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 定位法定位法*2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重点之一是 血肿的准确定位,掌握好定位方法成 为微创术的关键所在。定位原理:根据三维立体定向的基本原理,应用简易 三维坐标系统来确定颅内血肿的位置。用 三个平面(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为 基础的标准面。*3 血肿量的计算 (多田氏公式) 颅内血肿体积(毫升)=(长经宽径层面 数)/6。公式中长与宽系指CT扫描片中血肿最大层面长 与宽,均以为cm单位,层面数为片中含血肿的层面 ,为园周率(3.14)。血肿穿刺平面(N)的选择 原则上选择既是血肿的最大层面, 又是血肿中心的层面作为穿刺层面N。 (测量基线QM线距血肿中心层面的距离)血肿头表穿刺点(G)的选择(1)避开头皮颞浅动脉主干、静脉 窦,如矢状窦左、右旁开2cm和横窦上 、下2cm内不能选作穿刺点、侧裂血 管和脑重要功能区,如运动区等。 (2)在血肿穿刺平面上,头表穿刺点 距离颅内血肿外侧沿最近处。 (3)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穿刺点应选 择在血肿宽径最厚的中心位上。 血肿穿刺靶点(H)的选择球形或椭圆形血肿,靶点选择在血肿穿刺 平面的中心位置,当血肿较大时,也可酌情 在中心位置稍微偏后0.5-1.0cm处作为穿刺 靶点.这样做可能会更有利于血肿清除。 (测量头皮穿刺点到血肿中心的距离)# 出血量超过80毫升以上的脑实质内大 血肿,可同时选择二个穿刺靶点,采用双 针穿刺。两针的头表穿刺点和穿刺靶点可 同时选择血肿穿刺平面的前、后位上,也 可以酌情选择在上、下两个不同穿刺平面 上,二穿刺针距离通常要2cm为宜。# 双侧脑室呈铸型血肿,采用双针同 时穿刺双侧脑室前角或侧脑室三角区。# 基底节、丘脑、小脑出血并血肿破入 脑室,靶点可直接选择在基底节、丘脑、小 脑血肿中心位,凡破入脑室血肿引起脑脊液 循环梗阻者,都要首先穿刺积血较少的一侧 脑室;如出血量过大,破入双侧脑室,且呈 双侧脑室铸型血肿,双侧脑室都要进行穿刺 引流,以尽快排空血肿,挽救患者生命。 # 脑叶、硬膜下、硬膜外血肿穿刺 靶点应选择在靠近颅骨内板最近、血 肿最厚、最大层面的中心位置上。 目前临床常用的简捷,方便使用 的主要方法:1、 CT片定位法2、 CT引导下、标志物定位法*13CTCT片定位法片定位法定位要求:头部CT扫描一定要规范,基线要准确,头位要摆正 。*15 定位步骤 (1)确定血肿穿刺层面 (2)确定头表穿刺点 (3)确定穿刺深度 (4)投影标志到患者头皮(数据根据CT比例尺换算)确定血肿穿刺面确定血肿穿刺面*18确定血肿穿刺点确定血肿穿刺点*19*2011厘米 5厘米穿刺点穿刺点5厘米 11 厘米11厘米弧形距离=玄距 +1厘米(一)(一) CT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引导、标志物定位法*27 该方法是在CT扫描的同时,按照三维 立体定向的原理,对所穿刺的血肿进行准 确的定位。其原理是通过CT扫描的层面 图选择血肿最大切层作穿刺层面,即确立 穿刺针的水平(三维中的水平面)面和穿 刺靶点;穿刺平面和穿刺靶点确定后,通 过头表金属标志物摆放的前后方位,来确 定头表穿刺点的位置;头表穿刺点和穿刺 靶点的连线即是将来穿刺针在最大血肿穿 刺平面(三维中的冠状面)前后方位上位 置。 *28 通过CT机直接测量头表穿刺点到穿刺靶点 的直线距离(厘米),这个距离就是我们 所要选择穿刺针的长度,也就是确立穿刺 针在左右方位上深度(三维中的左右方位 ,即矢状面);通过上述方法所确立的头 表穿刺点、穿刺靶点以及这二点的连线就 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穿刺针在颅内水平面、 冠状面、矢状面的具体方位,穿刺靶点也 就是上述三个面的交汇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9(1 1)头表摆放标志物)头表摆放标志物*30(2 2)确定血肿穿刺层面)确定血肿穿刺层面 *31*32(3 3)确定血肿头表穿刺点()确定血肿头表穿刺点(GG ) 贴金属标记物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