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上海 上 海的智慧之路 “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 ,“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 慧城市”,已列为上海“十二 五”的重要发展目标。为使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更具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 ,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 联合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 究所组成课题组,深入调 研,就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内 涵、功能作用、与长三角 城市群合作共赢的方式等 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探 讨了智慧城市内涵及对上海下 一步发展的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超越技 术层面 共识 智慧城市是全球城市 化演进和信息化发展到高 级阶段的交汇,是新一轮 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 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智慧城市 的提出也是应对全球城市 发展面临着人口膨胀、交 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 紧缺等重大问题,最终实现城 市的智慧型、可持续发展 。全球已有200多个“智慧 城市”项目在实施,力求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 能源、交通、社会管理的 效率。 处于转型发 展新阶段的上海,要充分把握智慧城市建设的内 涵,从技术、产业层面提 升到思想、战略层面,超 越过去“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等城市发展的技术层 面,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 城市发展的新思路、现代 城市发展的重要框架。 声音 周太彤( 市政协副主席):智慧城 市建设是后工业时期与大 规模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场变革。在长三角城 市群发展新格局中,智慧 城市建设将引发深刻的社 会变革,而不是停留在简 单的信息应用、产业发展的层 面;智慧城市建设是不同 以往的一场城市再造工程 。城市发展要有效率、效 益、活力,不能再依靠资金、 土地、人才、资本等要素 ,而是要重新调整关系, 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调整、 部门利益的调整来解决上海未 来发展的问题。 宋 超(市政协常委、市政协 学习委员会主任):对智慧城市内涵和外延要有 鲜明、实在和相对准确的 描述和把握,明确智慧城 市并非是纯科技的而是渗 透人文的社会再造;通过智慧 城市建设,形成上海未来 发展新优势,让上海人民 生活得更美好;另外要紧 扣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智慧城市” 。 殷啸虎(市政协 常委、上海社科院法学所 副所长):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宜把握7个 要点:智慧城市是物质层 面的非精神层面的,是外 在的非内在的,是技术层 面的非规范层面的,是应用 层面的非感知层面的,是 系统的非个体的,是信息 层面的非文化层面的,是 网状的非管状的。智慧城市的 打造,应从服务和管理两 方面着手。 汪亮( 市政协委员、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流通经济研究 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 :对智慧城市问题的研究 ,要务实地解决问题,回 答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投 入哪些领域可以产生最大 的效果,怎么做等问题。 上海建设智慧城市要体现 大智慧,争取更多城市以外的 资源。 案例 欧洲评 价智慧城市的指标体系 欧洲中等城市智慧城市排名公布于 2007年,由奥地利维也纳 大学区域科学中心、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进行,通过一系 列智慧要素指标,来衡量 典型欧洲中等城市的可持 续发展与竞争力。 该排名提出6个城市智慧 要素,包括:智慧经济、 智慧人、智慧政府、智慧 移动性、智慧环境及智慧 生活,其下细分的31个因素 74个指标为评判标准,其 中智慧经济包括创新性、 创业性、经济形象和地位、生产力、劳动力市场灵 活性、国际性6个因素,智 慧环境包括自然条件、污 染、环境保护、可持续资 源管理4个因素,等等,最后 通过对各项指标及总成绩 量化考评典型欧洲中等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 排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 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卢森 堡、丹麦的奥胡斯( Aarhus)、芬兰的图尔库 (Turku);丹麦和芬兰位居 榜单前列的城市较多,城 市总体的智慧化程度较高 。 适应长三角城市群互利共赢的需 求 共识 上海智慧城 市的建设不能局限于上海 自身,要立足长三角城市群加快一体化发展的 新形势,以市场为纽带, 在上海和长三角城市群间 形成互联互通和互有需求 的共生性关系,打破现有行政 体制下的城市间资源配置 相互割裂的制度性缺陷和 瓶颈,进而实现产业在区 域内按要素有序分工,促进资 源优化配置,并在战略层 面上实现长三角区域内社 会、文化等建设的一体化 和经济的整体化发展。 面向长三角,上海要充分 把握当前众多城市将智慧 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方向的契机,通过和 长三角城市的相互沟通、 相互学习,在智慧城市建 设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上形成共识,在建设过程中进 行联动,进一步放大智慧 城市建设效应。 同 时,上海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中 ,要为长三角区域合作发 展留有充分的接口,在数 据和技术标准、政务信息 共享、法律法规、重点行政管 理领域等方面率先实现对 接。 声音 李 锐(时任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市政 协研究室原主任):20世 纪80年代长三角共同发展 的条件是上海产业转移;90年代初是上海金融市场 的发展将资本引入长三角 ;90年代后期,尽管当时 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但事实上各城市都从自身 利益出发,长三角区域内 产业难以真正链接,出现 同构化;进入21世纪,长 三角物流、航运整合,为长 三角区域合作带来新气象 。现今,信息化发展、智 慧城市建设将促使城市功 能分第二天早上我6点就起 床了,因为要跟老爸 去爬山,当然早晨起 来的第一件事忘不了 。工、城市发展模式发生新 的变化,这一背景下,上 海的优势在递减,需要在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 下,重新塑造新优势,再次挖 掘长三角合作的兴奋点和 共鸣点,加以创新并重点 推进。 卷皮网 http:/52999.uz.taobao.com c6g3m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