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一、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目的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相同点特点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2结果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中心内容整顿吏治富国(理财)改革程度局部改革经济、军事、教育全面改革历史地位王安石变法作用和影响更大不同点 内在联系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二、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土地政策(1)梭伦改革规定了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了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2)商鞅变法制定了“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措施,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3)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即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4)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2不同点(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四、对封建主义性质改革的总结3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或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一场改革运动。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1)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为挽救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对其内部政策的调整。(2)洋务运动是 19 世纪 6090 年代由清朝地主阶级洋务派实行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的一场运动,就整体而言,是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而在内政外交方针上所作出的调整。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洋务运动则发生在近代时期。它们的改革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并对当时及以后的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例题 (2016北京高考)“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王安石变法二抓关键:“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 “通天下之利”第二步:逐项分析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 项从“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可知主要是从经济财政入手变法,并不是分散宰相权力,故 A 项错误排除B 项材料只是讲述王安石提议改革应从财政入手,没有反映出与加强皇权有关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排除C 项材料主要从经济方面论述,没有提及加强军事力量的意思,故 C 项错误排除D 项材料“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 “以通天下之利”表明了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之后说服皇帝同意变法的主要优点和目的都是集中在财政收入方面,故 D 项正确正确4答案 D题型解读这类选择题常见的题干表达方式为史实的叙述或评论,有时是夹叙夹议。呈现方式是既无图表又无引文。解答技巧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读题干,把握材料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史实叙述;然后准确定位史实的时空并思考题目的核心词;最后在结合上述审读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所学并对选项逐个筛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