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0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5页 / 共80页
第6页 / 共80页
第7页 / 共80页
第8页 / 共80页
第9页 / 共80页
第1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血的定义出血是介入术后患者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根据不同定义, 严重出血发生率可以低于2%或高于8%。在OASIS-2、PRISM和PURSUIT等随机试验中出血发生率大 于2%。以输血作为大出血的CRUSADE注册研究竟然有15% 的患者接受了输血。GRACE注册研究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 死(STEMI)患者中大出血的发生率为3.9%,非ST段抬高的 ACS为4.7%。根据严重程度,出血可以分为严重出血、致命性出血、大出血 和轻微出血等,但是因不同定义,其发生率不同。严重出血通 常定义为:重要脏器的出血,如颅内出血;出血导致血流动力 学异常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超过5 g/dL。除外上述标准可定义 为轻微出血。 出血的风险GRACE登记研究显示,出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住院 死亡率增加,并且与出血严重程度相关。出血除了血液动力学紊乱、致栓状态外,最重要的机制 之一即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缺血事件反弹。急性期过后ACS患者的出血风险降低,但是双重抗血小 板治疗仍然使患者长期出血的危险增加。CURE研究中 ,氯吡格雷治疗患者严重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但致命 性出血没有差异。一项Meta分析发现,大出血的患者30天死亡风险升高4 倍,再发心肌梗死风险增加5倍,脑卒中风险增加3倍。 而且出血程度越严重,死亡风险越高。u出血带来死亡,心肌梗塞和卒中的高风险u大出血的死亡率与NSTE-ACS急性期的死亡率一样 高u预防出血与预防缺血事件同等重要,可以明显减 少死亡,心肌梗塞和卒中的风险u对出血风险的评价应该成为治疗决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GRACE出血评分GRACE出血评分包括6个参数:年龄、女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出血史、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介入治疗。CRUSADE出血评分系统CRUSADE出血评分系统 极低危(计分 20) 低危(计分 21-30) 中危(计分31-40) 高危(计分41-50) 极高危(计分50出血风险的评估此外,抗栓药物超量,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使出血危险明显增加,肾功能不全可能最重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无需根据肾功能调 整剂量,但是静脉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 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出血的原因是凝血功能紊乱,对低分子肝素等 抗凝药物排泄减少,且介入治疗后更容易发生造影剂肾病或原有 肾功能衰竭加重等情况。出血高危患者在决定治疗策略及抗血小板时应该格外谨慎。有胃肠道出血病史的患者口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性应用质子泵 抑制剂。选择更加安全的药物及适宜的剂量,尽量减少用药时间和联合用 药。 介入术后出血包括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出血和与手术 操作无关的出血。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出血: 静脉出血: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 动脉出血: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冠状动脉、误穿锁骨下动脉股静脉径路出血 1、局部出血或血肿 原因:与抗栓强度过大,手术操作过程(穿刺方法 与方向,穿透股静脉后壁、导管或鞘插入时损伤静 脉、反复穿刺),局部压迫止血不当,临床危险因 素(年龄、性别、肥胖、高血压、不能配合伸腿卧 床休息)等有关。股静脉径路出血1、局部出血或血肿 危害:一般影响不大。如出血量大可引起血容量下 降、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血肿可压迫导致迷走反应 、心动过速或神经麻痹。缓慢增大的血肿较难发现 ,识别前有发生明显失血的危险性。肥胖者可在无 明显血肿情况下出血明显失血。股静脉径路出血识别:出血量小时可表现为围绕穿刺点的瘀点、紫 癜、瘀斑等。围绕穿刺处出现的增大的肿块示血肿 最重要的征象。股静脉径路出血 处理:穿刺点少量出血或较小的血肿,经过再次压迫止 血后,不再有活动性出血即可不必特殊处理。手法压迫不能止血时,应检测凝血四项,如ACT 明显延长,应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同时补充 血容量和输血。血肿过大压迫神经的,需清创取出血肿。血管壁裂开过大者需外科修补血管。股静脉径路出血预后:预后大多较好。 预防:术前全面检查,有高血压病等病者充分对症 治疗。术者提高技术,细心、准确操作;肝素用量 不宜过大;拔鞘后充分压迫止血。股静脉径路出血2、血管或心脏破裂 原因: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射频消融、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等,各种介入器械如导管、导丝在经股静脉 到心脏过程中,均可因行进方向有误、用力过猛造 成静脉壁破裂造成相应部位出血,如胸腔出血、腹 腔出血、盆腔出血(最常见)。 识别:一旦病人出现胸闷、脉搏减弱、血压下降, 因行胸腔、腹腔、盆腔X线透视及行急诊超声检查 。股静脉径路出血 2、血管或心脏破裂 处理:心包填塞者立即心包穿刺,腹腔、胸腔、盆 腔出血者,根据出血量、血流动力学状态决定保守 治疗或外科手术。股静脉径路出血2、血管或心脏破裂 预后:主要取决于能否及时发现和处理。及时发现 ,及时行心包穿刺术或外科手术,一般可挽救生命 。严重者可很快死亡。 预防:介入诊疗时要轻柔、细心,尤其在盆腔区域 、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右心室等薄壁区域。锁骨下静脉:误穿锁骨下动脉原因:锁骨下动脉与锁骨下静脉伴行,正常操作即 可误穿锁骨下动脉,如果穿刺点偏差、穿刺方向不 正确或解剖变异等更易误穿。锁骨下静脉:误穿锁骨下动脉危害:仅穿刺针或钢丝进入锁骨下动脉,很少引起 严重出血,如局部压迫不当可引起局部血肿。如果 血管鞘进入锁骨下动脉,往往需要外科手术。如果 将血管鞘进入锁骨下动脉后又误将鞘管推出,可引 起大量胸腔积血,可危及生命。锁骨下静脉:误穿锁骨下动脉识别:穿刺针喷出动脉血或注射器回抽处鲜红色动 脉血及置入钢丝后局部小血肿均提示已误穿锁骨下 动脉。透视下如钢丝不能经右心房进入下腔静脉, 而是到达主动脉根部或左心室则证实误穿锁骨下动 脉。锁骨下静脉:误穿锁骨下动脉处理:误穿锁骨下动脉后,将穿刺针后撤,局部压 迫;如果已误入血管鞘切忌将其拔出,应与外科协 同处理。锁骨下静脉:误穿锁骨下动脉预后:未置入血管鞘者预后良好,个别出血小血肿 ;误入血管鞘且拔出者,可死于大出血。 预防: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操作规程。透视下 确定钢丝走行方向正确。3、颈内静脉原因:穿刺时穿破锁骨下动脉、主动脉或颈总动脉 ,多因术者对解剖不熟悉或操作不正确,多数仅引 起颈部血肿,少数可导致血胸或血气胸。颈内静脉危害:局部血肿一般危害不大。血胸或血气胸可引 起血容量丢失、肺萎陷、纵膈偏移,影响循环及呼 吸功能。 识别:根据出血量、出血速度、病人体质不同而不 同。小量血胸可无症状。中量及大量血胸可引起低 血容量休克症状、胸腔积液征象。颈内静脉 处理:非进行性血胸,小量可自然吸收,积血量较多, 应抽出积血;进行性血胸,补液,开胸探查及修补;凝固行血胸,出血停止数日内开胸清除积血及血 块。颈内静脉预后:及时发现和处理,预后多良好。如未及时诊 断处理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循环、呼吸功能障碍, 感染等,造成严重后果。 预防:正确选择穿刺点,不在同侧反复穿刺。股动脉径路出血、血肿 原因u穿刺不当:反复穿刺或进入小血管分支u穿刺部位过高:穿入点在腹股沟韧带以上u穿透动脉后壁u拔鞘后,压迫止血不当或时间过短u肝素用量过大u术后过早下床活动u高龄、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发生率 较高股动脉径路出血、血肿识别: 局部表现:穿刺部位周围青紫、淤血,肥胖者不易 识别 压迫表现:胀痛,可压迫神经引起剧痛 全身表现:较大的血肿可出现贫血、低血压、发热 等 B超、CT股动脉径路出血、血肿 处理:u小血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u较大血肿,可注入透明质酸酶15003000Uu33%的硫酸镁覆盖u引起压迫症状的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彻底止血u血压高-控制血压u咳嗽-镇咳u肝素用量大鱼精蛋白股动脉径路出血、血肿预防 严格、规范、准确穿刺 严格肝素用量 避免反复、多次穿刺腹膜后血肿腹膜后为人体内一个潜在的大间隙,上界为横隔, 下界为盆膈,前界为腹膜壁层和部分腹腔脏器的腹 膜后部分,后界为腰大肌。腹膜后血肿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隐蔽,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多数是 血压明显下降才开始考虑该并发症。 表现有腹痛、出汗、低血压、心动过缓、腹部膨隆 、部分患者可触及腹股沟血肿或腹部直肠周围包块 ,多数有腹肌紧张。腹膜后血肿识别:I.对腰背痛、低血压等症状要仔细鉴别。II.可出现皮肤青紫、压痛、叩击痛。III.出现低血压应警惕。IV.B超准确性较高,方便可行;CT最可靠;血管造 影可发现破口。腹膜后血肿处理:p稳定型小血管破裂或血管破裂后局限化,动态 观察血肿无变化或逐渐缩小。多保守治疗,避免 搬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立即停用抗凝及抗血 小板药物、重新长时间压迫穿刺处、补充血容量 、维持血压等。p扩展型经保守治疗,休克难纠正,血红蛋白进 行性下降,应紧急外科手术。腹膜后血肿预后: 是最危险的外周血管并发症,85%保守治疗可好转 ,另10%通过保守+外科手术可治愈,5%发生死亡。 保守治疗者,绝大多数需大量输血,对健康影响大 ,尤其是对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桡动脉径路出血原因:穿刺处出血至软组织、压迫不当、抗凝药使 用过度、肢体活动过度、穿破动脉壁。桡动脉径路出血危害:小血肿无明显危害,较大血肿可导致上肢剧 烈疼痛甚至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有时血肿发生在 近心端,不易发现,考虑出现颈部包快或胸腔积血 。桡动脉径路出血识别:一般术后早期发生,迅速发生血肿。局部皮 肤肿胀,皮肤颜色加深、患肢疼痛。发生缓慢者可 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桡动脉径路出血 处理: 出现血肿后立即局部压迫,加压包扎,必要时在超 声指导下压迫。 如出现前臂血肿,可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注意末梢血运。 如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或血肿过大,应及时由外科 处理。桡动脉径路出血预后:大多数预后良好,12周血肿吸收消散,可 形成小硬结、假性动脉瘤。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者 只要及时切开减压,必要时清除血肿,预后良好。桡动脉径路出血预防:谨记钢丝先行,遇阻力立即终止,并在透视 下进行操作;情况不明时,注入造影剂明确后再操 作;已发生造影剂外渗,应加压包扎,改由股动脉 径路。术中、术后要勤检查上肢各部位,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肱动脉径路出血 原因:l穿刺点过高,加压包扎不彻底l术中反复更换鞘管,造成血管损伤l抗凝或抗血小板过度及溶栓后l穿透肱动脉后壁l鞘管打折或穿刺侧肢体屈曲l同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肱动脉径路出血 处理:l消除可能存在的出、凝血功能障碍l调整抗凝药物用量l小血肿可密切观察l术中渗血较多,可更换更大直径的鞘管l大血肿应压迫止血,加压包扎l失血多考虑成分输血心包填塞与手术操作无关的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不可变的危险因素 可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 治疗的特征: 性别 抗栓药物的选择 高血压病 抗栓药物的剂量 糖尿病 抗栓药物的持续时间ST段抬高肾功能不全心脏标志物升高出血部位: 消化道 颅内 泌尿系 纵膈出血的对策一旦发生出血,轻微出血者可以不中断抗栓药物治疗。小出血一般不 需要积极处理。严重出血者应中断药物治疗并中和或逆转抗栓作用。 抗血小板治疗很 难逆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不可逆的血小板抑制剂,其作用必须 等到机体生成新的血小板后才能消失,估计需要510天。如果需要迅速纠正延长的出血时间,输注血小板可能有效。如果需要 立即纠正只有输血小板。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主要经肾脏排除,肾功能正常者在停 药后48小时后血小板功能即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