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 慈 铭 转 型 看 体 检 企 业 如 何 走 好 内 源 创 新 平 衡 木【内容提要】 21 世 纪 初 ,全 球 进 入 大 健 康 管 理 时 代 ,“预 防 优 先 ”的 健 康 观 念 深 入 人 心 ,健 康 体 检 由 此 成 为 一 个 发 展 空 间 广 阔 的 新 兴 领域 。然 而 ,时 至 今 日 ,健 康 体 检 企 业 的 单 一 业 务 模 式 已 难 再 满 足 客 户 的多 样 化 需 求 ,以 慈 铭 集 团 为 代 表 的 国 内 健 康 体 检 企 业 正 从 模 式 创 新 与资 源 整 合 角 度 积 极 酝 酿 新 一 轮 创 新 发 展 。对 此 ,赛 迪 经 略 建 议 ,以 慈 铭集 团 为 代 表 的 健 康 体 检 企 业 应 按 照 “谋 而 后 定 ,行 且 坚 毅 ”的 管 理 原 则 ,以 迅 速 厘 清 战 略 方 向 为 “谋 ”,以 主 动 创 新 商 业 模 式 为 “定 ”,以 深 入 开 展多 元 合 作 为 “行 ”,以 匹 配 规 范 内 部 管 理 为 “毅 ”,推 进 内 源 创 新 ,迅 速 建立 起 新 的 竞 争 优 势 。【关键词】 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 商业创新当前,国内众多健康体检企业正纷纷酝酿针对自身传统体检业务进行商业模式变革的内源创新。内源创新是指企业以既有资源能力为基础,以现有业务为改革标的进行的创新,其难度及风险均大于以资源直接换取外部知识、技术的外源创新。本文以国内成立最早、品牌影响力较强的健康体检行业领军企业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慈铭” )为例,探讨健康体检企业应如何开展内源创新。赛迪经略认为,目前慈铭及类似企业在内源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尽快克服体检售后服务不尽完善、数据价值未被充分挖掘、企业内部仍未达成共识等阻碍,按照“谋、定、行、毅”的战略步骤稳步开展创新活动,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保证创新目标的稳步实现。 一、健康体检行业面临洗牌,领军企业创新势在必行(一)体检市场多方鏖战,红海危机逐步显现21 世纪初,全球进入大健康管理时代, “预防优先”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健康体检由此成为一个前沿且发展空间广阔的新兴领域。 “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我国健康体检行业诞生的标志即是 2002 年慈铭的创立,其后,健康体检行业在国内迅速兴起,目前,国内健康体检机构已超过 6000 家,市场规模已突破 600 亿元,预计到 2020 年将超过 3000 亿元。除众多传统医疗机构以及慈铭、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等民营企业在业内始终保持活跃外,近年来,高盛、凯雷和平安等国内外风投机构也纷纷掘金体检行业。随着竞争者的持续加入,传统健康体检行业的红海危机已逐步显现,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保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要求。(二)行业领域加速延展,竞争格局巨变揭幕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类专业医疗资源的融合,已衍生出多个新兴细分领域,这一趋势必将推动健康体检行业向更为广阔的、以智能化为特征的健康管理行业延展。“健康管理”是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营养学、运动学、中医学、心理学等融于一体的新兴医疗服务领域,具有综合性与应用性强等特征,实践中包含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内容。2013 年,全球使用互联网医疗的用户数量达 9500 万人,比 2012 年增长了 27%。随着智能手机的增长以及 3G、4G网络的部署,互联网医疗市场需求无疑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 2025 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 110 亿元,并将以 10%以上的复合增速增长。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必将为健康体检企业提供更多向健康管理领域进行业务延展的机遇,行业原有领军企业的地位可能被撼动,行业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巨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形成了可观规模,IBM、谷歌、微软、高通、拜耳、辉瑞、沃尔玛等巨头都陆续投资了医疗领域的互联网项目。但中国的互联网医疗行业经过短暂发展,刚刚从无序、混沌的状态走向清晰。虽然许多体检企业都在运筹与互联网相关的商业创新,但鲜有影响力巨大的黑马出现,即使是“单点突破”式的创新性商业模式亦不多见。(三)探索商业创新方向,领军企业欲夺先机在健康体检行业现有格局即将被新兴技术与新兴领域改写的背景下,探索商业创新方向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创新商业模式与实现路径,无论对企业回避日益激化的行业竞争或是开辟新的商业战场,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对那些业已掌握体检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而言,实施新的战略,也对抢先布局健康管理行业高价值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以慈铭为例,目前其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设立了 42 家体检中心和 17 家加盟公司,虽已形成了覆盖较广的体检服务网络和相对稳固的业务基础,但慈铭仍保持高度警惕,正运筹在健康管理领域探索商业创新方向,以期在健康管理行业占领重要一席。二、商业创新挑战大于机遇,领军企业须直面多重阻碍(一)体检售后服务短板亟待弥补对以慈铭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而言,健康体检业务是立足之本,更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发展的动能之源,只有拥有稳定的业务基础,谋求创新的企业才有可能在红海竞争中为自身创造转型契机。然而,当前,多数企业仍未充分激发出售后服务的价值贡献潜力。以慈铭为例,其目前除为客户提供模块化、集成化的体检套餐外,对售后服务的延伸相对不足,未向客户提供持续、深度、个性化的售后服务,也因此导致了高端、重要、长期客户比重偏低、客户流动性较高等问题。可见,体检企业意欲转型,首先应弥补体检售后服务的短板。 (二)健康数据价值仍需深入挖掘虽然意识到大数据即将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市场的激烈争夺中,近年来多数企业在运营中更倾向将资源供给给终端的业务拓展,并没有对已积累的数据进行充分的价值挖掘,而这些数据资源极有可能成为企业未来商业创新的重要基础。以慈铭为例,其在累计体检人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目前已积累了 1000 万人次的健康体检数据。此外,近年来通过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中国城市健康大调查”活动,慈铭又掌握了关于城市人群健康状况的大量一手数据。然而,慈铭迄今还没有针对上述数据开发创新型的产品与服务,健康体检数据蕴藏的商业价值尚未成功转化成为商业利益。(三)企业高管战略共识有待达成除上述问题外,管理层难以达成共识也是健康体检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之一。健康体检行业企业的创业与管理团队成员多是来自医疗行业的专家型人才,普遍具有较强的探索与创新精神,这一点从国外的健康体检模式迅速在中国复制、发展即可得到印证。然而,在企业创立、发展的过程中,为对抗相继进入的行业竞争者,多数企业的管理团队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于健康体检实体业务的扩张,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敏感程度相对不高,部分管理层对企业借助互联网转型发展的思路仍持审慎态度。当前,这些企业亟需客观对待管理层分歧,通过沟通、协商方式,逐步在高管中达成发展共识。三、内源创新颠覆传统业务,领军企业转型应谋定后动(一)谋:迅速厘清战略方向2014 年 IT 领袖峰会上,慈铭董事长表示:“健康体检的 2.0 模式,应是除实现 IT 系统的结合之外,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云健康的方式来对健康进行管理。 ”由此可见,慈铭已经初步锁定了“借助互联网医疗的手段将健康体检向健康管理延伸”的创新方向,而其他竞争企业也正围绕健康管理谋划商业创新,然而,转型之“谋”的关键除确定总体方向外,还在于明确定位细分发展领域,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转型手段与转型路径。关于细分领域,赛迪经略认为,健康档案、健康监测、健康资讯及健康知识教育、健康咨询、健康诊断、辅助治疗、医生学术资讯分享、家庭医生、医疗健康社区、预约挂号等多个蕴含丰富商业机会的细分领域均值得相关企业持续关注和深耕细作,且上述多个细分领域也恰符合体检企业倡导的“推动对抗性医疗向预防性医疗转变”的发展思路。(二)定:主动创新商业模式赛迪经略认为,体检企业“谋而后定”的“定”关键在于,在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围绕健康管理业务领域主动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在竞争对手纷纷运筹业务模式变革的背景下率先掌握创新优势,促进战略稳定执行。因此,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企业既可以转变盈利模式即以免费体检积累客户信息资源取代传统的收费式体检;也可以对已有以及未来还将持续、大量积累的数据资源进行创新应用即将智能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网络、云计算、可穿戴设备、内存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等产品、技术与健康数据结合,推出智能健康监测与预警、远程健康咨询与远程诊疗(会诊) 、运动及营养建议等个性化产品或服务;或是搭建能够集聚各类健康管理资源的行业平台即将中医、西医医疗机构、健康营养咨询机构、运动健身机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等诸多资源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健康体检的外延服务。上述创新模式对体检企业来说,都存在较大的发挥空间。更多内容请联系赛迪经略联系电话:88558522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