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7页
第2页 / 共117页
第3页 / 共117页
第4页 / 共117页
第5页 / 共117页
第6页 / 共117页
第7页 / 共117页
第8页 / 共117页
第9页 / 共117页
第1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安全生产技术知识2011-11-041一、机械设备安全知识 二、消防安全知识 三、电气安全知识 四、职业危害控制知识 五、厂区检修作业安全知识 六、劳保用品知识 七、事故应急管理知识 八、事故预防知识一、机械设备安全知识2011-11-042一、机械防护安全知识 1.什么是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 机械伤害事故是人们在操作或使用机械过程中因机械故 障或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 2.机械伤害事故的特点 机械伤害事故往往会造成惨重的后果,如挤死、搅死、 压死、碾死、被弹出的物体打死、磨死等。当发现有人被机 械伤害的情况时,虽紧急停车,但因设备的惯性作用,仍可 将受伤害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3.常见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 主要有皮带输送机、行车、卷扬机、气锤、车床、螺旋 输送机、泵类、破碎机、叉车、离心机、搅拌机械、皮带传 动装置、避风器、振动机械类、过滤机械类。2011-11-0434.形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形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检修、检查机械设备忽视安全措施。如人进入设备检 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也未挂不准合闸的警示牌,未 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也有因当时受定时电 源开关作用或发生临时停电等因素误判断而造成事故。也有 的虽然对设备断电,但因未等至设备惯性运转彻底停止就下 手工作,同样造成严重后果。 缺乏安全装置。机械设备必须按有关的安全要求装设 合理、可靠又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如有的机械传动带、 齿机、接近地面的连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 没有完好的防护装置;还有的人孔、投料口、绞龙井等部位 缺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已疏忽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 成事故。2011-11-044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能立即 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 械引发严重后果。 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堵料、擦洗皮带等作业。 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 拣物等)。 不具备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 。 5.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有: 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 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惯性运转已经彻底 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 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 2011-11-045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车。 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 ,该制动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 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各人口、 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作 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 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条标准:一是 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清理堵料、擦洗皮带等作业, 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 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操作者取得联系 ,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 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2011-11-046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上岗。上岗作业中 ,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 护用品,严禁其他岗位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检查零部件是否有磨损严重、报废和安装松动等迹象 ,发现后应及时更换、修理,防止设备带病运转。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按规定安装,不得随意拆除机械设 备的安全装置。 机械设备在运转时(或未完全明白机械的运行状态时 ),严禁用手进行调整、检查、清扫、润滑等作业。 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人员不准离开工作岗位。 6.机械对人体伤害最多的部位 机械伤害人体最多的部位是手。因为手在劳动中与机械 接触最为频繁。2011-11-0477.机械手外伤的急救原则 发生擦伤、断手、断指等严重的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 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 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进入酒精等消毒液 中,以防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 袋内,扎进袋口,在袋周围放些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 伤者送医院抢救。 二、起重机械作业时注意的安全问题: 严格按照起重机的额定重量表和起升高度曲线作业。 起吊的物品不能超过规定的工作幅度和相应的额定重量,严 禁超载作业。 不允许用起重机吊拔起重量和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体, 更不允斜拉重物。冬季不能吊拔冻住的物体。 不要斜拉和斜吊,否则容易造成设备翻滚、损坏和起 重机倾翻。 2011-11-048不要随便增加平衡重量和更改钢丝绳的用途。 避免吊车突然启动或制动,起吊重量大、尺寸大、起 升高度大时更应注意。 汽车起重机不允许吊起载荷行走。轮胎式起重机一定 要在允许的起重范围内吊重行走,路面要严整坚实,行走速 度缓慢均匀,按道路情况及时的换档,不要急刹车和急转向 。吊重物避免摆动,吊臂应在行驶前方方向。 工作场地光线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和指挥信 号。 起重机不允许在暗沟或地下管路上作业。 起重作业时臂架、吊具、钢丝绳及重物等与输电线路 保持最小的规定安全距离。2011-11-049起重作业区域内不允许有其他人做其他工作,有人走 进近时利用警音和喇叭等警告。吊装重物不许越过人头,吊 物上面也不允许站人。更不允许在悬吊重物下面站人、通行 、休息和工作(起吊重物垂直下落点周围5米以外为安全防 护距离)。 吊装重物不允许在空中长时间停留,特殊情况下应该 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起重机械应该安装导线器和限位器。 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不准吊装;楞刃物体 或易损伤的贵重设备,没有衬垫措施不准吊装。2011-11-0410三、锅炉安全技术 1、锅炉的基本参数有蒸发量、供热量、压力和温度。 按照出口介质可分为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 2、锅炉的安装装置有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岗位 操作人员应加强对安全附件的维护保养。 3、锅炉的安全运行于管理: 、保持与其他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设置两个以上的安 全出口。 、锅炉登记,作业人员持证,规章制度健全。 、遇有危险情况时应紧急停炉。 、定期检查安全附件和主辅机本体。 、对工艺参数全面检测并定期评估。 4、岗位其他压力容器应严格的执行压力容器的相关安 全规定。2011-11-0411二、消防安全知识2011-11-0412第一部分 一、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 烈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从 本质上讲,燃烧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燃烧的要素和条件 1、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 )、引火源。 2、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浓度的可燃物、一定比例 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点火源、必须使可燃物、助燃物、点 火源相互作用。 三、燃烧的类型 主要是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等。 1、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物质产生的蒸气与2011-11-0413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点越低,火灾危 险性越大,它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2、着火:可燃物在空气中受着火源的作用而发生持续 燃烧的现象。 3、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着火源的作用,靠 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自燃分为三类分别是物质 在空气中自燃 物质遇水发生的自燃 物质混合接触的 自燃。 4、爆炸:一种是物理性爆炸,主要是由于气体或蒸气迅 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 力,而造成爆裂;一种是化学性爆炸,就是爆炸性物质本身 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出大量的气体和很高的温度而形成爆 炸;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必须与空气混合后,成为具有2011-11-0414一定浓度的爆炸性混合物,并遇到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种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浓度范围。能发 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 ,叫做爆炸下限。 四、物质燃烧的基本特点 1、可燃气体燃烧的特点是:他们在燃烧时所需要的热 量进用于氧化或分解气体,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 燃烧,而且速度快。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 二是动力燃烧。 2、液体燃烧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蒸发 出来的蒸汽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液体燃烧有两种 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 3、可燃固体在一定温度下能从固体表面析出可燃气体 ,析出的可燃气体越多,越容易氧化燃烧固态物质的燃烧一 般 2011-11-0415经历两个阶段,即先发生有火焰的气相燃烧,然后进行 无焰非均相燃烧。可燃固体燃烧的形式:一是蒸发燃烧,二 是分解式燃烧,三是表面燃烧。四是合成物质燃烧的特征, 五是可燃粉尘的燃烧。 五、火灾的特点、危险等级、火灾的分类和灭火器的选 择 要学会灭火,必须首先了解关于火灾的基本情况。火灾 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一定损害 的燃烧现象。下面作简要介绍。 1、火灾的危险等级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 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的数量、火灾的蔓延速 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2011-11-0416a、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 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b、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 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c、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 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 2、火灾的种类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 A类火灾:指含碳的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 纸张等的燃烧。 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 、甲醇、乙醚、丙酮、乙醇等物质的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 、乙炔、氢气等物质的火灾。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 铝镁合金等物质的火灾。2011-11-0417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火灾。 3、灭火器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 卤代烷型灭火器。 、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 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容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 器,应用抗溶性空气泡沫等空气机械泡沫。 、扑救C类火灾应用干粉、卤代烷、CO2型灭火器。 、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CO2干粉型灭火器。 、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 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单位和当地公安 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2011-11-0418六、火场上热传播的方式是: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 七、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 火灾爆炸事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火源引起的,叫 火源类火灾爆炸事故。另一类是在无火源的情况下,由于潜 热或蓄热的作用而引起的,叫做蓄热类和潜热类火灾爆炸事 故。按照火灾发生的前因和特征,火源类火灾、爆炸事故可 分为火源点火型和泄漏着火型;蓄热类火灾爆炸事故可分为 自行(自燃)着火型和反应失控型;潜热类火灾爆炸事故可 分为传热型和平衡破坏型。 、火源点火型燃烧特征:缓慢燃烧急剧燃烧混 合气体爆炸粉尘和雾滴的爆炸设备材料燃烧。 防火防爆的措施:严格控制火源防止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容器、设备要有相应的机械强度。2011-11-0419、泄漏着火型火灾中泄漏的原因有:设备材质强度 下降发生破裂外加负荷造成破裂设备内压增大造成破裂 操作失误。 防火防爆的措施:防止泄漏组织好操作人员的安全 操作培训设置报警系统防止烧伤控制火源用泄压的 方法减轻爆炸造成的损失 自行着火型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化学反应 或物理作用生热积热不散生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