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本文作者:aaaaa 发表时间:2005-7-18 作者单位: 联系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作者:佚名 数学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9 更新时间:2005-05-08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从小就有合作意识。1. 创设氛围任何一个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我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常常根据教材,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从而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明确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 精心组织在教学的重、难点处需要精心组织。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难点是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识,当我出示“8 时 55 分”的钟面时,往往会出现三种答案:9 时 55 分8 时 55 分9 时 5 分。此时应该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内动手拨钟,相互交流讨论。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4交流评价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以示奖励。 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 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24-618,18+2442,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 “你们能再解释一下 18+24 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