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析高校武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分析高校武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摘 要】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 蕴和民族素养,是中华文化的具体体现。高校应该通过武术的教育教学,在增强大学生身 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传统文化 一、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在 5000 年的发展过程,从不同历史阶段文化累积起来的,反映 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特点,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传承性,也是中华文化精神 和知识发展的综合。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仅存并且在不断发展的国家,中华民 族文化已经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国家和人民的每个角落,对人民意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 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理论为基础,以技术攻击方法为基本内容的体育形式,中华武术 并非简单的拳脚争斗,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达成自我保护和强身健体的目标而进行 的一种武术活动。中华武术包含着大量的创通文化因素,其发展进程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 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 中华武术的发展可以称得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想要学好中华武术,不单要有扎实的身 体素质,更要领悟中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自我修身融入到武术当中, 在掌握武术技能的同时,也能全面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对于大学生而言,为了建设和推 动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因此在大学的学习生涯 中,要注重中国传统武术的学习,从传承传统文化和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两个方面,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体现 中国传统武术中包含着大量传统文化因素,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强调人与自 然是一个整体,武术既要注重人身体素质的修炼,也要讲究精气神的训练,要求习武之人 形神兼备、身心俱修,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形意拳讲究的六合:手与足合、腰于 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就是天人合一、身心协调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历史中有许多英雄志士都留下了爱国 主义的痕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天下为己任”之类的爱国诗词,或 是名将戚继光、岳飞等的壮烈事迹,都能够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的气节。一个缺乏尚武精神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更o 法成为立足世界之巅的强国。只有通过弘扬传统武术,推崇“正道直行、崇尚气节”的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拥有与世界诸多强国争雄的资 本。激励人民面对民族和国家的压迫,敢于奋起挑战,为了心中所坚持的正义,不惜做出 牺牲,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只有敢于反抗的民族才能称之为一个强大的民族。而在 高校中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正有利于发展民族精神,增强每个人对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 心,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传统道德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特点,这种精神在中华武术上得到了发扬 光大。习武之人在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之中,会养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磨练了习武之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大学生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不会像正统的习 武之人那样辛苦,但依然可以体会到武术学习过程中的艰辛,对大学生自强不息、敢于拼 搏的精神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华武术中,除了技击技巧等方面,还有武德的存在。武 德是中华武术中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所谓习武先习德,传统武术的门派中都把武德 放在了极高的位置。会教育弟子们尊师重道,不可恃强凌弱。在武当和少林等武林大派中 都有戒律的存在,作为约束弟子行为的准则。在高校中,可以通过武术教学的方法,培养 大学生遵纪守法、尊师重道、重视礼节等多方面道德素质培养。 (三)体现中国传统武术养生特点 中国武术的最终目的并非杀伤,而是强身健体。中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修养,宣 扬中庸思想,淡泊名利,重视养生和延年益寿。中华传统武术也受传统文化影响,将健身 与长寿思想融入其中以中医的理论想为依据,丰富了中华武术的方法和内容,也从促进了 武术的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大学生进行传统武术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 提高,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校武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 (一)创造良好的武术氛围 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武术课,或在体育课范畴中进行武术教学,教学内容大多为简 单的简化太极拳等,这些课程的设立对于大学生学习武术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学校和社 会各界应该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学生进行武术文化的学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武术氛 围,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面发展。 (二)加强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中的武术教师都有一定的吴书记处,但对于武术文化的了解往往不多,对于传 统文化的了解更加贫瘠。教师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 练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从多方面对于武术的教学能力进行提高。 (三)培养学生竞争和拼搏意识 武术除了其修身养性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拼搏意识。武术来源于冷兵器 时代的军事训练和作战,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竞争作用体现,对于中华武术的学习,可以有 效的提升学生的拼搏竞争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 5000 年的发展和积淀,文化广度深远,而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学生进行继承和发展。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结合武 术与传统文化,为学生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成为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 化的栋梁,提升学生精神和身体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李平(1974-) ,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市,本科,副教授,研究方 向:传统体育,单位:湖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J.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00,3(5): 51-52. 2桑守惠.关于传统武术在高校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5(8): 63-64.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