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案学案 3 3 “蒸汽蒸汽”的力量的力量课标要求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一、 “大工业”的狂飙时代1条件(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2)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4)政治保障: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2英国工业革命(1)开端: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诞生了近代机器大工业;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2)动力革新:瓦特制成了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以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和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3扩展:1825 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4影响(1)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2)社会结构: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3)职业结构:机器的使用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4)思想文化: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重点精讲2蒸汽机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什么?(1)解决了工业的动力:由自然力到使用人造的蒸汽动力,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2)改变了工业的布局: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而向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从而也促进了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3)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陆路和海路交通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进而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冲击了当时的社会关系。(4)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归纳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1)机器的发明者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技术在工业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不大。(2)发明的机器主要是在轻工业领域,而煤炭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较慢,且是在轻工业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3)这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发明成果都出自英国,使其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4)工业革命后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机器工业)过程开始了。深化探究探究点 1 工业革命的成就材料图一 意大利纺 图二 英国纺织工厂 图三 早期火车 图四 英国煤矿织工场思考(1)图一与图二在生产方式上有何差异?(2)从图二、图三、图四中你能得到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哪些信息?答案 (1)前者是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以集中的工场形式组织生产;后者是机器大生产的方式,以工厂的形式组织生产。(2)蒸汽机在生产上使用;工厂制度形成;工厂的劳动强度大;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探究点 2 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 1851 年,英国全国 1 800 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52%。这一年,英国十万人以上的城市有 10 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 230 万。3英国就业人口比重思考材料和图片反映了哪些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信息: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二、打造“世界工厂”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增。2措施(1)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通过三次议会制度改革,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2)经济方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把自由贸易作为英国的国策。(3)法制方面:进行法制化建设,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4)外交方面:推行“炮舰政策” ,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5)文教方面: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3结果(1)工业革命使英国的资本迅速增长,19 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名师指津随着机器手段的变革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英国初步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在此期间,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民主化改革为其提供了政治保障,法制化建设为其扫除了发展的障碍,维护了自由主义的原则等,因此要全面认识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重点精讲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工厂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2)不同点:手工工场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则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深化探究材料4英国 19 世纪中后期进出口比例图思考(1)观察上面两幅图,分析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什么地位?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英国的进出口比例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对外扩张的哪些特点?答案 (1)英国是“世界工厂” ,世界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其作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工业革命创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1)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2)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3)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形成过程(1)19 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2)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概念阐释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指市场交易场所,是世界各国通过互相合作和贸易往来建立起来的商品交换领域。广义的世界市场是指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产阶级经济社会的整体。重点精讲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1)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开展,迫使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2)轮船、火车为列强征服世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3)极大地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从而增强了他们征服世界的能力。深化探究材料 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5图一 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图二 19 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思考(1)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图二表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2)有人说 19 世纪的世界是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世界。请以上述的两组图片说明其对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作用。答案 (1)因果关系: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地位:英国掌握着世界工业霸权和商业霸权,成为“世界工厂” 。(2)图一,迅速、快捷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图二,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直接将世界各地连成一个整体。1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 18 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机器工厂的出现 海外市场的扩大A BC D答案 A解析 题干材料中“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是指推动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海外市场的扩大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机器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表现,而不是条件。218201870 年,英、法、德、美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一直占70%以上,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占 50%左右。下图是英国的两项比重,从图示中可以得出( )6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工业革命失去活力,英国地位下降C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D英国取得工业和贸易的霸权地位答案 D解析 从题干中的材料内容和时间可以看出,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威力取得工业和贸易的霸权地位,故选 D 项。A 项错在“已经形成”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才形成;B 项错在“工业革命失去活力” ;C 项说法错误,此时英国仍拥有“世界工厂”的地位。3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答案 B解析 首先全面理解材料,准确提取材料的主要观点,即工人在工厂里按机器设备的速度而统一工作,即在机器大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统一的工作组织和纪律。故 B 项较符合题意。此外,A 项过于表面化,且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忽略了工人和机器的关系;在工厂里,工人们无法自由自在地工作,工作环境是恶化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到家庭结构的内容,故 D 项错误。41831 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电力的广泛应用C工业革命的进行D垄断组织的形成答案 C7解析 “穿袜子”的普及反映了生产、制造袜子的能力极大地提高,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5下图为 2012 年 7 月 28 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第二章混乱时代中的一个场景,表达了对曾经的“世界工厂”的敬意和对这一改变人类历史进程时期进行的反思。如果给这一画面配上标题,最恰当的是( )A 工业革命的红与黑B 混乱时代的世界工厂C 浓烟滚滚 血泪滔滔D 拔地而起 开天辟地答案 A解析 对工业革命应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巨大的烟囱既是 19 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象征,又带来生态破坏、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故选 A 项。B、C、D 三项片面看待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基础达标11625 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 22.15 万匹,到 17 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答案 C解析 材料说明市场需求与生产手段的关系,市场需求的扩大要求技术的更新,而非“殖民掠夺” “资本流动” “经济发展”带动或要求工业革命。2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8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答案 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使工厂的设置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为工厂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出现提供了可能。故选 C 项。3有人认为: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 “向下”是指挖煤, “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答案 A解析 “向下”是指挖煤,因为蒸汽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煤的用量;“向外”指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市场和财富,故选 A 项。419 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兰C西班牙 D英国答案 D解析 18 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5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加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