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n(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n(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什么是劳动价值论?n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 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及其 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 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的内容:n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 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 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 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 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n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 差别的人类劳动。即由抽象性的劳动所凝结。劳 动价值论把价值定义为一种人类劳动,因此在劳 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范围内“不能说劳动能创造价 值”,资本论也没有“劳动创造价值”的语句, 只提到具体的人或者劳动者能创造价值。商品交 换中的交换是一种劳动(价值)而不是交换的不 可度量的效用,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 第提出。配第认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 值,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同时又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 泉,但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 富的唯一源泉,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 母。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 出了巨大贡献。 ?疑问 ?n大家有没有想过:商店是如何给商品定价的?n最重要的一条是成本,商品的进价是商品价格的 关键性因素。一般情况下,商场给商品的定价是 不会比进价还低的。之后就是使商品价格浮动的 供求关系。这样看来,如果是商店的售货员付出 的劳动使商品的价格提升了,那么这个售出的商 品所包含的价值不就是售货员的劳动+商品的进 价吗?这岂不是和劳动价值论矛盾了?!解答 !n不是这样的,售出的商品不仅包含有售货员的劳 动,还有生产此商品的工人的加工,农民或其他 人对原料的提供,以及中间的诸多流通环节等。 我们不能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只注重一个方 面而忽视了其背后隐藏的更多的现象。世界的万 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商品中也 包含着许多人的辛劳与汗水。我们每一个人每时 每刻都为这个社会做着贡献,所以我们每个人都 不能忽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而是应该做 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n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 奠定了基础。n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 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 供了理论指导。(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n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 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n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 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n第三: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 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n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 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n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的范畴。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 而价值分配是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 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 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 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养 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 配关系。提问:我们手中的金钱代表了什么?n“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 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n根据这句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 我们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而这些价 值以金钱的形式反馈给我们。我们购买物 品的本质是用劳动创造的价值去交换包含 有同等价值的商品。我们手中握有的人民 币不仅仅是一个货币符号,而是我们劳动 过后的价值体现。?反问 ?n以上说法正确吗?n如果正确,那么为什么许多大老板坐在办 公室不用辛苦工作就能住豪宅、开名车。 而那些小员工天天拼命加班却连一个小小 的栖身之地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新闻一则n 近日,国际著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 一的普华永道,年仅25岁的女白领潘洁在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因急性脑膜炎去世。 尽管普华永道否认“过劳死”,但潘洁去世前 半年的微博“我想睡觉”,“各个都说,别干 了”等,反映她长期处在疲倦的亚健康状态 ,却是不争的事实。“有什么办法?为了生活啊!”!解答 !n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 基本的经济活动,是构成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的主 要环节。价值创造研究的是生产领域中价值是由 什么创造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价值分配研 究的是价值创造出来以后,在各个要素所有者之 间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问题。 因此,价值创 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把他们混 为一谈。既不能把价值创造看作是价值分配的依 据,也不能把价值分配问题完全等同于价值创造 问题。 n1.价值创造不直接是价值分配的依据。价值创造 只是研究生产领域中的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 他生产要素都不足以创造价值。但是,这并不是 说,由劳动创造的价值只是由劳动者完全占有, 实际上,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能由创造价值者 完全占有价值。这是因为 ,价值的分配并不是以 性质决定的,它是随着经济关系性质的变化而进 行调整的。这种分配原则的变化和调整与价值创 造没有直接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的一 个原则是按要素分配,就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创造 的价值具有占有权,以实现自己对生产要素具有 的所有权。所以,按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要素 所有权分配。按要素分配所依据的不是劳动价值 理论,而是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n2.价值分配原则的变化,并不能否定价值创 造的理论。按要素分配,意味着作为生产 要素的所有者,都有权从创造的价值中分 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一份利益。但是,并不 能由此推论出,因为各个要素所有者都有 权得到自己的一份利益,就认为这部分价 值就是由各个要素自己创造的。总之,劳 动价值理论不是以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为依 据的,同样,也不能用按要素分配来否定 劳动价值理论。结论n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采用的分 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价值分配是随着经济关系性质的变化而进行调 整的,价值分配并不等同于价值创造。在价值分 配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 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同劳不同酬”现象的出 现。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贫富差距是不 可避免的。而我们又不能像建国初期那样走“大生 产”“大锅饭”的计划经济的老路。我们所要做的, 就是尽量缩小贫富差距,努力避免其扩大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