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刺法灸法学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课件网 (www.1kejian.com )2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3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一)制针材料(二)毫针结构4(三)毫针的分类1.环柄针:2.花柄针:3.平柄针:4.管柄针:5二、毫针的规格 (一)毫针的粗细规格直径:mm (二)毫针的长短规格号数24262830323436直径0.450.400.350.300.250.220.20旧规 格inch0.511.52345新规 格mm13254050751001506三、毫针的选择 (一)针具质量的选择根据针具的“质”与“形”选择针具。(二)针具规格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体质、病情、 腧穴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具。7 四、毫针的检查 (一)检查针尖(二)检查针身(三)检查针根(四)检查针柄8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去浮躁二字以练清静之功调自身之气机以利于控制经气蓄积丹田之气以增强周身之力(一)练意、练气9(二)练针、练指1.纸垫练针法2.棉球练针法3.纸板练针法4.守神练针法5.自身练针法6.相互练针法10 二、基本功训练效果(一)增强指感、体察经气(二)增强气力、气力结合、驾驭经气(三)守神定志、意气力结合11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一)选择体位的重要性(二)临床针刺时常用体位(三)选择体位的注意事项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便于留针、患者舒适12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前侧面)腧穴常用体位13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 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常用体位14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腧穴常用体位15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 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常用体位16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 背部的腧穴常用体位17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 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注 意 处方与体位暴露与松弛针刺期间勿改变体位医生适当的位置常用体位18 二、腧穴的揣定 (一)操作方法1.指切揣穴法2.按压揣穴法3.分拨揣穴法4.旋转揣穴法5.滚摇揣穴法6.升降揣穴法7.滚摇升降揣穴法19(二)临床运用1.正确取穴定位2.了解局部特征3.协助经络切诊第一课件网 (www.1kejian.com )20三、消毒 (一)针具器械消毒1.高压蒸汽灭菌法2.药液浸泡消毒法3.煮沸消毒法 (二)医者手指消毒 (三)针刺部位消毒 (四)治疗室内消毒21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一、持针法 (一)操作方法1.两指持针法2.三指持针法3.四指持针法4.持针身法5.两手持针法22(二)临床运用1.保持针体端直坚挺2.有助于指力深透3.掌握针刺操作的刺激量和针刺的方向深浅 (三)注意事项1.持针必须端正安静2.持针必须正指直刺23二、押手法灵枢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 持而御之。”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 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24(一)操作方法1.指按法(1)单指押手法(2)双指押手法2.掌按法25(二)临床运用1.揣穴定位2.减轻进针疼痛3.辨别得气4.减轻组织损伤 (三)注意事项26三、进针法 (一)操作方法1.双手进针法(1)爪切进针法(2)挟持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第一课件网 (www.1kejian.com )271.双手进针法爪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281.双手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 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292.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 持针,中指指端紧靠 穴位,中指指腹抵住 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 下用力按压时,中指 随势屈曲将针刺入, 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303.管针进针法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314.快速进针法(1)插入速刺法(2)弹入速刺法 5.缓慢进针法(1)缓慢捻进法(2)压针缓进法第一课件网 (www.1kejian.com )32(二)临床运用1.针具长度2.患者体质3.腧穴部位(三)注意事项33四、针刺角度与方向 (一)操作方法1.进针角度(1)直刺法(2)斜刺法(3)横刺法2.针向调整(1)针向催气法(2)针向行气法34(二)临床运用1.保证针刺安全,避免针刺疼痛2.通经导气3.有效地发挥腧穴治疗作用 (三)注意事项35五、针刺深浅针灸大成:凡刺浅深,惊针则止。素问: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有至理,无过其道。36(一)操作方法1.依据腧穴部位定深浅2.依据证候性质定深浅3.依据疾病部位定深浅4.依据体质定深浅5.依据时令定深浅6.依据得气与补泻要求定深浅37(二)临床运用1.深浅刺法2.深浅补泻3.取穴处方(三)注意事项38 六、提插法(一)操作方法 (二)临床运用1.催气2.行气 (三)注意事项39七、捻转法 (一)操作方法 (二)临床运用1.进针2.催气3.行气4.针感保留与消减 (三)注意事项40 八、导气法和平补平泻法 (一)操作方法1.导气法2.平补平泻法 (二)临床运用1.催气、守气2.适应病症 (三)注意事项41九、留针法 (一)操作方法1.静留针法2.动留针法 (二)临床运用1.候气2.守气和行气3.留针应根据病症情况而施4.留针应根据证候性质而施5.留针应根据患者针感来掌握第一课件网 (www.1kejian.com )42(三)注意事项1.留针应根据治疗要求正确使用2.留针要保持适合环境43十、出针法 (一)操作方法 (二)临床运用 (三)注意事项1.出针前注意针下感觉2.出针时注意用力轻巧3.头、目等部位应注意针孔按压4.出针当重视先后顺序5.针刺后遗感的处理6.出针后患者须稍事休息44第一课件网 (www.1kejian.com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