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1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专题检测( (一一) )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关于我国农业, 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 “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答案 A解析 “深耕易耨”强调农业生产中翻土和锄草环节, “多粪肥田”强调农田施肥, “长斗石,取上种”是说增长粮食的产量和必须选取上等品种,综合来说都是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故 A项正确。2(2016西安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 )A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B 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答案 C解析 历史遗存是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佐证材料;A、B、D 均带有主观色彩。3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2诗句描写的是( )A筒车 B翻车C曲辕犁 D水排答案 A解析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筒车,以汲取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4 宁国志载:“(宁国)为农产区,土产甚富,足以供给,无商货经过。清咸丰前,民康物阜,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 ”材料反映当时宁国地区( )A经济受外国廉价工业品影响大B商品经济繁荣C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 C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土产甚富,足以供给” “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等,可以看出该地区反映了我国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故选 C 项。5(2016德州高一检测)“尽地力之教” “多粪肥田” “地力常新壮”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C注重精耕细作D强调自给自足答案 C解析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反映的是根据节气安排生产,其他几个方面不属于,故 A 错误;“尽地力之教” “地力常新壮”反映的是讲究因地制宜,其他几个方面不属于,故 B 错误;材料指出农业耕种要注重土地、肥料、节气等,反映的是注重精耕细作,故 C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强调自给自足,故 D 错误。6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首诗反映3了(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答案 A解析 从材料信息“波斯” “度流沙” “听驼铃” “易桑麻”可以反映出波斯商人远道而来,与此相关的就只能是丝绸之路了。7(2016重庆高一检测)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 “用力少,见功多” 。这项发明( )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答案 C解析 从“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可知,该发明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 A 错误;水排用于冶铁,筒车是灌溉工具,故 B 错误;水排可提高炉温,有利于冶铁技术的发展,故 C 正确;灌钢法是炼钢技术,水排是冶铁工具,故 D 错误。8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 , “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 , “务遵定例征收” 。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 )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D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答案 B解析 材料第一句从农业发展没有荒田推及产品丰富商品经济发达,进而表明统治者保护商人的主张,故 B 项正确。9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反映的是(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4答案 C解析 从材料“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 “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获得信息。杭城应该指杭州,故 A、B 两项可以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突破空间限制,故 C 项正确。10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 ”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 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答案 A解析 根据时代背景清朝和题干中置产业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可知,之所以有这样的观念在于国家政策从战国商鞅变法以来直到清朝一贯是重农抑商。11(2016安徽屯溪一中月考)“海者,闽人之田” “潮漳以番舶为利” 。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D “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答案 D解析 “海者,闽人之田” ,但明朝海禁令无情地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广东潮州、福建泉州、漳州地区一向是通商出海的发舶口, “潮漳以番舶为利” ,不许贸易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从材料中“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可以看出是“海禁”政策造成的结果,故选 D 项。本题没有涉及朝贡体制,排除 A 项;B、C 两项无从体现。12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 , “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 。其影响是(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 D解析 由材料中关键信息“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可知是“海禁”政策,因而选 D。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13(2016宜昌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5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 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年)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乾隆帝给英王乔治三世回信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5 分)(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属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5 分)(3)如果你同意上题中“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6 分)(4)根据材料三,从乾隆帝回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4 分)答案 (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属实或不属实均可。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3)同意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不同意原因: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等。(4)中国富有,夜郎自大的虚骄心理,闭关锁国。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材料二 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材料三 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四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 ,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请回答:6(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4 分)(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5 分)(3)材料二中,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财致富的原因有哪些?徽商发财致富反映了明清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5 分)(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6 分)答案 (1)经营商业活动;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2)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原因:勤俭、谦虚和朴实。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与壮大。(4)投资田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