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军 垦 新 城-石河子摄 像 人 眼 中 的 石 河 子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后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师( 后改为农八师)及25师(后改为农七师)一部,到此开荒生产。新疆和 平解放后,沙湾县在石河子设区。 1958年,撤区成立星火人民公社。 1975年4月,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同年6月成立石河子地区。 197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河子市。石河子地区辖石河子市、 沙湾县、玛纳斯县和农八师以及农七师部分农场共18个农牧团场。1979年,石河子地区撤销,保留石河子市,同时成立石河子农工商联合 企业,与石河子市合署办公。 1981年12月,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管辖垦区全部农牧团场和 石河子的大部分工矿企业,师部驻石河子市。 1985年6月,正式成立市人民政府,农八师和石河子市实行一个党委领 导的体制。 2000年,石河子市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为永久纪念第一代军垦 人为建设这座新城所付 出的的艰辛,石河子市 在游憩广场中央摆放军 垦戍边雕像,使全体市 民忆苦思甜,吃水不忘 挖井人。1988年成立的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随着时间的沉淀发 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展示着石河子从一个戈壁 荒滩发展现代城市的足迹,博物馆对面屹立的王震 将军像更是道明了王震将军对于石河子的特殊意义 。缅怀我国军垦事业的伟大事业! 周总理纪念碑是军垦新城的骄傲,是全国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她浓缩了丰富的军垦文化,是老一辈兵 团军垦战士的写照。 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作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红色”诗 人代表人物艾青于1959年底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艾青对 石河子怀有深厚的情感,为石河子写下了诗句:“我到过许 多地方,数这座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 ,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 凝成。” (图为艾青诗歌馆外面的全景和里面的艾青塑像)见证巨变人们常说观察一座城市最好的,便是看她的道路变 化,石河子从最初的落后到如今的发展,一条路的 发展是缩影,也是一种诠释。翻开昔日的照片,石河子,这座军垦新城近十年来的变化还 是足以让你大吃一惊。世纪广场:荒滩水塘转眼成为“城市 客厅”。现在的世纪广场草地开阔,树路整齐,周边高楼也 充满现代气息,让人感到轻松、环保。外地游客到了石河子 ,世纪广场也是必游的地方。被誉为石河子的“城市客厅”。左一是游憩广场上的屯垦戍边纪念碑,我拍摄于2009年9月1 日,当时工人体育馆后面的建筑仍在施工中,拍下这一幕, 是因为对城市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右一我拍摄于2010年10月28日,拍摄地为军垦第一井。我 和朋友游览到此地,感叹当时的军垦戍边之艰苦,也为身为 兵团人所自豪。以上两张图均拍摄于2013年10月,拍摄地在石河子 市西公园,当时园内风景秀美,短短三年,变化之 大之快,让我这个在外上学的游子惊叹。以上两张图是石河子高中城的变化,2006年,石河 子市将所有高中并入高中城,建设初期,绿化等其 他配套设施并不完善。2013年8月,当我再次返回 这里时,她已变得那样美丽。在饮食方面,石河子由最初的大锅饭变的越来越精益求精。 除了常见的烤肉、大盘鸡、拌面等家常菜外,其他省市的特 色菜也逐渐进驻这里,并受到喜爱。(以上图均摄于2013年 8月)相信很多父母辈的人都还记得老版壹圆人民币上印的新疆建 设兵团女拖拉机手的风采。如今在新疆,老式拖拉机已逐渐 被新型拖拉机、采棉机所取代,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图 为采棉机在棉田里工作)幼时听父辈说,70年代周末的消遣之一便是,花点 小钱坐公交车玩玩吧。如今,随着双层巴士的引进 普及,我想石河子的公交车对我们来说更多的变为 了舒适的交通工具。这是一座军垦新城,说她新,是因为她成立 不过短短50年,却用军垦精神屹立在戈壁。这是一座被誉为“戈壁明珠”的城市,她是大 漠中绿色的奇迹。这里有王震将军洒下的汗水、有周总理可亲 的笑意,有大诗人艾青留下的绝美诗句。家乡的变化,一点一滴,铭记在心。-后记THE END文字及图片整理:杨庆 所在单位: 时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