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解读细化小结解读细化课程标准小结n一、为什么要解读细化课程标准n二、怎样解读细化课程标准n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一、为什么要解读细化课程标准n解读课标 上高效课n落实课标 上明白课n导学 导教 导测评n提升学科能力n提高教学质量二、怎样解读细化课标n第一步确定关键词n第二步剖析(扩展)关键词n第三步分析学情/研究教材教参 n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n第五步重构学习目标 n完整的学习目标叙写结果要让阅读者只通过 目标的阅读就能清楚本节课学生学什么(知 识点)、怎么学(行为条件)、学会什么( 行为动词)、学得如何(学习结果)等要素 。如何理解细化课标环节?1、确定关键词环节重点在于认真分析课标叙述句型结构,寻找关键词 并对名词、动词进行适当分类。 2、关键词的剖析或扩展环节重点在于剖析或扩展课标关键词(动词、名词)及 判别能力重心。 (1)深度剖析动词、名词; (2)广度延展认知历程、内涵与情境,突破动词与 名词深度剖析的内涵,从“了解、理解、应用、分 析、评价、创造”认知维度、“事实、概念、程序、 反省”等知识内涵,以及学生学习与教学情境,进 行分解。如何理解细化课标环节?【剖析动词】: 1、思考达成课标描述能力指标动词的重要学习策略或 教学策略,此时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剖析或扩展动词 的重要关键。 2、为求动词广度扩展,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考虑学科特点和达成度; (2)考虑认知论的观点,将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 解、思考等复杂心理活动历程纳入进来; (3)依据动词所处层次来延展动词层次。如动词属于 “理解”层次,可思考向下延展到“了解”层次,向上 延展到“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层次。如何理解细化课标环节?【剖析名词】1、剖析名词的意义与内涵,教师的学理基础、教学经 验是剖析或扩展名词的重要关键。 2、由深度剖析学习内容,到广度延展,应考虑以下三 个方面: (1)应符合认知论的观点,探索名词的隐含理念;(2)依据名词所处类别来延展名词类别;如名词属于 “程序知识”可思考向下延展到“事实、概念”知识, 向上延展到“反省”知识。(3)要符合场地论,考虑学生、学校与社会实际。如何理解细化课标环节?3.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环节(1)行为条件是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核心环节,不同的行为条件必然产生不同的学习 过程、学习行为(行为动词) ,并导致不 同的学习结果。(2)行为条件的差异主要由教师来控制与 实现。 如何理解细化课标环节?3. 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环节(3) 行为条件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可行。有些行为 条件是可以实现的,如“阅读课本”、“小组间讨论”、“观 看”、“通过实验”,而有些行为条件在一般课堂内是 不易实现的,如“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调查”等。案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能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基础,并举例生活中能源使用的现象,提出至少 一条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对于“查阅相关资料”应改为:“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图片 资料和数据资料”。如何理解细化课标环节?3.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环节(4)行为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一种外 化的,可测量评估的行为,这是实现课堂 教学价值追求最为直接的证据。二、怎样解读细化课标n人教版必修二n(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n课程标准:n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n第一步确定关键词n行为动词:“判定”n核心概念:“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二、怎样解读细化课标n课程标准:n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n第二步剖析(扩展)关键词n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是“判定”,我们将“判定 ”归为知识性目标的-理解水平n相应认知层次的行为动词:用自己的语言 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 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 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二、怎样解读细化课标n课程标准:n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n第二步剖析(扩展)关键词n核心概念:“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二、怎样解读细化课标n第三步分析学情/研究教材教参n分析学情n研究教材教参二、怎样解读细化课标n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n行为条件n个性化和实效性n表现程度不能低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但可依据学情、学段向上扩展。二、怎样解读细化课标n第五步重构学习目标n人教版必修二(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n1.通过计算,能准确得出两条直线的斜率。(转换)n2.通过作图,观察并发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类 )n3.通过上述过程并在讨论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总结出判 定定理。(归纳)n4.能用判定定理正确解答课本上的习题。(解释)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n1.转变观念n提倡先做再说,防止无用论。n提倡积极推进 ,克服负担论。n提倡学习技术, 破除神秘论。n2.合作研究,资源共享,发挥个人、教研组 和备课组、协作区的平台作用形成细化解读 的合力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n3.要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叙写数学课堂学 习目标,使学习目标清晰、具体、可测量 ,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n4.教学时对照学习目标适时调整教学环节 ,确保学习目标有效达成。n5.注重研究成果,更要关注研究过程,注 意反思、总结积累过程性材料,努力将过 程成果化。6.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1)明确学习结果/内容标准,即“如何分解标准的 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 (2)选择评价任务/确定标准,即“证明学生达到应 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用于判断学生表 现的准则是什么?” (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即“怎样组织内容、单 元或课程资源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 突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 学习?” (4)实施教学与评价,即“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 做的表现证据?” (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即“是否需要补充教学? 补充什么?”资源来自:崔允漷教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7.利用课堂观察技术,落实教学目标n制订目标、行为、检测观察量表n实施课堂观察n行为条件是否可行、有效。n学习行为是否与目标相符。n学习结果检测n课堂集体反思n课堂观察汇报交流n撰写小组观察报告n个人教学反思附:不同能力层级的外显的行为 动词举要:n识记(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 )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 描述、标明、指出、为对信息的回忆n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 、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 测、摘要、改写n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 、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剖析n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整体)编写、写 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n应用(将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说、说明、修改、定计划、制定方案、 解答n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的价值谢谢倾听!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