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4 4 课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和基本措施,理解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2.掌握“海禁”政策的原因、措施,理解其产生的消极影响。3.掌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史实,探究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一、重农抑商1含义:重农抑商即主张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也称作“重本弃末” “强本弱末”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文化,适应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3开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4评价(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维护国家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2(2)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思维点拨 1重农抑商政策对于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但是,商业发展的程度以及不同时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政策的执行情况。2正确认识“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1)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巩固了封建统治。(2)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压抑了社会经济活力,妨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二、工商业的管理1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稳定了经济秩序。2汉朝(1)抑商: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通常方式是加重税收。(2)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实行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3)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市有时间和空间限制。(4)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3影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在明清抑商政策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三、 “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表现(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3影响(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3(2)使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易混易错 认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海禁”政策严禁私人出海贸易,但并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对外商在华活动采取严格限制的措施。图解识记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产生:明代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特点:发展缓慢;具有地区性和不平衡性。3发展缓慢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2)直接原因:传统的自然经济的抵制。(3)主要原因: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主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史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料二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史料解读史料一划线部分“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 “不得仕宦为吏”说明汉朝实行抑商的政策。史料二划线部分“农为最贵” “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说明雍正帝认为农业与工商业是对立的关系,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给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的中国带来重大消极影响。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4(2)根据史料二,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提示 (1)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2)重农抑商。为限制土地兼并,保证有充足的农业劳动力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以保证长治久安。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从长远看,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闭关锁国政策史料 图一 清代粤海关十三行 图二 清政府颁发的海外渡航证书史料解读由图一“十三行”和图二“清政府颁发的海外渡航证书”可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问题思考史料中图片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什么消极影响?提示 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消极影响: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形势,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史论总结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自然经济的要求。从根本上说,是自然经济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封建统治的需要。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国家也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工商业自身缺陷。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2)评价积极:封建社会的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a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5b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封建社会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制,尤其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主题二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史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明苏州府志史料二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6史料解读史料一划线关键信息“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说明出现了雇佣生产关系,这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史料二划线信息“发后期” “多扣克” “行货有税” “居货有税”说明政府对手工工场进行多方面的限制,苛捐杂税,这些都影响了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问题思考 (1)史料反映了明朝苏州纺织业出现了哪些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2)据史料归纳概括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提示 (1)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日受值”的现象。 “常主”和“工匠”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明政府对手工工场进行多方面的限制和盘剥,使机户丧失生产经营的主动权;向人民征收苛捐杂税,严重影响了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史论总结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由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1(2015云南学业水平测试)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 )A农业 B手工业C商业 D文教娱乐业答案 A解析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指的是农业,故选 A。2 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时)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入其器物。 ”这一规定反映当时( )A限售生活用品 B出现垄断组织C推行抑商政策 D开创工官制度7答案 C解析 材料体现了汉武帝时实行的盐铁官营政策,但是并不是限售生活用品,排除 A 项;盐铁官营政策不等于完成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排除 B 项;西周时期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排除 D 项。3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 。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B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C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D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答案 C解析 “无奸不成商”是对商人贬斥,不是经商技巧,故 A 项错误;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无尖不成商”是对商人做生意的诚信与肚量的正面论述,而“无奸不成商”则是对商人的贬低,该变化反映了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故 C项正确;从“无尖不成商”到“无奸不成商”反映的是商人地位变化,与商业竞争无关,故D 项错误。4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此规定( )A阻止了白银外流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答案 C解析 材料体现的政策实际上是因噎废食,面对西方的经济入侵,没有从经济制度、货币制度等国策的完善方面积极进取,反而采取被动消极的保护政策,最终损害的是国内工商业对外的发展空间,故 C 项正确。5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 “买田置地” “买官”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8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答案 A解析 “买田置地” “买官”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社会进步”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清圣祖实录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答案 (1)原因: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影响: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2)目的: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不同: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3)积极影响:人民富足;社会安定。消极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延缓了中国发展的步伐。解析 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绝接济台湾之患”分析,是为了封锁台湾;影响根据“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分析,给广东沿海居民带来灾难。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此即海贼之薮也”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