 中耳炎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的急性 化脓性炎症。是耳源性颅内并发症中 最常见者,约占1/3,好发于儿童。l耳源性脑脓肿是由化脓性中耳炎所 致的脑组织内局限性积脓。耳源性颅 内并发症是耳科急重症,有危及生命 之虞。l化脓性中耳炎合并颅内并发症属于 中医脓耳变证之“黄耳伤寒”。【中医病因病机】l黄耳伤寒,或称黄耳类伤寒。是脓耳失 治变证中的重候。多由于脓耳邪毒炽盛, 入于营血,犯及心包,甚则引动肝风,扰 乱心神而致。后期因正气匮乏,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临床表现】l1耳科症状 耳部的症状往往是提示并 发症为耳源性的主要线索。发病前常有化 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的症状,如耳内疼痛 、流脓增多、耳后肿起等,特别是耳内流 脓突然减少或停止,说明耳内引流不畅, 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2全身症状及体征 l不同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有不同的局部 表现,常在化脓性中耳炎基础上,出现高 热、头痛、恶心、呕吐及神志方面的改变 等。l耳源性脑脓肿患者在中期(潜伏期)上 述症状可能不太明显,但在起病期及显症 期上述症状明显。硬脑膜外脓肿表现为小 脓肿时,无明显症状,但大脓肿即有颅内 压升高征象;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为患侧 耳后,枕后及颈部疼痛,乳突后方轻度水 肿,同侧颈部可触及条索状肿块,压痛明 显,眼底检查患侧视乳头水肿,视网膜静 脉扩张;脑膜炎常伴有精神及神经症状, 如烦躁不安、抽搐、重者嗜睡、昏迷。炎 症累及局部脑血管及脑实质时可出现相应 的中枢神经症状,甚至引起脑疝、呼吸循 环衰竭而死亡。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l 1颞骨与颅脑的影象学检查 。l 2脑脊液检查及细胞培养 。l 3全血分析 。l 4眼底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l1诊断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 耳部检查,并配合影象学诊断技术,作出 耳部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化脓性中耳炎最 近有无急性发作,以及其病理类型,引流 通畅与否等。另外,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 ,配合必要常规与特殊检查,对并发症种 类作出初步的诊断。2鉴别诊断 l (1)流行性脑膜炎l (2)结核性脑膜炎l (3)脑肿瘤【治疗】l1中医治疗l局部症状: 耳内流脓,或流脓臭秽黑腐,突然 脓液减少,出现耳痛。 l全身症状:头痛如劈,憎寒壮热,颈项强硬, 呕吐,心烦躁扰,但神志尚清。舌质降红无苔, 脉细数。l局部检查:鼓膜紧张部后上方或松弛部边缘性 穿孔,脓稠粘成块状,如豆腐渣样腐物,或见有 暗红色肉芽长出。l治法:清营凉血,泻热解毒。l代表方: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l如有神志不清、嗜睡或神昏谵语等热入心包之 证,用清宫汤和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 以清心开窍。l若见身热骤降,大汗淋漓,汗出如珠,畏冷倦 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呼吸微弱 ,脉微欲绝等阳气衰竭之亡阳危重证候,宜急用 回阳固脱之法,服独参汤或参附汤等。2西医治疗l (1)抗感染治疗l (2)对症治疗 l (3)支持疗法 适当补液、输血等。l (4)手术治疗 通过行乳突根治术, 彻底清除中耳乳突病灶,改善引流。l(5)局部病灶处理 如脑脓肿可通过穿 刺抽脓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