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能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2、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和准确。3、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PPT1 作者是? PPT2 选自?(朝花夕拾 ) PPT3有谁了解朝花夕拾这部作品吗?(生答)师明确:这是一部散文集,而且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你知道我怎么看出来的吗?朝花夕拾,从字面上理解:早上的花到傍晚才拾起来,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比喻一个人小时候的往事到中年才写成文章。 (生齐读巩固) 朝花夕拾里面的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 40多岁了,所以定名为朝花夕拾 。二、生字词检查预习,请生回答。 PPT4三、整体感知1、那么整篇文章写得是什么内容呢?有时候课题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课题是? PPT5 那么文章主要写了 。2、这段生活经历总体上是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来写的呢? 。 PPT63、理清文章思路,快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从哪一段到哪一段写了百草园的生活经历,从哪哪一段到哪哪一段写了三味书屋的生活经历,中间的过渡段又是哪一段。 PPT7师明确: PPT8四、研读一1、我们先来看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请你快速读 19段,思考,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过得怎样,用文中的部分语句来回答。 PPT92、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呢?我们来概括一下 19段写了作者在百草园的哪些乐趣,请你来填空。 PPT103、那么百草园里面究竟有哪些景物呢? PPT11 请你划出第二段中所写的景物和它们的特点。 PPT12(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2) “不必说”之后所写的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都是?(静景) , “也不必说”之后也写了一些景物:鸣蝉、黄蜂、叫天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都是动的动景。有动有静,这一段在描写上原来是动静结合的。(3)那么,作者将百草园的这些景物写的怎么样呢?写静态的景物, PPT13 为了表现它们的特点,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的形容词,请你想象一下这些景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一下(展示图片) PPT14-17。我们再来齐读一下,边读边想象, PPT18 有没有会背?谁来背一下。写动态的景物,作者写的怎么样呢? PPT19 这些动词你觉得用的好不好,好在哪里?(长吟写出了鸣蝉声音的悠长, “伏”字写出了黄蜂的肥胖、 “工作”的专心,很有童真童趣, “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动作的轻盈和快速,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情。 )我们再来齐读一下,边读边想象, PPT20 有没有会背?谁来背一下。不必说,也不必说,啊呀,这些还不必说啊, PPT21 单是什么就有无限的趣味?(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什么无限的趣味呢?我们来齐读体会一下。通过读,你有没有体会到这无限的趣味呢?我似乎也听出了这种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PPT22“低唱”和“弹琴” ,这两个拟人化的词语让人感觉,作者对于这些声音动听的小虫子是多么的欣赏!五、学习小结:PPT23 这堂课我们走进了百草园,体会了那春夏秋的美丽景色和奇妙景物,整段文字通过写景,突出了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限趣味。在描写顺序上,总体由静到动,由植物到动物,写静景时由低到高,写动物时由高到低,井井有条,形象生动。六、作业1、抄写词语2、背诵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限时背诵 PPT242、回顾: PPT25 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正如第一段最后半句话,百草园“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比如从第 2段我们发现百草园春夏秋三季有许多可供观赏玩耍、充满乐趣的景物。而且作者将这些景物还写得非常形象和生动。那么到了冬天呢,冬天万物萧条,又有什么乐趣呢?明确:对,在冬天,在百草园可以享受到雪地捕鸟的乐趣。二、百草园部分继续学习1、请大家划出课文 7、8 两段中描写捕鸟的动词。 PPT26有哪些动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模拟表现动作)2、这些动词是非常准确和生动的,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文中捕鸟片段,使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PPT273、我们再来齐读一下这一段,体会动词的使用。4、学到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文章的百草园这一部分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PPT28(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但是实际上文章在中间偏偏还记叙了一件事:“听美女蛇的故事” 。这样插进去进行叙述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插叙。 PPT29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你觉得对于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好处? (明确: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乐园的情趣。 ) (沙沙沙声)5、虽然童年时代的鲁迅在百草园有很多乐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鲁迅不得不离开百草园了,离别的时候,他心情如何呢?请你仔细读一下文章的第 9自然段, PPT30 体会他的心情。因为这一段主要体现的是鲁迅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划分文章结构的时候,第 9段可以放入文章的第一部分。 PPT31三、再来看文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1024 段。1、在百草园,文中的“我”可以观赏景色,按斑蝥的后窍,把何首乌藤,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冬天还可以扫开一片雪地捕鸟,简直就是快乐又自由。那么在三味书屋又给文中的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2、三味书屋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PPT32 大家看图画,听我读第 10段。 PPT333、然后是教书的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家听我读课文(师读 11段) ,听完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鲁迅认为他极方正,质朴,博学)再听我读一段描写(师读 19段) ,用形容词形容一下你对这位先生的印象。PPT344、在三味书屋自然要以学习生活为主,请你读读文章,你觉得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怎样?请发表你自己的看法。PPT35这是同学们的看法,那么鲁迅的眼中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又怎么样?鲁迅记叙了他学习生活的 3个片段,提问怪哉的事、后园自寻乐趣、师生读书情景。从提问怪哉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和在百草园一样,仍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先生不愿意说,甚至脸上有怒色了。为什么?因为传统的封建教育认为,学生学习应该读这样的书, PPT3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上九潜龙勿用”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一二两句还容易懂些,意思是仁爱离我们远吗?我想要得到仁爱,仁爱立即就来了。笑人家牙齿缺了, (那嘴)象个狗洞大开着。至于后面两句, “上九潜龙勿用” 、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出自我国古代典藉文献中最为艰涩难懂的易经和尚书 。总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过去的学生所学的大部分是脱离学生实际,陈腐难懂的文章。这样的学习内容必然导致学生们在后花园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必然导致师生读书的时候,我在下面画西游记的绣像。所以,如果鲁迅先生写百草园是为了抒发对百草园自由快乐生活的怀念,那么鲁迅先生写三味书屋,一方面是怀念,另外一方面则是批判, PPT37 批判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味。四、比照手法最后我们再看一遍课文标题, PPT38 这个标题字面上的意思的鲁迅童年时期两次生活经历:百草园、三味书屋。但这两个地点之间有这样一个关联词:从到,为什么不是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呢?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自由快乐,一个是枯燥无味。放在一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艺术手法我们称之为比照。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比照,鲁迅否定了传统的封建教育制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怀念。五、寄语PPT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同时也要热爱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