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贷款风险概述 贷款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处置第七章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特殊性 (1)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 (2)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是运动的,而不是 静态的 (3)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是可以防范和控制 的 (4)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具有两面性第一节 贷款风险概述(一)贷款风险的类型 1、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 企业风险 2、利率风险 (1)存款人和借款人的潜在选择权风险 (2)利率结构风险二、贷款风险的类型与成因(一)贷款风险的类型 3、流动性风险 4、管理风险 5、汇率风险 6、国家风险(二)贷款风险的成因 1、信息不对称原因 首先,在贷款合同签订之前,银行和企业在关于贷 款使用项目风险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其次,在贷款合同签订之后,银行和企业在贷款资 金使用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最后,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者与信贷员之间也存在 信息不对称,信贷员对信贷项目的风险、收益以 及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具有较完备的信息, 而管理者处于信息的劣势。2、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不善的原因 (1)不利的贷款面谈 (2)不充分的财务分析 (3)不恰当的贷款结构安排 (4)不恰当的贷款抵押品设置 (5)不完备的贷款文件制作 (6)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不够3、借款企业方面的原因 (1)借款企业产品或服务缺乏竞争力 (2)借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3)借款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 (4)不利的外部环境 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竞争因素 技术因素(二)贷款风险的成因4、宏观经济环境原因 (1)政策性因素 (2)地方行政干预因素 (3)国有银行产权制度低效 (4)银行寻租及政府腐败行为(二)贷款风险的成因一、贷款风险的识别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法 (二)CART结构分析法 (三)德尔菲方法 (四)筛选-检测-诊断法第二节 贷款风险的识别与评价二、不良贷款与贷款风险分类 (一)正常贷款 贷款损失的概率为零 (二)关注贷款 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三)次级贷款 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四)可疑贷款 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 (五)损失贷款 贷款损失的概率在95%-100%三、贷款风险评价与呆账准备金 (一)贷款风险评价 1、贷款的目的和用途 2、偿还情况 3、担保状况 4、财务报表 5、借款人的综合情况及业务潜力(二)呆账准备金 1、普通呆账准备金 2、专项准备金 3、特别准备金(三)呆账准备金的作用 弥补评估日贷款组合中的固有损失 减少银行信贷资产风险 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内在损失:指在分析评估日可用资料的基础 上,估计出贷款价值极可能存在的一种未 被确认的损失。一、贷款风险的事前防范 (1)贷款能否按期收回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 款能力,对此要进行必要的信用分析(道德品格、能力、 资本、担保品、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的连续性-“6C原则” ) (2)在信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详尽的贷款政策 (3)银行应尽量减少信用放款的比重 (4)即使银行制定了很谨慎的贷款政策,出现问题贷款也 是很正常的事情,银行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争取在早期发 现有问题的贷款,并做出相应处理,防止其演化为呆帐, 给银行带来收益上的损失或流动性危机第三节 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处置一、贷款风险的事前防范 (5)银行存款、放款都应实行浮动利率,避 免市场利率变动给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6)银行要提留呆账准备金来冲销呆账,减 少呆账对银行的冲击二、贷款风险的事后处置(不良贷款的处理) 1、找出问题原因,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 到期贷款 2、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双方共同努力,确保 贷款安全 (1)贷款展期(2)借新还旧 (3)追加新贷款(4)追加贷款担保 (5)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做出限制性的规定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1)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必须在贷款协议 中明确各自的还贷责任,并办理相应的抵押、担 保手续。 (2)企业实行并购时,原企业所欠贷款的本息,应 该由并购后的新企业承担。 (3)企业拆分时,分立各方在签订划分债权债务协 议时,要经银行同意,无协议的,要由分立各方 按资本或资产划分比例,承担相应债务。二、贷款风险的事后处置(不良贷款的处理)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4)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时,贷款银行要参与资产评估, 核实资产负债、不准用银行贷款入股。 (5)企业实行合资经营时,应先评估,后合资。 (6)企业实行有偿转让时,转让收入要按法定程序和比例 清偿债务,已设抵押或担保的财产,不得转让。 (7)企业解散时,要先清偿债务,并经有关部分批准,在 贷款未清偿之前不得解散。 (8)企业申请破产时,银行要及时向法院申报债权,并会 同有关部门对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 4、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