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1.6.1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说课说课 稿稿一一 . .说教材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一)地位和作用:1. 1.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全面的理解概念,正确的进行表述,判断和推理,这需要全面的理解概念,正确的进行表述,判断和推理,这 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2. 2.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是认识问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3. 3. 逻辑联结词又是逻辑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初中数学中逻辑联结词又是逻辑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知识后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因此,本学习过简单的命题知识后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因此,本 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n n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确定如下:标确定如下:n n1.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n n了解命题的概念,理解逻辑联结词了解命题的概念,理解逻辑联结词“ “或或” ”,“ “且且” ”,“ “非非” ” 的含义,掌握含有的含义,掌握含有“ “或或” ” ,“ “且且” ” ,“ “非非” ”的复合命题的构成的复合命题的构成 n n2.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n n经历概括抽象的逻辑联结词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经历概括抽象的逻辑联结词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 ,抽象,推理的思维能力,抽象,推理的思维能力 ;n n通过发现式的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发现式的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的能力。n n3. 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n n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并在这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并在这过 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n n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由于逻辑联结词是逻辑知识的基础,也是由于逻辑联结词是逻辑知识的基础,也是 学生能否掌握和判断一个事物并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能否掌握和判断一个事物并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 的关键,所以逻辑联结词的关键,所以逻辑联结词“ “或或” ”,“ “且且” ”,“ “非非” ”的含义以及含的含义以及含 有逻辑联结词的复合命题的理解和应用应是本节的重点,有逻辑联结词的复合命题的理解和应用应是本节的重点, 也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n n如何突破如何突破: (1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置设置一组例子,逐步一组例子,逐步 引导学生观察,探讨,联想,归纳出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引导学生观察,探讨,联想,归纳出逻辑联结词的含义, 从中体会逻辑的思想。从中体会逻辑的思想。 (2 2)通过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通过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对比对比,明确它们存在的,明确它们存在的 区别和联系,加深对复合命题构成的理解,抓住其本质特区别和联系,加深对复合命题构成的理解,抓住其本质特 点。点。二二. .说学生说学生n n1. 1.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关于命题的简单知识,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关于命题的简单知识, 这为进一步学习简易逻辑奠定了基础。这为进一步学习简易逻辑奠定了基础。n n2. 2.对部分同学而言,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可对部分同学而言,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可 能使得探究学习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能使得探究学习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 拨指导。拨指导。n n3. 3.高一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探高一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探 究欲望,能主动参与研究。究欲望,能主动参与研究。三三. .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与学法n n1 1教法教法n n(1 1)依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的方)依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的方 式,即式,即“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讨论式学习,真正的讨论式学习,真正 实现新课标下的实现新课标下的“ “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 ”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n n(2 2)据现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据现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 识水平,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本节采用发现识水平,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本节采用发现 法为主,以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法为主,以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n n设计意图:在教学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活动中,通过列举两组例子,让学生观中,通过列举两组例子,让学生观 察,找出两组例子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察,找出两组例子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 简单的指导,启发学生与已有的知识做模拟,来加深对理简单的指导,启发学生与已有的知识做模拟,来加深对理 性知识的理解。性知识的理解。n n2 2学法学法 n n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教师的的“ “教教” ”不仅要让学不仅要让学 生生“ “学会知识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 “会学知识会学知识” ”, 而正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而正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学生运用观察, 分析讨论,模拟归纳等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分析讨论,模拟归纳等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qq3 3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为了更好,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难点,增大 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小黑板小黑板辅助教 学,并用彩色粉笔彩色粉笔加以强调突出,从而实现最优 化的教学。n n4 4教具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小黑板,彩色粉笔 n n5 5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笔,草稿纸笔,草稿纸几个几个命题的例子(课前布置)命题的例子(课前布置)四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n n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对整个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对整个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 划,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划,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n n(一)(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n n引例:某市某宾馆内发生一起盗窃案,经警方调查后,引例:某市某宾馆内发生一起盗窃案,经警方调查后, 将甲、乙、丙、丁列为犯罪嫌疑人,再经外围调查,得出将甲、乙、丙、丁列为犯罪嫌疑人,再经外围调查,得出 以下结论:以下结论: 1 1、甲、甲或或乙可能去过案发现场;乙可能去过案发现场; 2 2、案发时刻,甲和丙在一起,、案发时刻,甲和丙在一起,且且乙和丁在一起;乙和丁在一起; 3 3、甲、丁两人、甲、丁两人不不可能同时到达案发现场;可能同时到达案发现场; 你能帮助警方侦破此案吗?你能帮助警方侦破此案吗?n n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能极大地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能极大地 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 极性和趣味性。极性和趣味性。 (二)知识探究(二)知识探究 形成概念形成概念n n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概念n n如果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如果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 决如何认识问题。紧接着对学生说:要解决以上的这决如何认识问题。紧接着对学生说:要解决以上的这 种问题,就需要学习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种问题,就需要学习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n n1. 1. 提问提问:让部分同学举几个课前准备好的命题(有些:让部分同学举几个课前准备好的命题(有些 可能不是命题)可能不是命题) ,然后归纳比较、以便辨析后形成命,然后归纳比较、以便辨析后形成命 题的概念:题的概念:n n2. 2. 拿出小黑板拿出小黑板,上面有如下的题目:,上面有如下的题目: (1 1)12126 6 (2 2)3 3是是1515的约数的约数 (3 3)0.20.2是整数是整数 (4 4)3 3是是1212的约数吗?的约数吗? (5 5)x5x5 n n3. 3. 再次提出两个问题:再次提出两个问题: (1 1)根据你们已有的知识,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上面)根据你们已有的知识,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上面 的五个语句是不是命题的五个语句是不是命题 ? (2 2)依据你们的判断能给命题下一个定义吗?)依据你们的判断能给命题下一个定义吗?n n让学生自我让学生自我总结总结什么是命题,最后给出命题以及真假什么是命题,最后给出命题以及真假 命题的定义,并强调指出命题的定义,并强调指出语句是不是命题的关键在于语句是不是命题的关键在于 它是否能判断其真假。它是否能判断其真假。n n命题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真命题真命题正确的语句叫真命题;正确的语句叫真命题; 假命题假命题不正确的语句叫假命题。不正确的语句叫假命题。n n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在小组内讨论,最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在小组内讨论,最 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概念,真正地体现新课程下的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概念,真正地体现新课程下的“ “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的教学理念。n n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n n再次出示小黑板,上面有以下的题目:再次出示小黑板,上面有以下的题目: (6 6)1010可以被可以被2 2或或5 5整除整除 (7 7)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且平分平分 (8 8)x x3 3或或x=-1 x=-1 (9 9)0.20.2非非整数整数 n n设问:设问:(1 1)根据前面命题的定义,判断以上的语句是不是命题,)根据前面命题的定义,判断以上的语句是不是命题, 并说出理由?并说出理由? (2 2)指出上面的命题与这些命题的区别是什么?)指出上面的命题与这些命题的区别是什么? (3 3)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思考一下命题中的)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思考一下命题中的“ “或或” ” ,“ “且且” ” ,“ “非非” ”与集合中学过的哪些概念的意义相同呢?与集合中学过的哪些概念的意义相同呢?n n由此可知集合中的由此可知集合中的“ “并并” ”、“ “交交” ”、“ “补补” ”和逻辑联结词和逻辑联结词“ “或或” ”、“ “且且” ” 、“ “非非” ”有密切的联系。即:有密切的联系。即:A AB=B=x|xx|xA A或或x xB B AB= AB=x|xx|xA A且且x xB B C CA A=x|xx|xU U且且x xA A n n设计意图:设计意图:n n1.1.学了命题的概念后,紧接着将学习逻辑联结词和学了命题的概念后,紧接着将学习逻辑联结词和 复合命题的构成,这是本节的难点和重点,由于涉复合命题的构成,这是本节的难点和重点,由于涉 及到抽象的概念,而及到抽象的概念,而“比较比较”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的有效方法,所以我做了以上设计。的有效方法,所以我做了以上设计。n n2.2.通过通过提问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