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入技能心得 马海萍很久以来,本人对导入没有真正重视起来。通过这几天 的学习,对导入技能又有了重新认识, 就像德国教育家阿道 尔夫第斯多惠说过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 于激励,唤醒,鼓舞。”理想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 、创造的结晶。它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 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 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合理运用导 入方法遵循导入原则设计好精彩的导入。 余宁宁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在歌唱活 动中,教师让孩子反复练习演唱得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孩子感到乏味;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讲得多,留给学 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少,学生感到木然;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对动作到位要求得多,情感抒发与体验的少,学生感到紧 张;在器乐演奏活动中,机械练习得多,激发引导兴趣的少,学生感到枯燥。在这样的“活动”中音乐的教育功能未得 到有效发挥,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的愉悦,“快乐”又从何而得?小学低年段的 学生活泼好动、好跳、好唱,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笔者认为在这个时期有必要实施快乐音乐教学。本文所讲的“ 快乐音乐教学”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是以转变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为目的,以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 为手段,开放教材、开放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及创造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只 要有快乐相伴,他们就一定能在广阔无垠的音乐天空自由翱翔。以下是笔者实施快乐音乐教学的一些浅见: 一 体验感染 相对于语数等主要学科而言,学校及学生不太重视音乐这门课程,一些音乐教师也对音乐课的教学敷衍了事, 没有用心进行教学设计,也没有把自己的真心和热情投入进去,学生上音乐课自然就兴趣缺失,乏味起来,感受不到 音乐的魅力与快乐,长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对音乐失去乐趣,不喜欢学习音乐。笔者认为老师的感情对孩子 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从儿童的视角上去观看世界,才能真正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想象他们 所想象的,体验他们所体验的,快乐他们所快乐的。只有自己认真对待音乐课,率先融入快乐的情绪之中,学生才能 被你的快乐所感染也跟着找到自己的乐趣,一起快乐起来。如在教学我是小海军这首歌中,我戴上了一只借来的 海军帽,学着“解放军”走路的姿势神气地出现在音乐教室。孩子们顿时嚷开了:“哇,老师真神气,真像一位海军战士 。”“我也要做一名小海军,我也要带海军帽。”我故意厥着嘴对学生质疑道:“这可不行,借给老师海军帽的海军叔叔 说了要先学会小海军这首歌曲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这只海军帽。”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我调动起来,他们你 追我赶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学会了这首歌曲。 确实,当我引领着孩子们畅游在音乐的殿堂里,欣赏着优美的声音,感受着美妙的旋律,孩子们沉浸在音乐美 好的意境之中,他们常常会因为意外的发现而暗自欣喜,也会因为突然的领悟和收获而欢呼雀跃。 二 创设情境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 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 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给学生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 ,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很好学习音乐”。 音乐课中的教学目标的改革,就是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 能力,并让学生从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而这种美的享受来自于宽松民主的氛围,它可以使学生形 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随时随刻都感受到“我能行!”学生的这种感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得。一、用激励性的“课前语”,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从“德导”到“育导”,成功的导课 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上。为此,每次上课预备铃声响后,我总是让学生齐声背诵一句“激励语”。例如:“我 的歌声真动听!”“今天我真棒!”“音乐是我的好朋友”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一开始就自己树立了信心及对音乐课 的兴趣,再加上老师的话语:“今天你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真喜欢你们的歌声!”双向的激励、融洽、和谐、 民主的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他们感到能上好音乐课,“我能行!”。二、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上学生情 绪兴奋时,记忆力增强、创造思维活跃、教学效果颇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善于运用激励的 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激 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具体做法是:1节奏训练与游戏相 结合;2歌曲学习与自编自演相结合。1引导学生自编动作一年级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动”为主。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且情绪极不稳定,根据他们的这一 特点,运用体态律动,让学生自己编动作、自己跳,达到自学、自乐的目的。2. 启发学生编歌词新歌的歌词,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主要是以教师的“教读”为主,但有些歌曲,可以引导小朋友自己来编 歌词。例如:在教 一年级歌曲谁在叫时,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改编歌词,很多学生把他们喜欢的小动物 都填在歌词中。三、用自主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科学家的假设,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音乐是抽象的艺术,音乐欣赏亦 是一个持续的感性活动过程,一种心理情感的体验,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欣赏音乐 至关重要。一、小学欣赏课中想象的特点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已经有了较大选择性,因此他们对生 动的音乐形象已不再完全按照老师的描述去想象,而是抓住音乐中的主要旋律、 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有选择地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再造想象,诠释音乐内容 。 例如: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天鹅时,教师不再做任何铺垫,学生就根 据音乐的特点说出想象内容:和煦的风儿,潺潺的流水,清亮的月光等等,却都 符合音乐的基调。二、欣赏课中想象的培养和发展当学生能根据音乐有选择地进行想象的时候,音乐教师所起的应该是引导的 作用。即运用多种方法,在培养乐感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表像,充分发展学生想 象的能力。1、讨论法 2、绘画法 3、故事法 4、舞蹈法让孩子轻声歌唱反思 韩丽 课堂一开始,我先用轻柔的布娃娃要睡觉的音乐让他们安静下来。接着轻轻的 和他们问好。之后,来了一个比赛。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跟许老师说一句话,要求:用最小 的声音,但是要让一米之外的我听清楚每一个字。这两个条件都做到了,就是优胜组。结果 ,他们做得非常的好。接着是和同桌之间也这样说说。这样,基本上我们“学会“了小声说话 。于是,再用这种感觉来唱练声曲的月亮爬上来,比一比,那组唱得最有感觉。 再是顿音的练声,用同样的感觉,这样,学生再也不象以前大声的吼了。 唱歌部分,我 先选了一首宁静的歌曲唱给*摇篮曲。“这首歌曲是个完整的故事,你们用歌声“讲 ”给老师听吧!记住,你们是在和许老师讲悄悄话哦!”起调之后,我在前指挥,唱完之后我 们整整楞了几秒种,才从歌曲的情绪中回来,我不禁带头鼓起掌来。我从来没有听他们如此 认真的唱歌,如此的有感情。他们来劲了,要求继续唱。我拿出歌,让他们分析,再轻声的 带感情唱。以往经常是我分析歌词歌谱,让他们怎么怎么唱,学生感觉都没什么兴趣,可今 天完全不同,我才发现他们是如此的有主见,我只要稍稍提示,他们都能说出来,处理很恰 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人提出来了,有些歌曲很劲爆,用轻声能唱吗?我们一起讨论,之 后一起唱,怎么才可以用小小的声音来突现力度呢?并且一起实践,我们甚至找了一些他们 喜欢的流行歌曲来示范。基本上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最后,我告诉大家,他们现在正处于变声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不要大声说话唱 歌,不然声带会血肿,会受伤,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可能使我们长大以后的声音不那么 好了。“原来是这样!”学生都非常理解了。于是我们在很快乐的氛围中愉快的结束了这堂课 。它给我的启示特别的深,也让我知道,我要学的,要积累的东西真的还很多,我只有不段 进步,才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才对得起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们!我心目中的教学技能 此次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广泛研究、融汇当代教学研 究成果和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以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为依据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重新建构各项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稳固的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 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 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 技巧。教学技能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技巧、心理特征 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技能是教师的个性、创 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具体为教师的职业品质:对待教学工作的 态度,组织教学的才干,适合教师职业要求的性格、气质特征、心理特 征和进行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