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14秋风纨扇图 唐寅 7L雀图 朱耷 渔庄秋霁图 倪璜浅谈中国古代象征性文人画Ancient C hinese Symbol ic Literati PainLi ng一中国古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人画及画家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人画画家来自干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将自己的学养与文化底蕴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故而文人画表现出不同干院体画、宫廷画、画工画,民间画的独特魅力。正是由于如此,文人画影响日益广大、深远,甚至从宋代后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那么这种独特魅力是什么呢?可以从中国画论的一句经典名言得到答案。中国画写形重在写意,写意的至高境界是传神”,这种独特魅力正是“传神”,。传神”也是文人画家们创作的最终目的。但其中一些文人画具有的更加高明的“传神”并不是指普通文人画表现的那种阑情逸趣、悠然于世外的理想境界(这样的意境在院体画中也可以拥有)。而是那种象征意义式的内涵,所以这些文人画从这一角度看也是象征性绘画,是。用具体的物象来表示某种特定,抽象的意义”的绘画,其所表达的。特定意义”往往是画者自身主观的精神世界或画者所处社会的客观现实。文人画的历史十分久远据记载东汉时文人士大夫已开始涉足绘画领域。但直到北宋末,由苏轼、米芾等人提出的文人画美学思想才奠定了后世文人画的理论基础,由此文人画才大兴干画坛。象征性文人画则主要是在宋代之后的元明清三朝才出现的。究其原因是偃武修文的宋代文人们地位较高,过着养尊处优的安逸生活,他们的绘画多是“墨戏”、。清玩”,并且此时的文人画技法尚不成熟,所以宋代文人画象征意义不大。宋代后至清末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及衰的时期,处于统治阶级之外的文人们在社会矛盾激化时多是痛苦、无奈的,有时他们稍作一点无用的反抗但很快又沉默了,这时中国道家的“遁世”思想在他们头脑中占了上风,于是他们在绘画中便以象征手法表现出了这种悲观厌世的情绪。这样的象征性文人画家在元明清三代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社会大动荡来临时更是如此,其代表人物有元代的郏文方维思肖、王冕、倪瓒、吴镇,明代的徐渭、唐寅,清代的朱耷、郑燮等。他们或为前朝遗民,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或是不堪官场腐败、统治黑暗的仕途失意者。他们在作品中呈现给观者的都是“世浊而自清”的感觉,他们的清高与他们所处的黑暗社会是极不相称的。二象征性文人画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象征性文人画不是一般的文人画,主要强调表现的是其象征意义,以突出其深刻内涵。因此对于象征性文人画而言技法或许不是最引人注目的。若太看重笔墨等传统技法,纵然是画得很逼真,很有。功力”,也会被说成“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苏轼评吴道子语),后人也不会对。功底不足天资使然”的米家云山雾水那样感兴趣了。苏轼、米芾的文人画尚且如此,象征性文入画就更进一步了。无怪乎说朱耷。有笔无墨”,徐渭。水墨泛滥”,倪瓒则“不求形似,但写胸中逸气,画竹似芦似麻全不重要”这些都墨葡萄图 徐渭不能成为他们绘画的不足,相反,他们正是以此找到了各自表达内心感受的合理绘画方式。因此中国画讲究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上法古人”,对于象征性文人画而言。中得心源”才是最重要的,且象征性文人画的“心源”来得更主观、强烈。也许是受先辈们的影响(米芾说人物画不便于“清玩”),文人画家在选择创作题材时多以山水、花鸟为主,象征性文人画亦如此(以画梅兰竹菊松石象征高尚人品者最为常见),但也有画人物的(如唐寅的作品)。不论是画山水、花鸟或人物,以物喻人、以人喻人、托物言志是象征性文人画的基本象征手法。古代文人是十分注重个人修养的,他们含蓄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倪瓒的山水画中观者感到了他幽怨的心境。那是人烟鸟兽踪迹全无,一片荒凉凄楚之地,然这绝不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诗境,而是死亡一般的寂寥。从云林冷僻的画风中可以隐隐看到他那个世道艰难的年代,这情形远不只是欧阳修评文人画的“萧散简远”那么单纯了。徐渭和朱耷则更加恣肆狂放,他们将嬉笑怒骂寓于其花乌画中。他们或以花鸟自况,或以花鸟讽世,使画中的葡萄、螃蟹、牡丹,小鸟、鱼、怪石等物都有了人类的感情。从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徐渭的。半生落魄”、怀才不遇,也可以感受到身为明宗室的朱耷遭遇国破家亡后的极端痛苦。象征性文人画画家,是独特个性和丰富学识造就了他们,更是使他们失望、无奈、愤怒的黑暗社会现实造就了他们,他们便以象征手法将这些都表现在绘画中,赋予文人画以深刻的象征意义。三象征性文人画的。诗画结合”手法中国的传统绘画,自宋代起便有在画上题诗的做法,稍后文入画大兴的元代更是出现了长篇的题跋,其后这些题跋也成了文人画画面组成不可或缺的部分,以书入画、以诗入画,诗书画印相结合成了文人画家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手段。在象征性文人画中作者不仅让诗书画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题诗中将自己的情感和画面的象征意义充分表达出来,诗文使绘画的象征意义更明显、一目了然。这样的实例是很多的,如徐渭的。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题(墨葡萄)、。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题石榴图)二句中的“明珠”和画中葡萄、石榴都象征徐渭的才学-朱耷的“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题孔雀图),诗中“三耳”和画中那只长着三根破烂翎毛(三眼花翎是清朝高官的标志)的怪鸟“孔雀”都象征清朝统治者的奴才,此画的讥讽之意不言自明王冕的。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题墨梅图)的“冰花”与画中的梅花同样象征汉人中的有志之士,而羌笛则象征元代蒙古族不能长久的统治t郑燮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题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表明板桥将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关心都寓于自己所酷爱画的兰竹之中了,是寓情于物的手法唐寅的。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题(秋风纨扇图)则说得更直接,以画中秋天已无用的纨扇和年老色衰后失宠的美人来隐喻自身,暗示自己科考失意后潦倒窘迫的一生,表面上是画仕女实际上反映的是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类似的人物画在唐寅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如桐荫清梦图、风木图、(班姬团扇图等。可见这样的题诗不仅对绘画内涵起到解释作用,而且其本身就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这在西方象征主义绘画中是不可能有的。象征性文人画因此也成为象征性绘画和象征性文学两者完美结合的典范。四、象征性文人画与欧洲1 9世纪象征主义绘画的比较欧洲19世纪的象征主义思潮最初出现在文学创作中,继而发展到艺术领域。随后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艺术理论If 200811羹术大观义艺术正式诞生了。象征主义思潮在绘画中的影响则波及到欧洲众多不同国家和不同创作风格的艺术家。形成了欧洲19世纪象征主义绘画的强大阵营。若将象征性文人画与欧洲19世纪象征主义绘画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二者的一些相似之处。首先,这二者都产生于不良的社会大环境之中。象征性文人画多出现在社会矛盾突出、统治黑暗腐朽之时,这种境况下的文人们普遍受到压制、排挤,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愤懑诉诸笔端,而欧洲19世纪象征主义绘画是在欧洲19世纪末社会动荡不安、颓废思想盛行的情况下诞生的,人们在绘画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次,在作品的绘画语言上,二者都试图摆脱学院派(院体画)的影响,反对。描摹”、“照抄”,达到自由表述内心精神世界的目的。再者,二者作品都体现了自己所处地域,民族的文化内涵,都赋予绘画以文学之美、诗意之美。最后,二者作品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也有一些共同点,二者都采用寓意、比拟、暗示等象征手法,只是文人画更多是。以物喻人”,而西方绘画主要是。以人喻入”。就象征意义而言,欧洲19世纪象征主义绘画的象征意义大致可分为三类:(1)反映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如斯托克、奠沙Mossa等人的作品),(2)借古喻今,表面上是画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故事中的场景,实际上是反映现实生话中人的思想(如莫罗、罗塞蒂、夏凡纳等人的作品)。(3)反映极端的心理意识或强烈的个人情感,以绘画表现人类对生存、死亡、灾难、罪恶、性爱等主题的思考(如高更、伯克林、蒙克、克里姆特、思索尔等人的作品),在象征主义绘画中,作品可以同时具有上述一种以上的象征意义。由此看来,中西方的象征性绘画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画家对其所处社会现实的看法或是画家本人的思想、情感,但以诗书画相结合的象征性文人画则更注重个人修养且多以表现画家自身的不幸遭遇来反映普遍的人性和社会问题。另外,在封建礼教压抑下的文人们在以绘画来抒发自己的感受时显得较为儒雅、含蓄、隐晦一些,绘画的主题不会涉及性爱、死亡这样的为社会所避讳的内容,似乎缺少了一点西方绘画那种直接批判的勇气,这也使得中国古代象征性文人画多了一层文绉绉的神秘感。参考文献:1张懋镕书画与文人风尚陕西人民出版社2单国强中国美术明清至近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张敢欧洲19世纪美术州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维湖南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6级研究生们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