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元主题:蜀相是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 首篇文章。这一单元是由三首古诗词组成的,都抒发了作者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蜀相这首诗中,作者向我们这 样写到:祠堂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 劲挺拔;绿树丛中的黄鹂百啭千啼,自鸣得意,诗人面对年 久失修、颓废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 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教学流程:(一)解释诗题,读通诗文(二)预习交流,疏通文意(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资源应用说明: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 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 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 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学生要充分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努力找到诗人 杜甫和诸葛亮之间的共同点,进而理解这首诗的主旨,体 会古诗的内涵。学生活动评价:(一)充分预习(走进诗人、走进诗文)(二)汇报交流(理解诗意、感知诗人)(三)情感升华 (深情读文、找契合点 )上课时间:40分钟 上课地点:教室 学生人数:42人 教学环境: (一)解释诗题,读通诗文 读诗文是进一步理解诗意的前提和基础,在初读中,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并使学生感受 到了七律诗的韵律美。 (二)预习交流,疏通文意 这一环节以检查学生预习为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因此初步理解 诗意并不是难事,所以主要采用交流汇报的形式。在交流中,学生对于前四句景色的描写 能够体会到景色之美,但是这美景的背后,祠堂的冷清荒凉,尤其作者的那份孤独、寂寥 学生是很难体会到的。因此,与杜甫曾经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泥融飞 燕子,沙暖睡鸳鸯”等明快的诗句作比较,在比较中,学生自然明白,杜甫这份孤寂的心 理。 “对于诸葛亮你有哪些了解”由这一问题切入,学生在自主汇报中,对诸葛亮其人定会 有新的认识,因此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学生的汇报中,随着汇报的深入,现场定会有大 量精彩的生成,或是学生精彩的发言或是学生独到的见解,总之,情到深处意更浓,在生 成中感受诸葛亮的才智及拳拳爱国之心,同时为后续教学体会杜甫的情感预留空间。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都说水到才能渠成。学生体会到杜甫越是敬佩、羡慕诸葛亮,越是说明自己希望成为诸葛 亮式的人物。那么,此时杜甫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然体会 到杜甫那万千情结背后汩汩而洒的泪是悲伤是痛惜更是慨叹啊!这样穿越时空的两个人物 思想上的一次又一次碰撞激起万千火花,在自然生成中杜甫的复杂情怀被学生剖析得淋漓 尽致,进而达到这节课的预设目标: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 最后配乐朗读,我想在学生情感自然流淌的那一刻,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诗题,读通诗文 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甫,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作品蜀相 ,一起去领略这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去体会这位天才诗人的艺术天赋。 齐读课题蜀相 蜀相指的是谁,知道吗?(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 在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称颂或提到诸葛亮的古诗有几十首之多,其中这首蜀 相最为著名,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大概读了古诗,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板书景、情) 【设计理念】:读诗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古诗的前提和基础。在初读中,要扫清字词 障碍,并使学生感受到七律诗的韵律美。 二、预习交流,疏通诗意 1、导语: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相信在预习的过程中你有收获,可能你还有一些不 懂得地方,先说一说你有哪些疑问吧?(学生质疑)好,这么多疑问,我们就先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也许你的疑问在交流中就解决了呢?老师也希望通过交流, 你对这首诗的大意能有所了解。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3、学生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对诗句的理解,建议你抓住重点字词,逐联汇报教学过程: 4、再读诗文 5、交代写法:前四句写景,景中含情;后四句抒情,情于景中,情景交融,浑然天 成啊!这种写作手法我们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啊。 设计理念: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本课写作手法的交代更便于学生今后的习 作。 三、拓展延伸,感悟诗情 过渡:所谓诗言志,物寄情啊!推开武侯祠两扇沉厚的大门,一条青砖铺道的甬路 会引我们到丞相殿前。杜甫来到丞相祠堂前轻轻地呼唤着丞相,那时那刻,那情 那景,诗人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试着用一个合适的词概括出来。 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可能感悟到:杜甫的悲伤、痛苦、无奈以及英雄相惜,和诸葛亮同病相怜等 (1)杜甫为谁而悲伤:为诸葛亮,为自己,为百姓,为国家(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 景来谈) (2)这英雄流的是怎样的泪?(敬仰的、羡慕的,爱戴的、更是忧伤的。) 同样是描写泪的诗句,出示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体会两处“泪”的不同。 最后就让我们静静地,用心替杜甫向丞相诉说吧!配乐朗读 【设计理念】:都说水到渠成。学生体会到杜甫越是敬佩诸葛亮、越是羡慕诸葛亮 ,越是说明自己渴望成为诸葛亮式的人物。杜甫那万千情结背后汩汩而洒的泪, 是悲伤是痛惜,更是慨叹啊!在学生一次次的感动中,达到这节课的预设目标: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存在的纰漏有以下几点:1.对诗句的整体理解指导不足。2.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没有分析透彻。3.没有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联系,使诗歌内容和形式分析割裂。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应从整体上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积累文化习俗,注意知人论世 三、以点带面,领略诗歌意境 感悟: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单纯为考试而进行割裂指导,否则将削弱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学习热情,不仅让学生学不好我 国古代诗歌,还会对其造成误导,使其不能真正领会诗歌的 意旨。因此在平时的诗歌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住每首 诗的特点,以之为重点进行分析与鉴赏。像蜀相这首诗 ,可以重点抓住知人论世的方法,先介绍诗人的生平背景, 然后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诗歌的形象塑造和艺术手 法的运用出发,以点带面,去揣摩诗人想通过诗歌传达出来 的思想感情。因为无论是辞藻,还是表达技巧都是为传达诗 人的思想情感服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 结合全诗赏析,将整体阅读与细节分析结合,使学生真正领 会诗歌的意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