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 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一套解析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附一套解析1. 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是A. 中国 B. 英国 C. 日本 D. 埃及【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早期,我国已经发明了纸。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是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故 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2. 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 B 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故 A 不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故 C 不符合题意;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3.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成为中国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故 C 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了,故 A 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不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故 BD 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结合所学知识,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倾刻崩溃。23 日南京解放。为此毛泽东赋诗一首,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由此可知,题干毛泽东诗词描述的是渡江战役,故选D。5. 1416 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场运动是A. 启蒙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发生在意大利,后来扩展到其它国家。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广为流行。文艺复兴是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 B 符合题意;启蒙运动发生在 18 世纪,故 A 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不属于思想解放运动,故 C 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与思想解放运动无关,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6.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C. 三级会议的召开 D.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 年 7 月 14 日,法国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故 B 符合题意;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发生在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故 A 不符合题意;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故 C 不符合题意;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发生在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7. 19 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中涌现的杰出女英雄是A. 章西女王 B. 玻利瓦尔 C. 圣女贞德 D. 克莱武【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在 1857 年到 1859 年发生了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起义中涌现出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她领导起义军抗击英国军队,表现出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故 A 符合题意;玻利瓦尔是“南美的解放者”,故 B 不符合题意;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故 C 不符合题意;克莱武是英国的殖民头目,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8. 以下条约,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是A. 九国公约 B. 凡尔赛和约C. 四国条约 D. 五国条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国公约是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故 A 不符合题意;凡尔赛和约是在 1919 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故 B 符合题意;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是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故 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A. 诺曼底登陆 B. 苏军攻占柏林C.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故 A 不符合题意;苏军攻占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故 B 不符合题意;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是 1942 年,使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故 C 不符合题意;19421943 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10. 20 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A. 美国 B. 欧盟 C. 日本 D. 德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 年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欧盟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故 B 符合题意;美国、日本、德国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故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1. 制度文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朝代 中央 地方秦朝 皇帝握有至高无上的、統治全国的权力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两級制,由皇帝任命行政、军事长官汉朝 汉承秦制 实行“推恩令”,削弱渚侯国势力唐朝 合并州县元朝 中书省 为管理广袤的土地,元朝逐漸形成一套行省制度明朝 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変化 三司分治清朝 軍机处的設置, 始于雍正年间 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华文明史根据表格内容,結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指出秦朝中央政府的“監察官”是什么? (2)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产生了什么作用? 元朝在地方設行中书省,对后世有什么影响?(3)明朝中央政权机构的主要変化是什么?(4)请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規律【答案】(1)御史大夫(2)作用: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4)皇权不断强化,丞相权力逐步削弱,直全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弱化。【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为了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唐太宗合并州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因此,明朝中央政权机构的主要変化是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4)从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反映出皇权不断强化,丞相权力逐步削弱,直到全被废除;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地方权力却是日益弱化。12. 変法浪潮:中流击水,奇楫者进 材料一 汉代王充説:“商鞅相孝公,内秦升帝业。”(1)根据材料一,回答商鞅変法对秦国的作用。材料二 19 世紀 50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統計表据统计,18601890 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 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 3 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 19 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 6 倍。(2)请概括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哪次改革推动了以上现象的出现?材料三 1933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美、德、法、英大量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 3000 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摘编自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3)材料三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哪一重大事件?针对这一一事件,美国采取了什么应对政策?(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俄国工业发展迅速(或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机器制造业发展迅猛;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等也可) 俄国农奴制改革(或俄国 1861 年改革)(3)经济大危机(或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或国家干预)(4)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惟改革创新者胜等。【解析】(1) 根据材料一的“商鞅相孝公,内秦升帝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 分析材料二的“19 世紀 50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和“18601890 年,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 6 倍。”可以获取的信息是:俄国工业发展迅速。因为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依据材料三的“1933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40%美、德、法、英大量企业破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取得了成功。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罗斯福新政的实行,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由此可见,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惟改革创新者胜等。13. 【民主政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权利法案(1)权利法案是近代英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物?材料一中,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材料二 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以及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未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如何通过“分权”,来构建一一全新政府权力机构的? (3) 1954 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请问这部宪法是由哪次会议制定的?宪法的性质是什么?【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 1688 牟宫廷政变)立法权;征税权(2)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或三权分立)。(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宪法【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 年的宫廷政变,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1689 年,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由材料一的“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以概括出材料一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和征税权。(2) 根据材料二的“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以及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未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