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习检查: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业、对业和对 业的改造。 2、(事件)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 定了初步基础。(事件)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 制变为社会主义制,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 3、1956年,中共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 次成功探索。、运动,特别是使中国 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4、从八大的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 命对经济的破坏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第第1212课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 义。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 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 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以下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十一 届三中全会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 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 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 渝地遵循。华国锋 思考: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 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 影响?背景1:“两个凡是” (继续 “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背景2:文革结束后两年,国 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背景3: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 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1978年5月10日,光明 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大讨论。1、背景 :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 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可能性)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结合教材归纳:十 一届三中全会的内 容,并结合内容思 考其意义。抛弃确立作出 确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审查和解 决冤假错案及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组织路线转折一:“左”倾 实事求是转折二:阶级斗 争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形成了以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的第二代领导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 史上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 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起点。为什么说为什么说十一十一 届三中全会是届三中全会是 新中国历史上新中国历史上 重大转折重大转折?知识回顾: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 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 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 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是党 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 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 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 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 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DC1、含义: 2、前提:3、目的:4、内容:5、目标:6、实质: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各个环节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1)原因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1978年,_、_(省)一些农村,开始进行了 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1)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问题探究2: 结合P57学习延伸中的材料,分析中国经济体 制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 四川安徽省凤阳县,文革时每人每天口粮8两,不够吃, 就用瓜代替。有人遍凤阳花鼓词唱到“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 大大增产,三年三大步。有人遍到有人遍到“说凤阳,道凤阳,改 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材料一材料二 凤阳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凤阳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思考:凤阳县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发生大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 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提高农民积极 性?联系课本P55两幅图片说说其有何作用?又存 在哪些弊端?(2)主要内容撤销 ,建立 ;撤销 ,建立 。 经营方式:管理体制:购销体制:产业结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为农产品自由买卖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人民公社 乡、镇政府生产大队 村民委员会(3)意义1)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 业经济大发展 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促进城市的改革1 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的省份是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2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3(08广东)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A B A 中心环节:中心环节: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作用:内容 :时间:1984年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 主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 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 显著提高。显著提高。(09福建)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 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 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下面是一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请你结合 所学知识,设计一改革的方案,并简要说明 你的理由?淮安市国有企业清江拖拉机厂,拥有固定资产 8000多万,专为农村生产各类农业机械设备。 六七十年代,受政府的保护,所生产的拖拉机 和各类产品直接由政府销往各乡镇,职工领取 固定工资。改革开放以后,产品直接投放市场 ,但其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激烈,销路逐渐 萎缩。近几年来,企业年年亏损。职工工资已 经无法正常发放,企业面临破产。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国内 :国际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1)提出:(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3)基本框架确立:(5)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4)理论进一步完善:2、过程1)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 2)南方谈话冲破思想束缚,奠定思想基础 3)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物 质条件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 折 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中共十五大21世纪初1 1)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分配制度 3)由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化为市场配置资 源为主(主要特点)3、特点:四、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1 1、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_ _ , 极大的解放了极大的解放了_,推动,推动_的高的高 速发展。速发展。 2 2、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成为 世界上世界上_国家,创造了世界国家,创造了世界_史上 的新奇迹的新奇迹 3 3、_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 _水平水平, ,并朝着全面建设并朝着全面建设_的新目标的新目标 迈进迈进积极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小康小康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小康社会最快经济增长问题探究:1、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中国人 的吃饭问题历来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有人说: “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两平”指的是哪两位人物? 为什么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从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邓小平、袁隆平。 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农村实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 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启示:体制创新(或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促进 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2、自1955年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 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 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 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粮票 退出,说明了什么?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时 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