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性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性研究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得 到各方高度重视。如很多院校已经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日程上来,并且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新进行定位,同时展开了相应的创新,这对确保大学生拥有健 康心理有着积极意义,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文章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 学创新性展开深入分析,旨在确保大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学创新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 面。 第一,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据调查,大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间, 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便是“控制不良情绪、克服自卑心理以及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 内容,这也充分表明,大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在于解决自身的 心理问题。可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编排方面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 学,并且贴近实践的内容较少。 第二,教学时间不足,授课教师地位不高。作为公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在一些院校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引起各方的高度 重视。具体表现为:课时安排较少,教学时数与多媒体教师往往处于第二位置,甚至只能 充当配角。由于公修课是院校内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公修课 并不具有专业性,因此不必去认真学习。这也导致授课教师不被尊重问题的出现,从而间 接导致一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专业要求不够重视,在教学期间,缺少创新性与钻研性。也 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生活中并不适用,他 们便会出现翘课等情况。 第三,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授n形式过于单一,一些教师依旧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会 导致学生学习该项内容时产生较大的反感情绪,不仅无法带动学生学习,还会导致教学效 果与教学质量下降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性探究 首先,需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相符 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编排。 青年期是大学生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受到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影响,其情绪常 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心理最容易产生冲突与矛盾,例如自尊和自卑产生 冲突、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冲突等。针对该种情况,高校必须对相关教材进行改革,与学 生实际心理状况相结合,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从而能够正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其次,合理安排课时,选拔优秀的教师任课。由于教师是教学工作实施的重要主体, 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更好地实施,选拔优秀教师极为重要。例如,高校可 以通过定期开展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建设强大的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教学队伍。 最后,利用多元化的互动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 学生很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因此,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教 学形式进行教学极为必要。例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习, 促使他们能够与教师、其他学生之间积极展开互动,不断沟通;并且教师需要利用新媒体 形式与手段,让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 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极为重要。但是当前很多院校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期间依旧存在较多不足,导致学生的心理状况没有发生有效 改变。要解决该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以此有效培养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这同时也应成为各大高校在发展中所需承担的重要责任,各方必须 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李焕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作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 范大学,2014. 2欧阳丹.积极心理学框架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学校党建与 思想教育,2014(21):70-7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