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物达人赵序茅动物达人赵序茅: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客人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客人赵序茅现在主要从事滇金丝猴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从西北到西南.他对动物 研究及保护的热爱一无所改。 “坎坷的生命铸就王者之气.可是并不是所有的金雕都有机会翱翔蓝天。卡拉麦里。 鹰山哭泣,百年老巢。毁于一旦。一辆辆卡车载着财富的梦想.呼啸而过.如今的喧闹容不下 一个个孤寂的灵魂!” 在“再难见到的动物丛书”之西域寻金雕一书的前言中.赵序茅用悲悯的语气写下 这些句子概括金雕面临的生存现状。2012 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之后.他 在新疆见证了动物们的种种传奇.不仅激发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也立志要为动物代言。 “先结婚,后恋爱” 赵序茅描述自己与动物研究结缘的过程是“先结婚、后恋爱”。 “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动 物,才走进这个领域。而是它找到我,我没拒绝,渐渐地喜欢了它。 ” 赵序茅说自己曾经是个“如假包换”的文科生,直到意外考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 研究所,调剂后跟随马鸣研究员从事鸟类研究后,才开始与动物结下了缘。 做动物研究、见证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见到的景色,是让人高兴的一面; 但同时也有更加伤心的时候,并且这种时候还不少。 “我是研究动物的,看到一个个动物从 眼皮子底下消失,很心酸,于是有了为动物代言的冲动。 ” 赵序茅后来成为非常受喜爱的科普作家最初的原动力正是这股冲动。 “我自己能力有 限,但我可以慢慢地把动物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所以每见到一种动物,就会把动物们的 美、智慧、力量,以及它们受到的迫害分享出去。 ” 从 2011 年开始,赵序茅一边考察一边撰写,至今已经陆续出版了西域寻金雕雪豹下天山 B 国一动物学者的自然笔记 神雕迷踪四本科普作品。 总有人问这样勤勤恳恳做科普到底能有什么收获?赵序茅的答案是“激发人们对动物 的保护欲望”。 他至今记得,某次去一个小学开讲座时,一名生物老师提问说动物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凭什么保护它?你们做的这些事情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提问很讽刺,但也很普遍。有 时就连生物专业的人,甚至生物学科研工作者,也并不关注生态保护。这让我越发感到科 普之路任重道远。 ” 遇见西域 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赵序茅用两年多的时间跑遍了 整个新疆。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他渐渐对新疆动物分外着迷,比如金雕。 在世人眼中非常凶猛的猛禽,于赵序茅而言却有着极为温情的一面。 “有一次在观察 金雕雏鸟的时候,突然下雨了。露天巢中的小金雕非常恐惧,它羽毛还没有长全、害怕挨 淋。我正在下面担心的时候,小金雕的妈妈飞回来了,它张开翅膀,将小金雕遮挡住,直 到雨停。 ”可以遇见平日里难以见到的动物、走进它们的世界,于赵序茅而言便是这份工作 最大的吸引力。 西域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全新的风景,更有层级完全不同的惊心动魄。某次他和同事 在天山寻找高山兀鹫巢,在山下发现了一处巢址,要爬上去看看里面是否有雏鸟。 “那是一 段非常陡峭的岩壁,而我没有任何攀岩的工具,也没有任何保护设施,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光滑的岩壁很难找到借力点,往上爬只能先用手抠住上面岩石的棱角,用单臂 承重整个身体,然后再慢慢寻找脚可以借力的地方。 “往日里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鬼见愁 (一种带刺的植物) ,此刻成了我最好的帮手, 戴着手套,它的刺依旧深入皮肤。最后终于上到环石下,终于可以获得短暂的喘息,此刻 才会意识到原来自由自在的呼吸,也是一种幸福的奢侈。 ” 博物切忌反客为主 赵序茅介绍,自己现在主要从事滇金丝猴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从西北到西南, 他对动物研究及保护的热爱一无所改。 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是栖息地海拔最高的非人灵长类,具有独特的生态 和研究价值。在专业科研的同时,赵序茅也计划写一本关于滇金丝猴的科普书,主题是讲 述丛林社会的生存竞争。 “在猴群中,有一只叫断手的雄猴。它小时候被猎人的夹子夹断了右臂。但它不 仅生存了下来,还非常骁勇,不光能一手单挑其他大公猴,还曾一举打败三只雄猴的 联合进攻,后来成功组建自己的家庭。我想把这个故事完整讲述出来。 ” 谈到越来越多的大众对博物感兴趣,比如很多观鸟团体的出现等现象时,赵序茅认 为这是一件好的事情,说明国人越来越多地关注自然中的动物。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需 要注意的问题,他给出的建议是,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客人,动物才是那里的原始居民,千 万不要反客为主。欣赏动物带给我们的美,同时也有义务保护它们,不去打扰它们的正常 生活”。 过度的关注往往会对动物造成极大的困扰,赵序茅举例说,某年山东发现了一处繁 殖中的金雕巢,引来了无数游客、鸟友参观。 “其实,正处于繁殖期的金雕是不能受到干扰 的。人们把金雕吓得不敢回巢喂食,下一年它们就不在那里繁殖了。 ” 对于博物学及博物精神,他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个人理解博物学就是与大自然打交 道的一门学科,在 18、19 世纪林奈、达尔文时期非常繁盛。那个时期,我国恰恰处于内忧 外患,没有赶上。而博物精神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大自然的情怀,它不需要非常专业的人专 门从事,只要喜欢探索自然,热爱自然,都可以进行。比如,观鸟、认识植物、观察昆虫, 都是一种博物精神的体现。 ” 赵序茅指出,其实人类对大自然有着本能的热爱,博物的魅力正是在于了解到自然 的美丽、力量与生存智慧,让人类意识到在人类之外,还有这样厉害的物种存在,然后自 发、自觉地保护动物。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