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呼吸功能监测和临床应用Respiratory function monitoring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汤四文泸州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Dept. Anesthesiology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QQ 37661361218982419921q呼吸的概念呼吸是给全身组织输送氧气并 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它包括三个 基本环节n外呼吸n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n内呼吸概述(overview)细胞内氧化代谢组织换气O2CO2CO2肺血液循环组织细胞肺通气肺换气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内呼吸呼吸全过程示意图O2呼吸功能监控的目的n评价患者呼吸功能状态n评价呼吸治疗的有效性n适宜的控制呼吸或呼吸 支持第一节 呼吸功能的一般监测n意识状况n皮肤粘膜颜色n1、呼吸运动n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n呼吸运动的幅度、节律和呼吸周期比率n胸式、腹式呼吸活动的观察n2、胸部听诊、叩诊和触诊第二节 通气功能的监测n(一)常用通气量监测1.潮气量:(VT: Tide Volume)n为平静呼吸时,一次 吸入或者是呼出的气 量, 它是最常用的测 定项目之一,与年龄 、性别、体表面积等 等有关,n正常值:大约5 7ml/Kg。n可直接测定静态肺容量测定静态肺容量测定n每分钟通气量VE :在静息状态下 每分钟呼出或者吸入的气量nVE =VT fn正常值为68L/min,大于10 12L/min常提示通气过度,小于3 4L/min常提示通气不足n肺泡通气量 VA: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 入气体中能够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 效通气量 nVA=f(VTVD) n正常 4.2L/Min,它反应真正的气体交换 量动态肺容量测定2.每分钟通气量 (VE:Minute Ventilation ) 和肺泡通气量(VA:Alveolar Ventilation )3、无效腔量/潮气量(VD/VT)n无效腔量是指潮气量中没有参加气体交 换的气体。nVD/VT表示无效腔量的大小,n正常值为0.20.34.最大通气量n最大通气量 (MVV: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一分钟 内病人尽最大努力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n男性 104L 女性 82L. n是对神经肌肉系统、肺组织弹性、胸廓和气道等多个效应系统的 非特异性检查n一般以实测值占预测值的百分比作为判断指标,n通气储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X100%n正常值为93%以上,低于86%为通气功能不佳,低于70%为通气 功能严重受损。 n下降 :气道阻塞性疾病、胸廓病变、胸膜病变、肺实质病变和 呼吸肌麻痹和衰弱、肥胖 n深吸气到肺总量(TLC)位后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用力 所能呼出的气量。又称用力呼气量(FEV-Force Expiratory Volume)n用肺量记测定1、2、3秒钟内呼气量的绝对值及其1、 、秒钟内呼气量的绝对值占肺活量的百分比。1秒量FEV1.0 2.83L 1秒率 FEV1.0% 83% 2秒量FEV2.0 3.30L 2秒率 FEV2.0% 96%3秒量FEV3.0 3.41L 3秒率 FEV3.0% 99% n意义:用来判断较大气道的阻塞性病变FEV1.0 、FEV1.0% 意义最大动态肺容量测定 3.用力肺活量(FVC: Forced Vital Capacity)用力呼气量(FEV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n将时间肺活量按容量分为四等分,开始四分之一和 最后四分之一正常人与有病变者相差不大,而第二 和第三个四分之一(二者合称为中期)的流量(和流 量时间)正常人与有病变者相差较大,采用中段流 量来表示。n正常值:FEF25 % 75% 男3.36L/s 女2.38L/sn意义:流量下降,提示气道阻塞,它比FEV1.0及MVV 在识别气道阻塞情况时更为敏感,可早期检出阻塞性通 气功能,因此是反应小气道通畅程度的指标。动态肺容量测定4.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或FEF25 % 75% )(二)二氧化碳的监测n1.监测指标和方法n(1) PaCO2:3545mmHgn(2) PTCC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n (3) 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麻醉手术期 常规监测指标之一nCO2波形图Petco2(二)二氧化碳的监测n2.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n(1) PaCO2 n(2)PETCO2 第三节 氧合功能的监测n(一)氧交换功能n1.吸入气氧浓度:FiO2n2.动脉血氧分压:PaO2 正常值为80 100mmHgn3.氧合指数 为PaO2与吸入气氧分压的比 值。正常应大于300。 200提示ARDSn4.动脉血氧含量CaO2第三节 氧合功能的监测n(一)氧交换功能n5.氧摄取率 O2ER=VO2/DO2n6.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n7.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n8.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n9. 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 肺泡动脉氧差(P(A-a)O2)正常值在吸入 空气510mmHg,吸入纯氧时4050mmHg 。第三节 氧合功能的监测n(一)氧交换功能n10.P50 当SaO2为50%时的PaO2成为P50,n正常值为26.5mmHg(二)肺内分流(QS/QT)nQS/QT指每分钟未经氧合即直接进入左心 的血流量占心排出量的比率。n解剖分流35%。(三)氧供与氧耗n1.氧供DO2:n2.氧耗VO2:第四节 小气道功能的监测n小气道是指气道内径在2mm以内的细支 气管(一) 小气道功能监测指标和方法n1、闭合容量:(CC:Closing Capacity)肺下垂部小气道开始闭合时 的肺的总的容量。n n闭合气量:(闭合气量:(CVCV:Closing VolumeClosing Volume )从肺总量位一次呼气过程中,肺下垂)从肺总量位一次呼气过程中,肺下垂 部小气道部小气道( (直径直径2 2毫米以下的小支气管毫米以下的小支气管) )开开 始闭合时所能够继续呼出的气量始闭合时所能够继续呼出的气量n2.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MEFV或F-V曲线)n最大呼气过程中,呼出的气体容积及相应的气体流量 所描记的曲线。该曲线的前半部分的最大呼气流量取 决于受试对象呼气时的用力大小,而后半部分的最大 呼气流量与受试对象的用力大小无关,主要决定于肺 泡弹性回缩力和外周气道的生理特性n意义:对小气道阻塞性病变的监测,不同的肺部疾病 ,F-V 曲线有特征性表现n3、动态肺顺应性( dynamic compliance ,Cdyn )的频率依赖性(FDC)n顺应性是指物体的可扩张性。n肺顺应性是指单位经肺压改变所引起的肺容量变化。n静态顺应性(static compliance,Cst):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暂时阻断 测得的肺顺应性;相当于肺组织弹性。n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 ,Cdyn):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未 经阻断时测得的肺顺应性;它反应肺组织弹性,并受气道阻力的影响。nCdyn随呼吸频率增加而明显降低的现象称为 FDC,是检测早期小气道功能异常的最敏感指 标!(二)小气道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第五节 呼吸力学监测n(一)呼吸力学监测指标和方法n1.气道压力n(1)吸气峰压n(2)平台压n(3)呼气末压n(一)呼吸力学监测指标和方法n2.气道助力 RAWn概念 气道阻力是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 以及气体与气道内壁之间发生摩擦所造成的阻力 。n意义 直接反映气道阻塞情况:气体流动方式、 气道口径起主要作用。n增加:气道分泌物、痰痂、异物、粘膜水肿、支气管痉 挛、气管导管扭曲或打折、气管内肿瘤n临床意义:评价评价气道病变的程度,指导机械通气的 撤离和呼吸治疗,评价支气管扩张药物的疗效等。n(一)呼吸力学监测指标和方法 3.肺顺应性顺应性是指物体的可扩张性。肺顺应性是指单位经肺压改变所引起的肺容 量变化。肺顺应性分类 n静态顺应性(static compliance,Cst):在呼 吸周期中,气流暂时阻断测得的肺顺应性;相当 于肺组织弹性。n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 ,Cdyn) :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未经阻断时测得的肺顺应 性;它反应肺组织弹性,并受气道阻力的影响。意义 n正常值 Cst 0.23-0.35L/cmH2OCdyn 0.166-0.246L/cmH2On临床应用n评价肺组织的弹性n检测小气道疾患n指导机械通气模式的调整和PEEP的应用肺静态顺应性减少:肺静态顺应性减少:限制性肺部疾病:肺水限制性肺部疾病:肺水 肿、肺炎、肺纤维化、成人肿、肺炎、肺纤维化、成人 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癌等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癌等 等;等;肺外疾患:肥胖、胸廓肺外疾患:肥胖、胸廓 畸形、肺充血之心脏病等。畸形、肺充血之心脏病等。 肺静态适应性增加:肺气肿肺静态适应性增加:肺气肿 、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4.压力-容量环(P-V环)P-V环是指受试者作平静呼吸或接受机械通气,用肺功能测定仪描绘的一次呼吸周期潮气量与相应气道压力(或气管隆突压力、胸腔内压、食管内压)相互关系的曲线环。阻塞性通气障碍 限制性通气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n5.流速-容量环n6.呼吸功监测(二)呼吸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