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于 雷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 沈阳工程学院教授一、基础与背景(一)主要成就1、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0年培养 1300万)2、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贡献(在校生926万,毛入 学率24.2%)3、紧密联系经济社会,推进校企合作(国家100所示范 校引领)一、基础与背景(二)基本经验1、坚持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 展道路”的办学方针2、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线的高素 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3、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一、基础与背景(三)存在问题1、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 形成2、教师队伍的质量、素质与结构仍不能满足高技能人 才培养的需要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生均拔款机制亟待解决一、基础与背景(四)面临的新形势1、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全面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面对日益凸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必须在改善民生 、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作用3、面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为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 和发展、面对“走出去”战略,必须伴随产业走向世界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方针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线专科层次 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 方针;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 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社会发展能力 。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方针 当前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改革创新、合作共建、特色发展 、提高质量”。把改革创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强大动 力。高职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校企合作体制机 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化内 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活 动。(一)指导方针 把合作共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重要途 径。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与企业合作办学,与本地产 业园区合作共建的董事会和理事会制度,把“国家骨干 高职院校”建设作为合作共建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区,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 合作共建的办学体制与机制。 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方针把特色发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选择。 特色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建设高水平 、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要在“国家示 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创建办学定位、特色专业 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 特色,引领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 业能力。 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二)发展目标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为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社会 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学活力明显增 强,办学水平整体提显著提高,立 足国情,面向世界,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 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 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1、拓展功能,提高质显著增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稳步发展全日制专科教育 ,积极发展非全日制专科教育,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在 校生总数达到1390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 1000万左右。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大力开展技能和技术培 训,年培训量达到1000万人次,其中国家示范(骨干) 院校年培训人次要达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倍,省级 示范院校要达到1.5倍。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1、拓展功能,提高质显著增强优化专业结构。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发展 特征,面向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 务业等领域,围绕地方支柱产业,调整专业布局,重点支持 建设需求旺盛、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家级重 点建设专业100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0个,校级重点建 设专业3000个,全面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强化强高职院校建设,面向 行业企业开展年不低于12亿元, 其中省级以上示范院校(含省级,下同)校均年入不低于200万元。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海外办学,加强师生交流, 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十二五”期间招收留学生3万人,其中 省级以上示范院校招收留学生达到2万人。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2“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建成,基础能力显著增 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 师达到80%以上,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院校达到90%以上 ,省级示范院校达到85%以上;提高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水平,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30%,其中国家 示范(骨干)院校达到50%,省级示范院校达到40%,形成 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机制,合理布局,依托行业企 业,“十二五”期间国家再建设1000个、各地建设2000个生产 性实训基地,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装备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开发50个国家专 业教学资源库。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3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办学活力显著增 强发挥地方政府统筹功能,建设20个高等职业教育综 合改革试验区,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 政策环境。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 设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200所,省级示范院校400 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100个区域(或行业)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建设200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探索高等职业院校 与企业“双主体”共同建设、共同运行的新机制。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1、培育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高职 校长2、更新教师观念,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需要3、培养学生树立“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4、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技能人才的共识和氛围三、主要任务(二)统筹规划布局 1、本专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年招生330万左右)2、培训与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1000万)3、院校布局合理,在校生稳定在1000万人4、优化专业结构,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基调整经 济结构三、主要任务(三)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多元化的 、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 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 1、董事会模式(民办、企业、合作)2、合作共建模式(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企业和学校 共建、理事会制度)3、职教集团模式(行业、区域)4、二级学院(合作办学建立二级学院董事会)5、校中厂(宁波)、厂中校(林职院)模式三、主要任务(四)改革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培养目标2、以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 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4、“项目、订单、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5、建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双线制)双 师 型 双 师 结 构双 师 素 质三、主要任务(五)师资队伍建设1、专任教师(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提高2、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3、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引进(领军人物)4、强化基础课教师专业背景三、主要任务(六)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1、建立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质量评价标准和保障 体系2、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方法3、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学生就业 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三、主要任务(七)拓展 1、与企业合作共建培训机构(培训)2、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结合基地(技发)3、加大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教育服 务)4、面向社会(社区)提供多样化、个性 为区域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三、主要任务(八)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化平台2、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自主知识产权)3、信息化队伍建设(专业队伍、教师)4、资源向社会开放,集成共享三、主要任务(九)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1、“走出去”战略,培养培训人才2、国际合作办学,借鉴优质资源3、招收来华学习学生(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法规(人大)2、宣传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地位、待遇3、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主动参与、社会认同四、改革举措(一)专业结构布局举措 1、建立专业预警机制2、建立专业设置,人才需求发布、上报制度(二)政策环境举措建立20个地市级城市的高职改革实验区(机制体 制创新) (三)示范(骨干)引领举措再建设100所国家示范(骨干)校(国家200所,省级400所)四、改革举措(四)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举措 1、共建200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卓越技师教育计划(五)示范性职教集团举措1、10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高职牵头,政府主导,行业 指导,企业参与,中职参加2、行业性职教集团,区域职教集团四、改革举措(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举措 1、校企合作培养教师,建立“教授”访问工作站2、改革教师职称评聘与评价制度3、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津贴等制度4、行业企业经历作为教师任职基本条件(七)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举措1、国家重点建设1000个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2、省级2000个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四、改革举措(八)教学资源建设举措 1、开发建设50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现12个已立项)2、各地、各校也要积极开发实践教学系统、课程数字 化系统3、资源开放、集成共享(学校、社会)(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举措1、国家将高职招生下放省级组织2、示范(骨干)校单招3、艰苦行业对口单招4、“知识+技能”考核体系5、继续教育(学历)为中职毕业生或合作企业接受高 等教育改革举措(十)继续教育举措 1、建设40个继续教育示范区2、建立20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十一)西部职业教育发展举措1、 政策、项目、资金支持2、对口支援(互派交流合作)(十二)经费投入举措1、生均拔款机制(GDP4%或财政支出的15%20%)高教12000元/生(中央与地方2:8)西部(中央);中部(补助);东部(奖励)2、加大专项投入(上述举措的专项)联系电话:024-31975242,13066509276 E-mail: edrc163.com 通信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沈阳工程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