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郭 庚茂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 8月 18日)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 “十二五 ”开局之年 、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 、中央 1 号文件和省委 1 号文件精神进行全面部署,广泛动员全省各方面力量,奋力推动河南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更为有力的水利保障 。省委 、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题作了研究 。下面,根据省委 、省政府研究的精神,我讲几点意见 。一 、着眼大局,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今年初,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 、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新中国成立 62 年来第一个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 1号文件,系统提出了今后 5 到 10 年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7 月 8 日到 9 日,党中央专门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是一次动员全党全国掀起大兴水利热潮 、奏响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军号角的重要会议 。会议规格之高 、规模之大 、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历史跨度 、世界广度 、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我国的国情水情,充分肯定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水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系统揭示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精辟阐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水兴水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中国特色水利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意义,对一系列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出了具体部署 。这次会议的召开,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继往开来的里程碑,迎来了我基,人类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水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基础性 、战略性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对经济安全 、生态安全 、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 。我省是全国唯一地跨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处于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的两个过渡带 。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 。兴水利 、除水害历来是各级党委 、政府的重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建设 。目前,全省已建成水库 2361 座,整修加固河道堤防 1.6 万多公里(不包括黄河堤防),修建蓄滞洪区 13 处,总蓄滞洪量达到 16.94 亿立方米;发展万亩以上灌区 25 处,机电井保有量 129 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7621 万亩,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34 万平方公里;小水电装机达到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 年 第 15 期河南省贯彻落实HENAN193 6.84 万千瓦;年供水能力达到 264 亿立方米 。总体上,我省治黄 、治淮取得了一定成效,黄河水患基本得到控制;农业灌溉体系基本建立,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增加;水资源节约保护得到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体系 、防洪抢险体系初步形成,生产和群众生活供水安全基本保证 。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尤其是近年来,全省农田水利建设稳步发展,为粮食连年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水利建设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干部群众战天斗地 、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的形势下,我省水利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一是水旱灾害频繁仍然是我省的心腹大患 。从降水情况看,我省年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六到七成;年际降水量变化大,最大降水量与最小降水量相差两倍以上,降水条件使我省易涝多旱,且经常旱涝急转 。从地理环境看,我省基本地势是自西向东呈阶梯降低,由山区到平原过渡带短,洪水缺乏缓冲,极易造成灾害;垅岗 、塬地往往切割很深,缺少蓄水保水条件,极易形成干旱 。地貌特点对暴雨 、洪水和旱情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历史经验看,我省大约 5 到 6 年一次大旱,4 到 5年一次大水,60 年左右发生一次特大干旱和特大洪水,水旱灾害频繁,春旱秋涝,久旱骤涝,此旱彼涝,旱涝交错,是全国灾害多发地区之一 。二是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我省人多水少,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有 405 亿立方米,当前人均 、亩均分别为 430 和 340 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一方面,水资源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污染严重 、地下水长期超采,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已形成近 80 平方公里的漏斗区;4.4% 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水质劣于类标准,部分地区地下水也遭到不同程度污染,已威胁到城乡饮水安全;2.72 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尚未得到治理;河道断流 、湿地萎缩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 。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七成,还有 3000 多万亩耕地是望天收,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产的后劲不足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我省灌溉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五 、六十年代,由于先天不足 、后天失修,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 。特别是我省机井陆续进入报废和更新改造期,全省有一多半机井处于带病运行状态 。四是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短板 。长期以来,我省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防洪排涝体系不完善,供水保障能力不强 。特别是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我省水利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靠天吃饭局面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原城市群 、粮食生产核心区 、生态功能区三大主体功能格局,努力实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 、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 “三化 ”协调科学发展,确保到 2020 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130 亿斤,确保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确保人民群众生活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水利的支撑与保障作用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 1 号文件的具体要求,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事关防洪安全 、供水安全 、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安全 、生态安全 、国家安全的高度,切实把水利改革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扎实地做好水利工作,确保我省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 、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推动全省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 、中央 1 号文件和省委 1 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四个重在 ”实践要领,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 、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水利改革,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 、河南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加快河南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 到 10 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到 2015 年,基本完成包括重要支流在内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在 7850 万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6 以上;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面解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0%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4.3 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72.2% 。到20 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 年 第 15 期河南省贯彻落实HENAN20有 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 。兴利除害结合 、防灾减灾并重 、治标治本兼顾,流域与区域 、城市与农村等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人水和谐 。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 、优化配置 、全面节约 、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 。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 、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六是坚持远近结合 。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减灾兴利体系 。今年出台的省委 1 号文件以及这次会上印发讨论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安排,会后要抓紧修改 、尽快印发,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 。这里,我强调几个重点:(一)进一步加强农业水利基础建设,力争在确保粮食安全上实现新跨越 。加强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快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 、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 2015 年完成 1200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粮食生产核心区内基本实现旱涝保收 、稳产高产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新增一批重点县,扩大重点县支持范围,力争 2015 年前完成 100 个县的建设任务 。更新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加快以淮河流域为重点的低洼易涝地治理,完善农田灌排体系 。积极推进农田机井通电工程,配套实施机井的更新修复与升级改造,扩大井灌面积 。支持山丘区小水窖 、小水池 、小塘坝 、小泵站 、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老区 、贫困地区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 。二要加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以渠系为单元成线成片整体推进, “十二五 ”期间完成 15 处大型和 30 处重点中型灌区建设任务,到20 年基本完成 38 处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全面开展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 。到2015 年全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60 万亩以上,力争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 3000 万亩 。三要实施引黄调蓄工程 。研究出台加大引黄力度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国家分配引黄水量,新修一批调蓄工程,加大非灌溉季节引黄水量,力争到 2020 年全省引黄灌溉补源面积达到3000 万亩 。综合利用现有平原水库 、沉沙池或背河洼地等调蓄工程,通过改造完善其蓄水条件,做到丰蓄枯用 、冬蓄春用 。疏浚引黄干 、支渠,增加灌区引水能力,恢复渠道输水能力,保障灌区用水需要 。积极推进小浪底南北两岸 、赵口二期等灌区前期工作,确保 “十二五 ”期间建成并发挥效益 。四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建设 。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