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概述) 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是将超声内镜 (Ultrasonic endoscope)插入患者的消化道管 腔内,在直视下将带有超声传感器的内镜顶端 送达靶器官,可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又可对消化 道管壁及邻近脏器进行探察。国际上80年代初 期应用于消化管疾病的诊断,我国的此项技术 开展较晚,至今尚未全面普及。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概述)由于探头可以接近病变,探头 频率大大提高,使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 ,同时,在消化道管腔内进行检查,可 避免皮下脂肪、肠腔气体和骨骼系统对 超声波的影响和干扰,得到清晰的消化 道管壁层次结构和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 图像。适应症广泛,适用于消化 道及邻近器官病变,而经普通内镜及体 表超声不能明确诊断者。 1.判断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 结转移。2.判断粘膜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3.胆总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4.显示纵隔病变。5.对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判断消化性溃 疡的愈合与复发。6.胰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7.各种需介入治疗的疾病。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适应症)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禁忌症)绝对禁忌症:1. 严重心肺疾患。2. 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者。3. 食管化学性、腐蚀性损伤的急性期。4. 疑有消化道穿孔。5. 严重的精神病患者或智力障碍者。6. 其它:胸主动脉瘤、脑血管意外。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禁忌症)相对禁忌症:1 一般心肺疾患。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 高血压未控制者。4 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5 透壁性的溃疡。6 食管、脊柱、胸廓畸形。7 有出血倾向者,且为下穿刺的绝对 禁忌。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常见并发症)1消化道大出血。 2消化道穿孔。 3贲门粘膜撕裂。 4心脏意外、脑血管意外。 5咽喉部损伤。 6麻醉药过敏 7胃内注水过多造成误吸致吸入性肺炎、窒息 、水中毒。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下穿刺常见并发症)1病灶感染、败血症。 2胰腺穿刺可造成胰漏、胰腺假性嚢肿 和胰性腹水。 3胆管穿刺形成胆漏。 4肿瘤种植转移。 5误穿血管造成大出血。 6造影剂过敏。 7腹腔神经丛阻滞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腹泻和 截瘫等。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的仪器类型及性能)超声内镜主要分为:线阵式和环形扫描式2种。线阵式超声探头发出的超声波为平行 的直线,作90120线性扫描,扫描方 向与内镜轴相平行,主要用于引 道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EUS-FNA)。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的仪器类型及性能)环形超声可进行圆周形扫描, 扫描方向与内镜轴相垂直,较前者有扫描范围广和容易操作等优点,能清楚地显示消 化道管壁各层次结构。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的仪器类型及性能)内镜超声探头的频率一般为5.0,7.5 ,12和20,其穿透深度分 别为15,10,5和1。一般先 用较低频率对病灶进行定位观察,后换较高频 率精细观察病灶的边缘及消化道壁的状况。超 声探头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而穿透力越弱 ;反之探头频率越低,分辨率越差,穿透力越 强。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的仪器类型及性能)微超声探头,90年代初期始用于消化系统疾 病的诊断,其直径为1.72. 4,长度约 2000,探头频率7 .530,扫描范 围360,轴向分辨率0 .1,穿透深度23 。其可经内镜活检孔导入,用于消化管、 壶腹部及胰胆管病变的诊断,尤其对因病变所 致狭窄而普通不能通过的病变的诊断更 有其特殊的意义。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的基本操作方法)1直接接触法 适用于病变较大或消化 腔外和周围器官的病变。2水囊法 适用范围广。3水充盈法:抽吸注水法持续注水法翻转体位法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正常消化管超声像)呈高-低-高-低-高5层结构,即自内向外:第1层高回声带为粘膜层表面与腔内液体界面的 反射;第2层低回声带为粘膜肌层;第3层高回声带为粘膜下层;第4层低回声带为固有肌层;第5层高回声带为浆膜层(食管则为外膜层)。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正常消化管超声像)正常时其平均厚度分别为食管壁 3.13.3,胃壁3. 700.6,十 二指肠壁3。如以上5层结构破坏、 紊乱、内部回声异常或明显增厚则提示 病变存在。 下上消化道肿瘤特点早期胃癌可见粘膜层模糊、粘膜下层增 厚变形等。进展期癌则多表现为低回声、边缘不规 则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的病灶,破 坏常达粘膜下层以下,第四层低回声带 是划分早期癌和进展期胃癌的分界线, 如果第四层有病变,则提示为进展癌。下上消化道肿瘤特点对Borrmann 型胃癌有很好的 诊断能力,表现为全层胃壁增厚多 1cm,第2和4层增厚尤其明显,回声减 弱,层次尚可分辨,部分病例粘膜层及 粘膜肌层破坏脱落扫描仅见3层结构。 下上消化道肿瘤特点胃淋巴瘤在内镜下与X 线下易和胃巨 大皱襞症相混淆,活检难于取得组织学 依据,病变在胃壁内浸润呈水平生长, 多局限于2、3层,早期特征第2、3结构 异常增厚,但层次尚在,进展期表现为 胃壁显著增厚,原有层次消失,代之以 不规则低回声,化疗后可恢复原有层次 。 下上消化道肿瘤特点胰腺肿瘤:病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 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缘不整呈 毛刺或分叶状,胰腺呈局限性肿大,多 伴胰管、胆总管扩张。同时可观测到胰 周围组织、门脉有否浸润和淋巴结有无 转移。可检出直径2小胰癌 ,发现率高于体表超声、及 。下上消化道肿瘤特点Vater壶腹肿瘤:多表现为内部 不均匀的低回声病灶,早期癌肿病灶局 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胆总管及胰管无 扩张,晚期则可见癌肿浸润十二指肠壁 、胆总管、主胰管及胰实质的征象,并 可见周围淋巴结肿大。亦可用微超声探 头插入乳头扫描进行诊断。该法优于 ERCP。下上消化道肿瘤特点还可以判定肿瘤有否邻近淋巴结 及邻近脏器的转移及进行(:肿 瘤侵犯深度;:淋巴结受累情况;:远 处转移情况;)分期。有助于估计疗效及 判断预后)。对于消化道肿瘤也可用微超声探头进行 探测,尤其适用于狭窄的管腔。可对某些粘膜下肿物进行定性 诊断平滑肌瘤:表现多为源于粘膜肌层或固有肌层,边缘清 晰、包膜完整、内部均匀的低回声隆起。 检查对是否可进行经内镜粘膜切除或手术治 疗等有重要的意义。 平滑肌肉瘤:多为源于固有肌层,表现为内部欠均匀的低 回声,混有无回声,且包膜完整性差。可对某些粘膜下肿物进行定性 诊断粘膜下囊肿:多起源于第3层,为包膜完整 的无回声像。 脂肪瘤:多起源于第3层,均匀的高回声, 边界清晰。 纤维瘤:多位于第3层,边界不清,不规则 的低回声或中等回声。 可对某些粘膜下肿物进行定性 诊断异位胰腺:25层均可,多起源于第3层,回声高 于平滑肌瘤低于脂肪瘤,边界不清,表 面有乳头样突起,内部回声杂乱,有不 规则管状或点状回声混杂。可对某些粘膜下肿物进行定性 诊断也有助于单纯内镜难以判定的消 化道以外病变压迫所致隆起的鉴别。微 超声探头粘膜下小病变的诊断更为敏感 ,但对较大的肿物和范围较广的中、晚 期癌肿,因其频率较高,穿透力较低而 对病灶全貌及相邻脏器的显示欠佳。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为多为沿食管壁走行的无回声 管状或圆形、椭圆形结构,以水囊压迫其无回 声区可仅呈隙状,减轻压迫后则可恢复原状。 胃底静脉曲张则在胃底呈类似以上的回声改变 ,但病灶常呈蔟状重叠。如配以多普勒可清楚 显示其血流情况。可根据无回声区的大 小判断曲张的程度及硬化剂治疗后疗效的判定 。对某些孤立性静脉曲张普通内镜难于与实质 性占位病变鉴别时,应采用进行检测, 以避免盲目活检所致大出血的发生。下慢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边缘不规整,实质结构不 均匀,点状高回声等。主胰管多呈不规 则或单纯性扩张,管壁回声增强,部分 可见胰管内结石。少数可见假性囊肿。 下胆囊及胆总管疾病于十二指肠可显示胆囊及全程 肝外胆管,并可探测出体表超声难以发 现的病灶,尤其对胆总管下段微小病灶 如小癌及小结石的诊断更有意义,其检 出率高于体表超声和。正常胆囊壁 厚约为2,胆囊和胆总管自内向外第 1层高回声带为粘膜层;第2层低回声带 为固有肌层或纤维肌层;第3层高回声带 为浆膜层。 下胆囊及胆总管疾病胆囊癌及胆总管癌:多呈内部低回声且 不均匀的隆起性病变,并有囊壁或管壁 的侵及,根据壁破坏的层次可判断其浸 润的深度及邻近脏器和周围淋巴结的转 移情况等。胆囊息肉则多为高回声的隆 起病变,无或仅有第1层的增厚,以此区 别于恶性肿瘤。应用微超声探头则有助 于明确胆道梗阻的原因及评价胆道肿瘤 的范围和浸润深度等 下胆囊及胆总管疾病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多为伴有声影的强 回声,结石与管壁之间有明确的分界。 如胆管结石合并梗阻性黄疸或胰腺炎时 ,检查有致胆管炎和加重胰腺 炎的可能,而既对该病有较高的 诊断率,又可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故 对该类疾病为较理想的诊断方法。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内镜由于通过体腔直接靠近被检器官,故与体表超声相比具有可避免腹壁脂肪、胃肠 气体等干扰,可获得更清晰且分辨率更高的图 像,同时还可观察消化道粘膜的变化,对于某 些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着特殊的意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