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火针加拔罐(火针赞刺法)治 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 1、疾病概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 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多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 密集成群的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好 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常伴剧烈的神经痛 及局部淋巴结肿痛,易发生后遗神经痛,一般很 少见到双侧发病,亦少有复发(复发率为0.2% )。本病根据病情表现可以分为:无疹性、顿挫 性、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泛发性带状疱疹 。 带状疱疹既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恶性肿 瘤、器官移植、艾滋病、大手术之后,也 可引起如面瘫、三叉神经痛、内脏带状疱 疹等疾病,甚可导致失明、耳聋、死亡等 严重临床事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是指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 个月以上者。临床证实,老年人的带状疱 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 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提示,带状疱 疹的发病呈散发,年患病率为1020,其好发 部位及所占发病总数的比例大致为头面部15%, 颈项部12%,胸背部55%,腰腹部14%,骶尾 部3%,全身性1%;带状疱疹发病可见于各年龄 阶段,患者的年龄与发病率、疼痛程度及潜伏期 成正比,其中70的患病者年龄超过50岁,60 岁以上者占发病人群的比率超过30,而年龄愈 小发病率愈低。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率约为20%。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理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 染人体后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沿神经纤维 迁移并潜伏在脊神经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 经元中,由于人体内抗体不能消除潜伏在神经根 节内的水痘病毒,故平时不出现临床症状。而在 某些诱因作用下,潜伏的病毒再次活动繁殖,沿 相应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引起复发感染,则产生 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皮肤性和 嗜神经性,因此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病毒 主要侵犯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疼痛程度与皮肤 表现无明显关联。临床研究还证实,带状疱疹属 于自限性疾病,其自然病程约为2-3周,平均为 16-17天。 中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观察研究有千余年历 史,对其病因病机已形成了明确和较为统 一的认识,当前业界普遍采用的是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894) 中规定的“蛇串疮”疾病与证候诊断标准,其 证候分类包括;肝经郁热、脾虚湿蕴 、气滞血瘀等三种类型。 中西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均将缩短病程、减轻痛 苦及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作为基本原则,西医 药以抗病毒、免疫增强、止痛以及对症治疗为主 要手段,具体采用了如无环鸟苷、干扰素、白细 胞介素2、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治疗;中医药依 据辨证结果分别以疏肝清热、健脾利湿、理气活 血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或 针刺、艾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具有迅速缓解 疼痛缩短病程、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其 良好的临床疗效已通过现有大量临床文献报道得 到证实。 2、疗法介绍 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火针赞刺 法)是汇集了火针疗法、刺血疗法、火罐疗法与 赞刺针法等传统针灸方法的优势特色,是中国中 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对皮肤疾病急性带状疱疹 的治疗而提炼形成的一种综合方法,本法以火针 、火罐作为主要器械,结合了火针烧针法、火针 刺法、赞刺针法与拔火罐法的操作手法。通过将 火针针尖烧红至发白,其高温灼刺皮损局部,凭 借火针针身粗大以及赞刺针法的多针浅刺,能够 造成疱疹皮损局部完全开放,再加上火罐强力的 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与恶血尽数裹挟而出,受 损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养从而达到止痛和愈病之 功。 基础性研究证实,本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可 以有效地杀灭疱疹局部病毒,促进血液循环,减 轻局部炎症和神经损害,从而缓解剧痛症状,良 好地发挥针灸抗炎、镇痛的作用,同时通过增强 机体的免疫能力,加速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使 疾病得以迅速康复。本课题组应用火针赞刺法治 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以疱疹与 疼痛完全消除作为痊愈标准,采用火针赞刺疗法 治疗9天内的痊愈率高达90.9%;同时对照组口 服伐昔洛韦治疗第9天的痊愈率为38.9%,此结 果与伐昔洛韦新药临床评价的疗效结果一致(文 献中报道口服伐昔洛韦第9天的痊愈率为33.3%- 38),证明本疗法用治急性带状疱疹具有较佳 疗效。 3、应用推广前景 火针疗法和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在各地均有 广泛应用,临床医师应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也已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是在临床操作方法以及采 用器具的标准规范等方面有待统一和提高。通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完成了火针加拔罐治 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法 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起 效快、疗程短、后遗疼痛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花费相对少,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等特点 ,而同时研究整理形成了技术操作规范,解决了 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成果具有良好的 应用与推广前景。 二、疾病诊断标准1、西医标准 参照现代皮肤病学(杨国亮等主编.上海医 科大学出版社.1996.293-297)和诊疗常规 (谢立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制订。 典型病例根据单侧性发疹,多数水疱簇集成群 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及伴有神经痛等特 点即可做出诊断。 本病有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与 粘膜交界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 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过程中 ,常易复发。 偶然也有与接触性皮炎混淆的,但后者有 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 、剧痒,无神经痛。 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 ,神经痛显著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 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 2、中医标准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894) “蛇串疮”是 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疱沿 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 烈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带状疱疹。 2.1蛇串疮疾病诊断标准;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 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 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 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 疹消退后遗疼痛。 2.2蛇串疮证候分型诊断标准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 痛,口苦咽干,烦燥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 质红,舌苔簿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 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 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 暗,苔白,脉弦细。 三、适应症; 带状疱疹急性期(病程小于等于7天)。 适宜年龄范围为8岁至85岁。 适用于急性期各型带状疱疹。 四、禁忌症本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安全性较高,但在诊治合 并下列情况的患者时需要医生谨慎处理,结合患 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1.血友病患者及患有其他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 禁用;2.妊娠的妇女禁用; 3.合并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肝 、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忌用; 4.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者忌用; 5.瘢痕体质者忌用; 6.面部、会阴部带状疱疹忌用; 7.哺乳的妇女及婴幼儿慎用; 8.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者慎用。五、技术操作方法; 1、器械准备 1.1火针针具:点刺专用火针,以钨钢为原材料 制成。规格:中号火针直径为0.75mm,粗火针 直径为1.2mm。 1.2火罐:1-5号通用玻璃火罐。 1.3医用脱脂棉球、止血钳、95%酒精。 1.4火柴或打火机 1.5购置火针困难或在应急情况下,可以规格为 0.3025mm的标准针灸针代替火针,但限烧针 10次。 2、详细操作步骤 2.1患者体位 根据带状疱疹皮损部位取坐位或卧位,以患者 自感舒适、利于放松,便于医生操作为宜。 2.2选穴、治疗次序及消毒 在疱疹起止的两端及中间选定治疗部位,先于 最早出现皮疹的部位即发疹的始端“蛇头”施 行治疗,再于后发疱疹的中间部“蛇腰”与尾 端“蛇尾”施行治疗。如果患者皮损面积较大 、局部疱疹数量较多,可分批治疗。 以75%酒精行常规皮肤消毒,若皮损局部已发 生皮肤破溃者则换用安而碘消毒,以减轻患者疼 痛。 2.3火针赞刺 针刺次数: 根据疱疹簇的大小确定所刺针数,以簇中疱疹 数量的1/3至1/2为宜。 火针烧针: 左手持止血钳夹持浸有95%酒精的医用脱脂棉 球并点燃,使火焰靠近患者皮损部位并距先前选 定的针刺部位约10-15cm,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烧 的酒精滴下灼伤患者。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 尖、针体探入火焰的外焰烧红或烧至发白。 火针赞刺: 烧针后以疱疹簇为单位呈“品”字形点刺。要求 时间在一秒钟以内,针尖仍发红时果断、迅速地 刺入带状疱疹皮损部位,直入直出,不得歪斜、 拖带。水疱、丘疹或红斑区采用中、粗火针点刺 ,进针深度以针尖刺破疱疹,达到其基底部为度 。对于较大的脓疱或血疱即直径0.5cm以上者, 用粗火针点刺,刺后用消毒脱脂棉球挤净疱液。 2.4拔火罐及留罐 根据疱疹簇面积大小,选用适当型号的火罐 于火针点刺后在受针局部吸拔,以火罐能罩住疱 疹簇,使火针刺点被纳入罐内为度,如果疱疹簇 面积过大,可并用多个火罐。留罐时间510分 钟,以局部皮肤轻度瘀血为度,通常可拔出少量 血液或渗出液。 若起罐后局部出现血疱,可再用火针点刺。 治疗结束后,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污 液,如皮肤表面破溃明显者,可敷以无菌纱布并 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3、治疗时间及疗程; 患者就诊的前三天每日行本法治疗一次,之后 隔日治疗一次。 本疗法无固定疗程限定,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 化及病人耐受情况决定治疗次数,当疱疹结痂、 疼痛消失即可终止治疗。通过研究结果显示,采 用本法治疗9天内的痊愈率高达90.9%,且无后 遗神经痛发生。 4、关键技术环节 4.1火针点刺 强调“红”、“快”、“准”。 红烧针完全,保证针尖足够温度。 快火针点刺操作进针、出针过程果断迅速 ,避免拖泥带水,减轻患者疼痛。 准针刺时眼明、心静、手稳,准确地多针 点刺在疱疹上,进针深度以刺破疱疹达到其基底 部为度。 4.2拔罐; 用闪火法拔罐,视疱疹簇面积大小选用口径适 当的火罐,以罐口能覆盖疱疹簇,使针刺点被纳 入罐内为度。 为了提高疗效,保证适宜的出血量,火针点刺 后应迅速加用拔罐。 留罐时间可根据施术部位皮肤颜色的变化情况 、患者的体质及耐受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加以 综合判断,适当调整。 5、注意事项 5.1医生注意事项 1)加强训练以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如医生本 人畏惧火针者,不要轻易施用火针疗法。 2)火针针具因反复多次加热烧灼,易发生老 化即变形、变软而影响临床操作,要选用品牌火 针并定期检查火针质量,对品质降低的火针要及 时更换。 3)火针针刺前要注意无菌消毒,消毒后避免 局部再污染。 4)火针针刺及拔罐时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烧的 酒精滴下灼伤患者。 5)关节、大血管及重要脏腑与器官周围 慎用火针。 6)面部及其他肌肉菲薄部位宜选用细火 针,减轻患者疼痛。 7)治疗过程中医生要细致观察皮肤的颜 色及患者的反应,出现滞针、疼痛剧烈、 出血、晕针、感染等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