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0页
第2页 / 共290页
第3页 / 共290页
第4页 / 共290页
第5页 / 共290页
第6页 / 共290页
第7页 / 共290页
第8页 / 共290页
第9页 / 共290页
第10页 / 共290页
亲,该文档总共2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交作业:niejianguo168sina.com聂建国个人联系:13988997262 曲靖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讲师); 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专著1部;我 是 谁 ? 管理学硕士; 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学校课题1项; 主持省教育厅课题1项,学校课题1项。本课程教学参考书:1 张应奎,彭习梅现代教育技术,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8.6 2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3 冯奕兢教育技术技能训练与评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4 兴图科技产品研发中心 Authorware 7基础与上机实训,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75 周建国 Photoshop CS3 图像创意与设计实例精讲,人 民邮电出版社,2008.2索书号:G40-057/13索书号:G434/49索书号:TP311.56/70索书号:TP391.41/6734前 言一、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对教育体制的影响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2、对教育投资的影响终身教育 社会教育投资 3、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网络教育 “地球村” 优势互补 加剧竞争54、对教师的影响新型教学媒体的应用“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把关人”5、对学生的影响“学生”概念的延伸“教育平等”教育个别化 网络教育6二、师范院校开设教育技术课程的必要性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组织者、“现代文盲” 技能扩展学习行为的导引者、71、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1)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建设一流基础教育的技术基础(4)促进学习环境的革新(2)为基础教育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3)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改革多媒体教育 网络教育“智能化”教材 “专家诊断式”教材 “可扩充式”教材 “开放式”教材“教学三要素” 转变为 “四要素”82、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2)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3)教学软件的开发Internet 多媒体课件 电视教学教材 投影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现代教学设计思想9第一次作业:制作510页的ppt课件要求:2、课件内容要完整;1、题目、内容自选;3、页面不得超过10页,禁止下载;4、文件名以“学号姓名”; 5、不符合上述要求者,作缺交作业处理。10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和范畴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和范畴 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一、技术与教育技术一、技术与教育技术(一)技术的涵义(一)技术的涵义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 “各种物质设备、生产工具各种物质设备、生产工具” ”物化的东西物化的东西物质的物质的非物质的非物质的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 “综合体综合体” ”教育技术史权威塞特勒教育技术史权威塞特勒(Saettler)(Saettler): “ “技术的重点在于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组织,技术的重点在于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组织, 而不是工具和机器。而不是工具和机器。” ”12教育技术有形技术(物化形态)无形技术(非物质形态)(二)教育技术:(二)教育技术:有形技术(物化形态)无形技术(非物质形态)有形技术(物化形态)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是技术的“ “子集子集” ”教育技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教育技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 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 综合。综合。有形技术是依托,无形技术是灵魂13二、教育技术二、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定义1994 美国 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简称 AECT)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及范畴巴巴拉西尔斯(Barbara B. Seels) 丽塔里奇(Rita C. Richey)14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AECT94定义:15要点1:AECT94 定义要点2:指出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要点3:五个范畴: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内涵: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16三、教育技术学三、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专门研 究教育技术现象的科学。1970 全美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NET)的视听教育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DAVI)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区别:2.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 是反映教育技术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1.教育技术是实践领域,而教育技术学属于学科范畴17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1.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 的分支学科;2.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层 次的学科3. 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18五、五、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一)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1. 哲学方法2. 一般研究方法3. 专门研究方法(二)研究取向1. 描述与观察研究2. 媒体功效比较研究3. ATI研究4. 开发研究5. 实验研究6. 质的研究19六、六、现代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内涵体现:1. 系统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3. 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2.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20七、七、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一)美国教育技术:1. 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传统教育3. 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2. 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现代媒体(如:留声机、录音机等)4. 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今)现代教育媒体与技术21七、七、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二)中国教育技术:1、20世纪20年代 教育界尝试利用电影、 幻灯片等引入教育3、 20世纪80年代 教育部成立专门的电 化 教育局、中央电教馆2、 20世纪30年代 电化教育4、 20世纪70年代后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核心:现代教育媒体221. 技术主义德国 E卡普 1877哲学技术纲要 技术哲学诞生的标志人类创造力的物质体现,技术活动是人类“ 器官的投影。文化、道德和知识的进步以及人类“自我 拯救”的手段。 八、教育技术学的八、教育技术学的哲学理论哲学理论基础基础23科学的技术哲学观点:本体论:人的本质力量的延伸价值论:既能造福人类又能危害人类的“双 刃剑”;马克思:辩证思想指导下的认识论、实践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创新八、教育技术学的八、教育技术学的哲学理论哲学理论基础基础24技术决定论的错误:教育技术被打上“机械性、逻辑性、定量化 ”的烙印,注重严密的程序操作和外部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看成了机器,按照操作 机器使其高效工作的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结果使教学主体基本失去了自主性,抑制 了学习者的发展。人物的奴隶八、教育技术学的八、教育技术学的哲学理论哲学理论基础基础252. 人本主义20世纪 法国 萨特 为代表的存在 主义进一步发展了人本主义“学习者是教学的主体”提倡以学习者为 中心的观点,把教育对象看做是有思想、有 自我意识、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教学内容:从客观世界转到个人世界, 做事需投入理智和情感。教学方法:苏格拉底 “产婆术”教学方法八、教育技术学的八、教育技术学的哲学理论哲学理论基础基础26(一)系统论1、系统科学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 依赖的要素做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九、九、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 科的形成和发展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其最 重要的理论之一。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分为:整体原理、反馈原 理和有序原理。27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 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时形成的。九、九、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20世纪50至60年代:美国军事、工业、商业 、空间技术等领域得到空前应用。28九、九、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60年代末至今:许多教育技术研究者致力于系 统方法应用于教学实际的研究,逐渐形成教学 系统方法,并应用于各层次的教学系统的设计 ,从而建立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70年代:在教学媒体设计、个别化学习过程设 计与教学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媒体教 学、个别化教学和教学设计综合为一个以系统 方法为核心的的整体教育技术领域。29(二)传播理论主要贡献: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教 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及其教学传播规律的归 纳。它在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 为改善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功能条件追求教学过 程的最优化提供理论支持。1. 传播理论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美国 政治学家 拉斯韦尔 5W模式 布雷克多 7W模式 九、九、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302. 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 5W 模式传者信息媒体受者效果Who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九、九、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31(2)布雷多克 7W 模式Who 谁 教师或其他信息源Says What 说什么 教学内容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教学媒体 To Whom 对谁 教学对象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教学效果 Why 为什么 教学目的Where 在什么情况下 教学环境九、九、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32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3)香农韦弗 模式媒体反馈九、九、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33(4)韦斯特莱的传播模式 控制论模式“把关人”教师强调传播行为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注重反馈强调周围信息对传播的影响对教师对教材编制者九、九、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343. 传播理论揭示里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调整再传送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九、九、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354. 传播理论揭示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 能实现机制:目 标 内 容信息提示诊断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