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习语是一种在结构和意义上都具有稳定性 的语言结构。习语精辟、生动、优美、形 象、寓意深刻,是反映文化概貌的一面镜 子,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中西两种 文化孕育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习语。在英汉 习语学习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处理中英文化 差异,从而帮助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更 加得体地、自如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容器和载体。习语又是语言 的精华的核心,体现了强烈的文化特征和 文化负载。“习语是指一种语言经过长时 间地使用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词组、短语和 短句。它包括成语(set phrases)、典故 (allusions)、谚语(proverbs)、格言 (saying)、俗语(colloquialisms)、俚 语(slangs)和歇后语(rest-ending saying or postpause expressions) I 地域环境差异 “每一种语言中都有很多词汇表示与其地 理环境有关的特征。英汉习语中地理生态 环境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的形成、发展 和嬗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生活劳动在 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中国以农立国,因此农谚居多。 骨瘦如柴be as lean as a rake 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滚石不生苔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ass 众人拾柴火焰高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竹篮打水一场空drawing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 means drawing nothing. 汉民族主要生活繁衍在亚洲大陆,是个内 陆国家,土地对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陆地,所以汉语中有许 多与土地、农业有关的习语。如“土洋结 合”、“土嘣瓦解”、“斩草除根”、“土生土长 ”、“卷土重来”、“瑞雪兆丰年”、“枯木逢春 ”、“拔苗助长”、“顺藤摸瓜”、“瓜熟蒂落” 、“斩草除根”、“解甲归田”、“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等等。 英国人喜欢航海,因此许多用语源 于航海事业。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好风 快扬帆 Still waters run deep.静水流深 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海面 平静,人人都可当舵手。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洞不 堵要沉大船。 例如:Many drops of water will sink the ship. 积聚成多会沉掉航船。(对应的汉语谚语:水滴石 穿) 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 船沉鼠要逃。(对应的汉语谚语:树倒猢狲散)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小漏沉大船。(对应的汉语谚语:千里之堤毁于蝼 蚁之穴) Any port in a storm. 船在暴风雨中不择港口。(对应的汉语谚语:慌不 择路) Let anothers shipwreck be your seamark.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 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 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 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 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 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 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 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 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 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 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 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II. 国俗语义差异 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 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 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 、“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 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 ,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 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 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 贬义。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 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 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 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 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 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 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 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 包藏祸心的女人”。 再有就是西方有关“蝙蝠(bat)”的习语, 如“have bats in the belfry”(异想天开) 这些习语就可见一斑-蝙蝠(bat)通常会 使西方人产生坏的联想。对中国人来说, 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这些联 想来自蝙蝠的名称,“蝠”与“福”同音。 汉语的“天生有福“,到了俄国人口里便成了“穿 着衬衣生下来的,;到英国人那里又成了“生来 嘴里就含着一把银勺“(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 ;若要德国人说,却是“梳好 了头才出世的“。再如汉语成语“一箭双雕“或“一 举两得“,用法语说相当于“一块石头打两处“; 用英文说是“一石打死二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俄语说法相当于“一枪打死两 只免子“;德语说法却相当于“一个拍子打两只苍 蝇“。III. 联想上的不同 Mr White is a very white(忠实可靠)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脸色不好)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闷闷不乐)toda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mood(心事 重重).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振作起来)again.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如鱼得水like a duck to water 多如牛毛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 一箭之遥at stones throw 水中捞月to fish in the air 石沉大海remain a dead letter 半瓶子醋half-baked 蠢得象猪as stupid as a goose 守口如瓶dumb as an oyster 挥金如土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烂醉如泥drunk as a sailor 画蛇添足gild the lily 热锅上的蚂蚁like a cat on a hot tin roof 湿得像落汤鸡as wet as a drowned rat 瘦得象猴子as thin as a shadow 吹牛talk horse 如履薄冰to tread upon eggs 棋逢对手diamond cut diamond 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宗教信仰方面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 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 此有关的语言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 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 ,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 的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狱吧)这样的诅咒。 来自圣经 Sell ones birthday for a mess of pattage因小失大、见利忘义历史典故方面 英汉两种语文中有大量的由历史典故形成 的。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 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如“ 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英 语中Achillesheel(唯一致使弱点), 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 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 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 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价值观念差异 西方文明强调天人对立、侧重向外探寻以及强 烈的战胜欲和征服欲,由此形成了英美人重开 创、求进取、善于抓住机会、大胆冒险的人生 观。故英语习语中有“Knowledge is power”(知 识就是力量)。西方文化精神也推动了英美人 对权力的崇拜和对外在物质经济的追求,最常 见的词如“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 “materialism”(唯物主义)、“Pragmatism”(实 用主义)以及俗语“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 面包为生命支柱。) 等, 形成了英美人追求物 质利益的功利主义价值和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人 生信条,因此又有“Money talks”、“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等习语。 价值取向也表现在习语上。对于一种品质或者事物,中 国人和西方人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甚至截 然相反的看法。例如,“谦虚”被我们中国人认为是一种 美德。汉语中有许多有关谦虚的习语,例如“满招损,谦 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而“自知之明 ”则是对谦虚这一美德的赞颂。此类习语反映了谦虚在中 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在西方国家,激烈的社会竞争 使人们注重个人行为、个人成就的获取和个人价值的实 现,形成了西方人独特的价值取向。西方人具有与他人 格格不入的孤傲特质。“谦虚”被认为是“自信”的反义词, 在许多英语习语中,对“自谦”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例如 ,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谦虚的狗没有肉吃)。 然而,这样的习语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很难理解的。 以农业为根本的中国人则截然不同,农业的收获往往不 在耕种者,而是老天。人的意志如何强大也阻止不了干 旱、洪水、风暴等天灾的来临。另外农业见效慢,而一 年一度的丰收来自于长期的扎扎实实、坚持不懈的努力 劳动,这形成了中国人思想意识中安定保守、善于坚持 忍耐、缺乏冒险、知足的性格的特质。如表现保守的: 枪打出头鸟。小心驶得万年船。表现忍耐的:忍字家中 宝。忍得一时忿,终身无烦恼。表现知足的: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人比人,气死人。人们对坚持不懈,有毅 力的举止颇为提倡: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磨成针。中 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有文明的一种表现就 是“客随主便”(对应英文就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